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本地存儲,這玩意真是歷盡千辛萬苦才走到HTML5這一步,之前的歷史大概如下圖所示:
最早的Cookies自然是大家都知道,問題主要就是太小,大概也就4KB的樣子,而且IE6只支持每個域名20個cookies,太少了。優勢就是大家 都支持,而且支持得還蠻好。很早以前那些禁用cookies的用戶也都慢慢的不存在了,就好像以前禁用javascript的用戶不存在了一樣。
userData是IE的東西,垃圾?,F在用的最多的是Flash吧,空間是Cookie的25倍,基本夠用。再之后Google推出了Gears,雖然 沒有限制,但不爽的地方就是要裝額外的插件(沒具體研究過)。到了HTML5把這些都統一了,官方建議是每個網站5MB,非常大了,就存些字符串,足夠 了。比較詭異的是居然所有支持的瀏覽器目前都采用的5MB,盡管有一些瀏覽器可以讓用戶設置,但對于網頁制作者來說,目前的形勢就5MB來考慮是比較妥當 的。
支持的情況如上圖,IE在8.0的時候就支持了,非常出人意料。不過需要注意的是,IE、Firefox測試的時候需要把文件上傳到服務器上(或者localhost),直接點開本地的HTML文件,是不行的。
首先自然是檢測瀏覽器是否支持本地存儲。在HTML5中,本地存儲是一個window的屬性,包括localStorage和 sessionStorage,從名字應該可以很清楚的辨認二者的區別,前者是一直存在本地的,后者只是伴隨著session,窗口一旦關閉就沒了。二者 用法完全相同,這里以localStorage為例。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