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口固定交換機的任務就是使所有的網絡資源處于良好的狀態,NMP協議的工作機制非常簡單,主要通過各種不同類型的消息,協議數據單位實現網絡信息的交換,以下對交換機的幾種主流分類方法逐個進行了介紹。
端口固定交換機
端口固定顧名思義就是它所帶有的端口是固定的,如果是8端口的,就只能有8個端口,再不能添加。16個端口也就只能有16個端口,不能再擴展。目前這種端口固定的交換機比較常見,端口數量沒有明確的規定,一般的端口標準是8端口、16端口和24端口。
但現在也是各生產廠家也是各自說了算,他們認為多少個端口有市場就生產多少個端口的。目前交換機的端口比較雜,非標準的端口數主要有:4端口,5端口、10端口、12端口、20端口、22端口和32端口等。
端口固定交換機雖然相對來說價格便宜一些,但由于它只能提供有限的端口和固定類型的接口,因此,無論從可連接的用戶數量上,還是所從可使用的傳輸介質上來講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這種交換機在工作組中應用較多,一般適用于小型網絡、桌面交換環境。
端口固定交換機因其安裝架構又分為桌面式交換機和機架式交換機。與集線器相同,機架式交換機更易于管理,更適用于較大規模的網絡,它的結構盡寸要符合19英寸國際標準,它是用來與其它交換設備或者是路由器、服務器等集中安裝在一個機柜中。
而桌面式交換機,由于只能提供少量端口且不能安裝于機柜內,所以,通常只用于小型網絡分別為一款桌面式端口固定交換機和機架式端口固定交換機。模塊化交換機雖然在價格上要貴很多。
但擁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可擴充性,用戶可任意選擇不同數量、不同速率和不同接口類型的模塊,以適應千變萬化的網絡需求。而且,機箱式交換機大都有很強的容錯能力,支持交換模塊的冗余備份,并且往往擁有可熱插拔的雙電源,以保證交換機的電力供應。
在選擇交換機時,應按照需要和經費綜合考慮選擇機箱式或固定方式。一般來說,企業級交換機應考慮其擴充性、兼容性和排錯性,因此,應當選用機箱式交換機;而骨干交換機和工作組交換機則由于任務較為單一,故可采用簡單明了的固定式交換機。如圖15為一款模塊化快速以太網交換機產品示意圖,在其中就具有4個可撥插模塊,可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配置。
我們知道網絡設備都是對應工作在OSI/RM這一開放模型的一定層次上,工作的層次越高,說明其設備的技術性越高,性能也越好,檔次也就越高。交換機也一樣,隨著交換技術的發展。
交換機由原來工作在OSI/RM的第二層,發展到現在有可以工作在第四的交換機出現,所以根據工作的協議層交換機可分第二層交換機、第三層交換機和第四層交換機,第三層同樣是對應于OSI/RM開放體系模型的第三層--網絡層來定義的,也就是說這類交換機可以工作在網絡層,它比第二層交換機更加高檔,功能更加強。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