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機的配置一直以來是非常神秘的,不僅對于一般用戶,對于絕大多數網管人員來說也是如此,同時也是作為網管水平高低衡量的一個重要而又基本的標志。這主要在兩個原因,一是絕大多數企業所配置的交換機都是桌面非網管型交換機,根本不需任何配置,純屬“傻瓜”型,與集線器一樣,接上電源,插好網線就可以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多數中、小企業老總對自己的網管員不是很放心,所以即使購買的交換機是網管型的,也不讓自己的網管人員來配置,而是請廠商工程師或者其它專業人員來配置,所以這些中、小企業網管員也就很難有機會真正自己動手來配置一臺交換機。
交換機的詳細配置過程比較復雜,而且具體的配置方法會因不同品牌、不同系列的交換機而有所不同,本文教給大家的只是通用配置方法,有了這些通用配置方法,我們就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通常網管型交換機可以通過兩種方法進行配置:一種就是本地配置;另一種就是遠程網絡配置兩種方式,但是要注意后一種配置方法只有在前一種配置成功后才可進行,下面分別講述。
一、本地配置方式
本地配置我們首先要遇到的是它的物理連接方式,然后還需要面對軟件配置,在軟件配置方面我們主要以最常見的思科的“Catalyst 1900”交換機為例來講述。
因為要進行交換機的本地配置就要涉及到硬、軟件的連接了,所以下面我們分這兩步來說明配置的基本連接過程。
1.物理連接
因為筆記本電腦的便攜性能,所以配置交換機通常是采用筆記本電腦進行,在實在無筆記本的情況下,當然也可以采用臺式機,但移動起來麻煩些。交換機的本地配置方式是通過計算機與交換機的“Console”端口直接連接的方式進行通信。
可進行網絡管理的交換機上一般都有一個“Console”端口(這個在前面介紹集線器時已作介紹,交換機也一樣),它是專門用于對交換機進行配置和管理的。通過Console端口連接并配置交換機,是配置和管理交換機必須經過的步驟。雖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若干種配置和管理交換機的方式(如Web方式、Telnet方式等),但是,這些方式必須依*通過Console端口進行基本配置后才能進行。因為其他方式往往需要借助于IP地址、域名或設備名稱才可以實現,而新購買的交換機顯然不可能內置有這些參數,所以通過Console端口連接并配置交換機是最常用、最基本也是網絡管理員必須掌握的管理和配置方式。
不同類型的交換機Console端口所處的位置并不相同,有的位于前面板(如Catalyst 3200和Catalyst 4006),而有的則位于后面板(如Catalyst 1900和Catalyst 2900XL)。通常是模塊化交換機大多位于前面板,而固定配置交換機則大多位于后面板。不過,倒不用擔心無法找到Console端口,在該端口的上方或側方都會有類似“CONSOLE”字樣的標識。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