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想找VC投資,自從去年徽劍又回到了互聯網,又出了點小名,不管臭的香的,好歹有點知名度,很多項目方找徽劍,一些人還來問徽劍,能不能給他提供一些VC的聯系資料;與此同時,也有一些VC或者天使投資人找到徽劍,讓幫忙推薦一些項目?;談ψ猿耙渤闪四承¬C的不拿報酬的編外投資項目經理了。 經過一些接觸,徽劍有很多感想。
徽劍自己最近在搞一個客戶端項目(客戶端調整了開發隊伍,預期11月出來),剛開始發布信息的時候,就有不少投資人來了解,由于來了解的投資人較多,以致徽劍后來懶得說了,讓他們等著看DEMO,有一位哥們比較熱心,在沒看見DEMO的時候就要給徽劍投資200萬,但是在股份上沒談攏,因為這位老兄要30%,后來降到20%,但是徽劍堅持只答應給10%,僵持不下,最后徽劍建議他還是等DEMO出來再說。(備注:徽劍之所以不接受,其實真正的原因在于考慮到合作畢竟是長遠的,如果這位老兄沒有看到DEMO就介入,到時候有啥不同意見就不好說了,再者這點資金也比較少,徽劍自己還不難籌措出來的。) 這里徽劍發現幾個問題,一是有的人似乎很好找VC,有的人挖空心思就是找不到VC。為什么會這樣?同時很多VC也在拼命找項目,徽劍不久前介紹了幾個朋友的項目,目前項目方和VC都在協商中,目前看來成功幾率還是很大。這段時間通過跟不同方面的溝通,徽劍也發現不少問題。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個問題,就是VC也在天天找項目。因為他們的錢也是募集來的,只有把這些募集來的錢投資獲利,他們這些經營者才有豐厚的收入,我們來看看VC找投資的特點:
第一、VC喜歡按照他原來的成功經驗去做,看看很多VC投資案例,我們會發現很有意思的特點,就是某個VC常常是投資某一行業或者某一特點企業的。不同的VC有不同的偏好,這是與VC的運作人員的經歷分不開的,我們會發現搞軟件出來的VC大多喜歡投資技術性項目,搞財經背景的VC人員大多喜歡投資商業點子性質的平臺。我們轉念一想,這也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會偏向他自己熟悉的領域,因為這塊他容易理解接受。這樣一來就提醒項目方,一定要注意你所尋找的VC原來投資的案例,從而尋找適當的VC。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成功經驗,這個成功經驗又會反作用他的理念,所以,你的項目要跟VC“對口”,不同VC對于項目口味不同,如果你不了解VC,那么最好有人介紹,哪怕是投資人的朋友也好。如果你自己去死磕,基本上效果不大。
第二、VC喜歡按潮流走,我們經常會看到大多VC都喜歡跟風,什么熱大家都喜歡投什么。有人指責這是素質低下的表現,其實不然,這是有一定道理的,當你做一件事而沒有確切把握的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隨大流,這么一來就算錯,也不會錯的太多?;談@里提供一竅門,如果你發現國外某個類型比較火,有可能很快會獲得大筆投資,那么你趕緊在國內搞類似的項目,而且爭取把它做大,這樣一來當國外的項目被大量關注了后,國內自然也會被關注,這時只要你做到了前三名,基本不愁沒投資。有VC這樣說:“很多中國公司都是在簡單復制海外的商業模式,但是中國的市場非常廣闊,服務業和擁有創新商業模式的企業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因此依然值得關注。”
第三、VC們真正關心的問題是“賺錢”。有人說VC要問什么什么問題,列了一大堆。其實核心只有一個詞,那就是“賺錢”,VC們大多都是急功近利的,這是由于VC的資金來源形式,決定了VC不可能像傳統投資者那樣放長線釣大魚,VC們喜歡的項目都是那種能夠在3-5年就可以脫手獲利的。同時VC們是不拘泥于項目類型,不管傳統還是高技術,只要能夠實現VC的贏利夢想就會成為他們追逐的對象。事實上VC們不關心你的技術,不關心你的市場,不關心你的一切,他只關心一點,你如何能幫他賺到錢。很多項目方總是積極講自己的項目如何先進,如何做市場等等,其實在徽劍看來,你只要回答兩個問題就足夠:
問題一、為什么你的項目能夠在一定時間內賺到足夠的錢。
問題二、為什么是你而不是別人運作項目能夠賺到這些錢。
前一個問題是關于項目的市場和商業模式有關,后一個問題是跟執行的團隊有關。只要你能夠讓VC相信你能夠在一定時間內賺到他們希望的錢,而且只有你能夠賺到,估計沒有VC會拒絕給你投資。那么在具體方法上如何獲得VC的投資呢? 很多VC寫過介紹自己的選擇的要素,這里就不一一贅述?;談ο霌Q一個角度,來看看項目方應該做一些什么東西。
這里有幾步:
首先,你要有一個項目,而且已經開始運作,(請注意,這篇文章中徽劍只討論VC與項目,不討論有關IDEA和天使投資,對這方面感興趣的請去網上搜索徽劍另外一篇文章《擴充人脈比拿項目亂找VC更為重要》)然后由于項目缺乏資金,難以迅速擴大。于是你想找VC來投資。
這里需要指出,如果企業沒有資金時才融資,那肯定是來不及的。企業必須有一個詳細的資金規劃,有一定的資金儲備,一定要在還有資金的時候融資,這也說明了企業的素質和管理能力。一些企業覺得談融資太早價格上不占優,但他們沒有認識到融資太遲就會很被動,許多企業犯了這個錯誤。要知道市場變化很快,沒有足夠資金,很難吸引人才,光靠幾個股東的創業熱情是不夠的,一定要有效利用社會資本,時間上的分寸把握非常重要。
那么我們來看具體融資。
一個軍事常識就是“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同樣我們在日常出門辦事,都會對著金子打扮打扮,整理一下形象問題。同樣的道理,一個項目去找投資,肯定也要準備一下,否則成功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的。
我們看看漢理資本錢學鋒說的話:“就像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最漂亮一樣,創業者對自己的項目多半都“信心爆棚”。這種感覺本身沒有什么錯,但是出去融資,畢竟得讓VC出錢,你得站在VC的角度看問題,而不是盲目地活在自我中。在私募股權投資領域摸打滾爬了數年,看過成千上百的公司。每個月會有幾十個項目找上門來,這其中有些是打電話來的,有些發電郵,還有些是朋友介紹來的。然而,項目一多,質量難免參差不齊。事實上,眾多迫切需要得到資本扶持的企業,在還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就紛紛涌向市場,我的觀點是,這樣其實并不可取。”
(補充一點,在你找VC之前,最好先注冊一個香港公司或者英屬維京群島公司,然后把你的項目落到這個公司名下,因為在中國大陸注冊的企業需要遵循國內很多政策規定,致使國內企業直接去海外上市非常困難,而最近國家外匯管理局的一份關于境內居民通過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資及返程投資外匯管理的“106號文”,其中的一大特點就是限制國內企業去海外上市。該政策希望把這些企業留在國內上市??墒潜娝苤囊恍┰?,在國內上市的某些特殊門檻很難打通,當年金蝶軟件就是因為無法在國內上市才選擇了香港創業板。這樣一來使得VC的退出變得非常困難。如果你的項目是以海外公司名義運作的,一開始就會給VC們極大的好感。)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