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運營商已經無數次強調,他們不想像固網運營商一樣“淪為管道”,被后臺化、邊緣化。其實,移動運營商就像中國制造業一樣,在享受了高額的人口紅利之后,就開始自信心爆棚,以為巨額利潤是靠他們的能力賺的。他們不但四處尋找所謂的“殺手級應用”,還企圖全面掌控即將到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我不得不說,運營商已經有了一個殺手級應用,他們永遠都無法再找到另一個可以與之匹敵的殺手級應用,這就是話音通信——打電話。
話音服務是一種準入限制的壟斷業務,它足夠大,需求也足夠穩固。過去十多年,憑借話音服務,中國的移動運營商取得了爆炸性增長。在中國手機用戶接近7億之后,移動話音服務的黃金時代差不多結束了,與此同時,寬帶的發展,讓互聯網企業(比如google)有機會在運營商的錢袋上撕開一個口子,話音服務終將進入微利甚至無利時代。就是說,運營商最大的那塊奶酪,油水已經不多了。
我能理解運營商的恐慌,但我不能理解的是,他們居然真的以為自己無所不能。
互聯網的繁榮,互聯網對人類的貢獻,全拜開放所賜?;ヂ摼W沒有“運營商”,所有的運營商都只是接通用戶與互聯網的“管道”。你很難想象,如果互聯網當初被運營商全面掌控,能夠出現騰訊、百度、阿里巴巴這樣的民營企業,頂多有一些坑蒙拐騙的sp罷了。
當運營商開始做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自己的app store,自己的im,自己的sns,自己的手機錢包,自己的郵箱,自己的twitter……我就知道,那個被掌控的移動互聯網,注定死掉。中國移動現在很龐大,但它永遠成不了google,成不了蘋果,也成不了騰訊。
互聯網是另外一套完全不同的游戲規則,運營商不甘淪為管道是一回事,是否淪為管道是另一回事。阻礙創新,排斥競爭,或許可以讓他們短時間內有利可圖,但最終,移動互聯網的活力和創造力將被扼殺。
有人還在鼓吹“手機網”,照此邏輯,說不定將來可以繼續忽悠出一個“家電網”、“汽車網”,因為它們都要聯網,而且都有特定的終端和操作模式,可以統稱“物聯網”。不過,我不知道這個所謂的手機網是否采用tcp/ip協議,如果用,你就是互聯網,如果不用,那您還是自個兒玩兒去吧,人民沒工夫陪您玩花活。
其實,運營商回歸管道,是市場的需要,是競爭的需要,更是人民利益、國家利益的需要。運營商已經壟斷了大量的基礎設施,不能再把基礎設施上的競爭業務也交給它們壟斷。服務這件事,他們雖然沒有做好的能力,但一點都不缺乏做壞的本事。過去固網也不想淪為管道,他們自己也花了不少錢,推出了不少服務和產品,但能做出點模樣的,基本沒有。
我建議運營商還是老老實實回到自己的本分,踏踏實實地做管道吧,這也是揚長避短。管道有什么不好?國美是管道,蘇寧是管道,沃爾瑪也是管道。能把管道做得讓人民滿意,對技術、服務、理念的要求已經很高,過去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做得就很差,甚至連email這樣的普通服務,都做不好、做不長,我實在不敢對新的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有過高的期望。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