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帶和窄帶比起來,最主要就是個"快"字,所以大家在選購寬帶路由器時,非常關心其性能怎么樣,通俗來說就是"快不快"。于是很多人提出各種各樣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寬帶路由器性能很好,很快。但許多證據往往是片面的,等你買回去發現性能不足的時候已經悔之晚矣。本文就從專業角度出發,分析幾個大家經常引用又容易誤導大家評判的"證據",告訴大家應該怎樣客觀地看待這些證據,以及怎樣正確地評判一個寬帶路由器的性能。
證據一:處理器主頻
說法:"處理器主頻100M,性能強勁。""處理器主頻133M,性能比100M的要好得多。""采用通信專業RISC CPU。
誤區:首先,處理器只是路由器的一個部件,特別之處只在于它是最核心的器件。處理器用得差路由器性能好不了,但反過來處理器好了路由器性能卻不一定好。就象做菜,沒有肥瘦得宜的新鮮豬肉絕對做不出好的紅燒肉,但有了肥瘦得宜的新鮮豬肉,沒有好的醬油,沒有好的廚師,照樣做不出好的紅燒肉。其次,處理器主頻只是處理器的一個性能指標,要知道處理器性能,還必須了解其總線寬度(16位還是32位)、Cache容量和結構、內部總線結構、是單CPU還是多CPU分布式處理、運算模式等等,這些都會極大地影響處理器性能,一點也不比主頻次要。所謂的"采用通信專業RISC CPU"相當于什么都沒說,只是用專業術語扮高深,不敢量出底細,因為幾乎所有路由器采用的都是通信專業RISC CPU,關鍵要看這顆CPU到底用的是什么內核,內部結構如何。
用戶進階:一般來說,100M或以下的屬于較低主頻,100M~200M中等,200M以上屬于較高主頻。另外要問問處理器是什么內核,是80186、 ARM7、ARM9、MIPS還是Intel Xscale?Cache容量有多大?是單CPU還是多CPU分布式處理?注意別問不講實話的奸商哦。80186、ARM7內核處理器是第一代寬帶路由器的典型配置,性能低,主流廠商均已不使用。ARM9、MIPS內核處理器是目前主流。Intel Xscale架構是高級網絡處理器,用于高端產品。Cache容量8K或以下屬于少的,16K常見,32K或以上是屬于大的。一般處理器都是單CPU,采用多CPU分布式處理的是高級處理器,性能高。如果你是專業人士或喜歡追根究底,還可以深究一下ARM9是普通型的920T/922T/940T還是增強型的926E/946E/966E,MIPS是2K、3K還是4K、5K,不同型號性能和結構都會有較大差異??梢园烟幚砥餍吞栞斎氲紾oogle上搜一把,然后到芯片廠家的網站上好好看個究竟 ,順便也看看其他人對這個芯片的評價(評論者水平有高低,目的有不同,不可全信)。
證據二:內存容量
說法:"我這個內存16M,你看那個才8M,性能比它好多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