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的門戶網站相比,針對特定用戶傳播特定信息,以提升信息利用率的互聯網應用新模式,有一個形象而準確的名字——“近聯網”。
當初我把“近聯網”這個概念引入國內的時候就認為,雖然網絡使萬里之外的人也能輕松溝通,但真正對普通人日常生活有用的生活服務信息,都來自于住所附近方圓5平方公里的范圍。能夠滿足方圓5平方公里內人們日常生活信息需求的互聯網,無疑會成為與用戶距離最近,對用戶幫助最大、最具“實用價值”的互聯網。
細分用戶、窄眾傳播、提升內容的商業價值,是下一代網絡傳播的特征,RSS、Web2.0等新網絡應用的興起就是證明。用戶有很多種細分方式:新浪主推的RSS內容服務按照閱讀習慣和品位細分用戶、用定制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閱讀需求;早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分眾傳媒通過在超市、商場、高級寫字樓里安裝液晶顯示屏,細分出“白領階層”,為廣告主抓住了最有消費能力的人群;而我們的“近聯網”模式就是按照信息需求者所在的不同區域位置進行細分,用定制化的生活信息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
與傳統傳播模式相比,窄眾傳播雖然受眾面由寬變窄,但受眾的“價值”卻由低變高,對于廣告主來說,廣告的性價比更高了。同時,因為窄眾傳播不看重受眾數量,生產和發行成本都會降低,降低的成本帶來更低的廣告投放價格,使得原本與廣告無緣的眾多小企業、自由職業者和個人都可以成為廣告發布者,這樣就大大擴展了廣告的銷售對象。比如,所有經營范圍與“方圓5公里”重合的商家和一些處理二手貨的個人都可以在上面發布廣告,其廣告售價與傳統門戶的banner可能相差巨大,但薄利多銷、積少成多,商業前景也十分廣闊,這也正是業界認可近聯網模式的原因。
“近聯網”的窄眾傳播還有一個優勢:由于距離近,在二手交易時買賣雙方能見面,規避了身份認證、支付、物流等諸多難題,交易的成功率非常高?,F在做二手交易做得很紅火的網站,也是占了“近聯網”的地利優勢。唯一對“近聯網”普及不滿的,也許就是那些隨處散發小廣告的游擊隊和以坑騙買賣雙方為生的黑中介了。“近聯網”時代的社區生活和交易讓他們的生存空間岌岌可危。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