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業無疑是個黃金行業,雖然現在廣告公司林立,但是只要能掌握住好的資源,為人創造出其想得的價值,那就能基業長青。但是當現實中的廣告進入了互聯網這個虛擬世界,那就變味了。我承認很多成熟的門戶網站在廣告這塊都是健康盈利的,但是畢竟這樣的門戶還在少數,那么剩下的組成這個市場的大多數呢?他們在怎樣的糟蹋這個市場?
1.搜索引擎:無疑賣關鍵詞已經成為搜索行業主要贏利點,而且靠點擊收費和其熱詞競價模式基本上算是公允。但是由百度、Google、Yahoo、中搜、還有sohu、sina、163、QQ開發出的眾多引擎,他們又發展出無數下線(百度正在回收代理權),這些下線是怎樣的瘋狂轟炸我可是見識過。諾大一間房間,百十號人,人手一部電話,電腦里翻著企業名錄一個接著一個的瘋狂騷擾,一天之內接到同一代理公司不同銷售代表的推銷電話也是常事。如此這般的推銷,試問哪個人能沒疲勞?牛皮癬似的廣告位配以牛皮癬似的銷售手段,誰會信任它?
2.企業門戶:現在的企業沒個網站怎么能稱得上是企業呢?所以這些做搜索引擎代理的公司在賣詞的同時,也對那些尚未有網站的公司進行轟炸,建站、域名主機、推廣,一個都不能少。但是這個真的有價值?一般沒有網站的小企業頂多只經歷一次建站就再也不愿改版了,日常維護不超過三個月就荒廢了,因為看不到這個能帶來什么效益,商人無利不起早,為什么還做這種事?網站服務對于大多數的中小企業而言是雞肋一樣的東西,老被人騷擾,沒有網站真的像是缺點什么,但是有了呢?效益還和沒有時候一樣,只是打電話騷擾的人不再提建站的事,而是問“您的網站需不需要改版以適應貴公司業務發展的需求”。一位行業的哥們曾經對我說,這樣的公司在中關村這么點地至少有1000家。除了這種公司外,參與轟炸的還有阿里、慧聰、買賣網、金銀島、環球、商格里拉、銘萬等等等等諸多的 BtoB網站和標榜企業門戶的公司,他們有統一模版為網站建站,收費也便宜,但是相對于這收費,他們提供的服務可以說是一本萬利,故此這行業也越走競爭越激烈,越走越被人看透其劫財本質。
3.窄告模式:這種模式多為想盈利的中小網站提供廣告,因為比不過新浪搜狐的品牌價值和號召力,甚至受不到廣告主的信任,只好由好耶、窄告、和訊等中間商先組織一下,對同一廣告進行海量的鋪撒,所謂聚沙成塔原理。按點擊收費的模式聽起來也是最透明的廣告投放方式。但是這種模式基本上已經徹底淪為牛皮癬,甚至借葷段子來騙點擊。所以,即便是按照點擊付費,廣告主仍然難以得到真正對商品本身感興趣的訪問者。再好的模式都是有漏洞的,而當人人都去鉆這個漏洞的時候,這種新模式只淪為一個幌子。
4.進場收費:這種模式純粹模仿了現行的超市賣場模式,多見于電子商務類網站。在行業內類似競價排名,誰出的錢多誰擺的位置好。相較于一件件的賣商品,這種模式見到的利益自然是更大,在用戶市場仍然不成熟的電子商務行業,吃不了客戶吃廠商已成為一種趨勢。但是這種生意基本上都是一槌子買賣,既然模仿超市賣場模式,自然要有超市賣場的功能。當一家廠商在電子商務網站上投放廣告,而這廣告的指向又是該網站銷售的該廠商的某種商品,廠商的心理底線是什么?當然是不賠錢,既然在賣場做廣告,投了錢自然希望能夠多賣出去一些,能讓邊際收益至少等于邊際成本??墒侵驹诔詮S商的電子商務網站能做到這些么?不能!他們的說辭只是“擴大品牌影響力”、“提高品牌形象”等等,這些真的是太虛了,如果為了提升形象,為什么不在看起來商業氣氛更淡的資訊網站或者現實中投放廣告呢?所以,這種模式對于銷售人員本身也是有害的,做成一筆得罪一家,仇人遍天下。
還沒想到還有什么別的模式,想到了再補充。之所以如此般窮山惡水,是互聯網這個行業尚未成熟,怎能結出“互聯網廣告”這個果?廣告,不只是貼個牌子寫個名字,更重要的是能夠給廣告主帶來價值,最起碼和他所付出的等值??梢哉f和web2.0的概念一樣,以客戶為中心,設身處地想,為什么這個廣告位值錢,它適合什么行業,根據它可能帶來的價值來定價,而不是漫天要價。每個行業都是由業內每個企業來做的,每個企業又都是由每筆業務來支撐的,當大部分企業的大部分業務都2.0了,這個行業也算是成熟了。
ps:N多小的互聯網公司不打造產品而總是覺得“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很多廣告位隨便喊價,給銷售員的提成也多在30%—70%之間,飲鴆止渴,生意必然做一筆少一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