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TWITTER是個迷你博客,但我更愿意將TWITTER看作是一種介于EMAIL和IM之間的交流平臺。TWITTER是一個平臺,而不是工具。以個性化為突破口,社區化為根本,在這樣的發展模式下,相比IM信息卻有著更廣的散播度,用戶的關系網更容易拓寬。因而我覺得TWITTER更能聚合信息和用戶。從這一點看,TWITTER平臺有著更高的營銷價值。
看多了各種網站開展的互動營銷模式,一時間感到缺少足夠的新意。很多互動營銷活動都需要用戶的親身體驗,并將這種體驗在BLOG等平臺上發布告之他人,以此達到散播的目的。很多這樣的互動營銷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認為還是存在2個問題。
第一:信息的滯后性,體驗博文等都是在活動結束后才發布的,那么參與整個營銷活動的中間過程就大多被忽略了。當然你可以在之后的體驗中表述自己的過程體驗,但在體驗部分,跟體驗全部的情況下人的思維是不同的。任何一個活動都是一個一個環節構成的,最后的好壞會對之前的每個環節體驗的實際反饋造成影響。而對于那些意圖把握受眾細致心里體驗,以此將產品實現最優化的企業來講,整個過程中的分段環節體驗非常重要。
第二:用戶參與成本太高。參與一個活動很簡單,但是你要讓一個用戶很深入的將自己的體驗以文字視頻等形式在網上分享卻需要一個足夠吸引人的外部刺激,但這樣的刺激并不是很容易策劃產生的。BLOG成千上萬,但真正比較勤快更新BLOG的用戶占百分之幾?可見對于很多用戶來講,寫文章拍視頻等依舊是件成本比較高的傳播方式,遠沒有成為主流。那么對于整個營銷活動中的參與者呢,是否也有很多參與用戶,因為反饋成本問題,而不愿意進行互動反饋?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當我一直在想,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就在這時TWITTER的價值就凸現出來了。
大家應該知道TWITTER的成名就是通過對一場音樂會的實況直播營銷事件。當時音樂會會場里擺放了2臺51寸的等離子電視。電視上播放著TWITTER用戶在平臺上發表消息來實時記錄音樂會進展并與朋友在TWITTER上進行互動的畫面。受眾受到這一畫面的刺激紛紛參與其中,一時間TWITTER用戶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病毒式的傳播讓TWITTER深受用戶喜歡,而TWITTER也一舉成名。
其實就在TWITTER自己開展的這次營銷活動來看,它就突破了上述傳統互動營銷的2個瓶頂。信息的實時性,交互的實時性,底成本的反饋等等這些都在TWITTER得以解決。當然這是針對TWITTER自身的營銷手段。那么是否其他企業也可以以TWITTER為平臺,運用類似的手法開張營銷活動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依靠TWITTER,在整個參與營銷活動過程中,讓用戶始終依靠UGC來記錄活動并發表自己的看法和體驗,將活動的過程體驗反饋細致到點。這樣的話,必須讓用戶的反饋成本降到最低?,F在TWITTER可以與手機短信和IM互通,這一點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參與過程中用戶的實時互動既推動了整個營銷活動的進行,又可以讓企業極大的挖掘用戶數據。這樣企業通過用戶第一時間的反饋可以知道用戶各個環節上的不同體驗,以此來挖掘數據,創造出最好的產品或者服務等等。
那么這樣的營銷活動如何在TWITTER上引暴呢?第一,當然可以利用平臺外部事件才引導。比如開展一個活動,然后引導用戶在TWITTER上進行實時互動。第二,通過TWITTER平臺內部的消息來引暴,一個用戶的一段話,吸引了無數人的關注。這樣的傳播往往是病毒性的傳播,但由于TWITTER內容的限制性,這樣的病毒源的創造非常的難!相對而言,通過外部事件的引導比較容易些。
個人認為就現在而言,讓TWITTER作為一個主流的營銷平臺還為時過早。TWITTER現在還缺少信息過濾的有效手段,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業對數據挖掘的難度。另一方面,TWITTER的社區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用戶只把TWITTER作為自己的一個個人私話空間,在交互這方面做的還很不夠!所以,鄙人之見,現在TWITTER可以作為對傳統互動營銷的模式的一種補充,這樣既可把握受眾的整體體驗,也可以發現受眾體驗過程中的心理細節。
很看好TWITTER作為一個嶄新的營銷平臺的前景,大家可以多討論一下,謝謝!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