創建和填充孔
我們可用一個面在另一個面上創建一個“孔”。下面的例子是通過復制面來創建的,然后執行 polygons → make hole tool 命令。系統默認設置下, make hole 工具用第 2 個面在第 1 個面上擠壓,產生一個“孔”。也可在選項框中選擇 middle 選項來創建有孔表面。如果不想破壞原表面的位置,只需設置 merge 為 first ,如圖 5-30 所示。
圖 5-30 創建孔
執行 edit polygon → fill hole 命令,可將面上的多余的“孔”填充起來,但在填充前要選擇孔邊,如圖 5-31 所示。
圖 5-31 填充孔
布爾操作
相交的多邊形物體可以進行簡單的布爾求和、布爾求減及布爾與的操作,在 polygons → booleans 子菜單下可以實現這些功能。這些功能可以幫助用戶操作多邊形,其效果如圖 5-32 所示。
圖 5-32 布爾操作
有時,兩個多邊形對象以某些方式相交時,不能進行必要的布爾運算,這時會得到一個錯誤的信息,或這兩個平面都會消失。在這種情況下,稍許移動其中的一個物體再試一次。有時,該對象可能需要首先進行清理,如刪除那些帶有零區域的表面。
進行布爾運算后,對象的頂點或許不能很好地吻合,需要做一些處理工作。例如在進行布爾求減運算時,即一個選中的對象減去它與第 2 個對象的交叉部分。圖 5-33 所示為圓環在與其他對象進行布爾減運算時產生的在相交處的混亂情況。
圖 5-33 相交處的混亂情況
聯結、抽取和分開多邊形
polygon 菜單下的 combine 命令有些類似于布爾和運算。 combine 命令可把多邊形表面作任何形式的聯結,同時使它們成為一個對象,這一點與布爾和運算相同,但是它并不去掉多余部分,如圖 5-34 所示。布爾和運算是把對象的邊和頂點結合在一起,而 combine 操作還保留它們各自的狀態。
圖 5-34 combine 運算結果
聯結多邊形對象比較簡單,但是把一個多邊形對象分割成數個獨立的對象則有些復雜。在多邊形對象的任何一個面變成獨立的對象前,它們必須被提取成為不同的外形。
extract 命令是把選中的面從它相鄰的面中提取出來,這樣它們便不再有共同的頂點和邊,如圖 5-35 所示。默認設置使任何被提取的面自動分離出來,成為各自獨立的對象。如果要提取面但又要保持它們為原對象的一部分,可以在 extract 命令的屬性對話框中取消選中 separate extracted faces 復選框。
edit polygons → split vertex 命令和 extract 命令的功能類似。但它只適用于頂點并將每個頂點分成單獨的頂點,也將連接邊分成單獨的邊或邊界邊。
合并頂點和邊
merging 命令與 extracting 命令正好相反,因此,用 extracting 命令分離出頂點和邊后,又可用 merging 把它們合并起來。
edit polygons → merge vertices 命令是合并,而不是將很多的點重疊在一點上,只有一個頂點為多條邊所共享。通常,只有在移動邊或面時,才能清楚它們之間的區別,如圖 5-36 所示。
edit polygons → merge edge tool 命令的功能是合并邊界上的邊。當選擇了這個工具時,邊界上的邊就會變粗,單擊第 1 條邊,再單擊第 2 條邊,兩條邊都會變成桔黃色,再次單擊,兩條邊就合并了。有 3 種合并模式選項:
圖 5-36 合并點
● middle( 系統默認 ) :第 1 條和第 2 條邊中點合并。
● first :第 2 條邊合并到第 1 條邊。
● second :第 1 條邊合并到第 2 條邊。
[1] [2] 下一頁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