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網絡口碑營銷是最近幾年隨著論壇、博客等Web 2.0模式發展而興起的新概念。簡單來說,它的特點是用戶創造內容(UGC),區別與傳統Web 1.0模式的信息單向宣貫式,它更強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讓受眾是信息接收者的同時,又是信息傳遞者,從而起到類似核裂變的傳播放大效果。 |
自從王老吉策劃了一次成功的網絡營銷案例之后,營銷界掀起一場關于網絡口碑營銷的討論熱潮。筆者在百度搜索“王老吉” “口碑營銷”,結果達到9290篇。《中國經營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也就網絡公關、口碑營銷等現象專門進行了深度剖析。毫無疑問,網絡口碑營銷是地震之后最熱門的營銷話題之一。
追本溯源,最早把網絡口碑營銷作為單獨概念進行推廣的,應該是去年5月份的第二屆互聯網社區大會上,奇虎正式發布了“社區口碑營銷平臺”,引用其原話,就是“為企業提供新的互聯網營銷方式,有效利用并引導網民的口碑服務于企業需求”。進一步說,“網絡社區化時代,網絡營銷的根本特征是用戶口碑營銷,企業需要借助良好的營銷工具,通過網絡社區中消費者的口碑進行相互推廣和影響。”
的確,網絡口碑營銷是最近幾年隨著論壇、博客等Web 2.0模式發展而興起的新概念。簡單來說,它的特點是用戶創造內容(UGC),區別與傳統Web 1.0模式的信息單向宣貫式,它更強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讓受眾是信息接收者的同時,又是信息傳遞者,從而起到類似核裂變的傳播放大效果。
無疑,論壇、博客、視頻分享網站是網絡口碑營銷的生存“沃土”,創造了很多營銷經典案例。這塊領地進入門檻較低,很多公司都已經高舉口碑營銷的旗號。這些公司大致可歸未三類,以論壇聚合、博客聚合未依托的網站類,如大旗、博拉等;還有陳墨、立二等網絡推手等組建的網絡炒作公司;最后一類是傳統公關、廣告公司新開辟的新媒體營銷部門,或者從網絡公關公司過渡來的營銷類公司。他們或偏技術、資源,或偏炒作、創意,或偏體系、規范,總之,都對口碑營銷有自己獨特的理解。
不過,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口碑營銷呢?論壇發貼灌水、博客做托?還是炒幾個雅閣女、蘭董這樣的紅人,或者走些美女偷拍的擦邊球,筆者認為,網絡口碑營銷一定要遵循其自然的規律,否者,很快就會像電視購物一樣,被一些低級、拙劣的營銷廣告公司和廠商給做攔搞臭。
毫無疑問,高明的口碑營銷手段,的確可以給企業或產品帶來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升。但是這把雙刃劍如用的不好,或者波瀾不驚、無人理睬,或者是自娛自樂、顧影自盼,或者是出了名,卻是罵名,惹得一身腥。從目前來看,口碑營銷存在著幾個明顯的誤區:
誤區之一:口碑營銷=炒作網絡紅人
芙蓉姐姐、天仙妹妹、二月丫頭、小胖兒等草根人物的網絡走紅,讓人們見識到網絡炒作的巨大威力。人們驚奇的發現,原來“明星”是可以這樣煉成的:不用中戲、北影畢業;不需靠一脫成名;也不用靠演電影電視的主角……對于著急希望提高知名度的小公司而言,無疑是省廣告費、效果還好的捷徑。
然而,這些人物在走紅期,并沒有融合太多的企業元素。博得的眾多眼球,流量的飆升,并沒有帶來明顯的商業價值,當企業模仿這種模式時,問題就接踵而來
一個明顯的營銷敗筆是Woyo網炒作的70后蘭董。這個帶著大大的深色墨鏡、喜歡伸蘭花指、既不漂亮也不性感的女子,拍攝了多個視頻,說80后、90后只配給她舔腳趾,自己身家數億,包養某男明星等,結果被人肉搜索出來原來是這個公司的前臺。到最后,這位“億萬富家女”的男朋友也主動出來幫她“自首”。
其實蘭董的炒作有些抄襲青娛樂炮制的雅閣女,這位從不露臉的女子在視頻上,發出“月薪3000元一下都是下等人”的言論,引來板磚無數。借此機會,青娛樂的流量也大大提升。但網民回過頭來,不見得對Woyo、青娛樂等有什么黏度,甚至增加更多反感。
誤區之二:口碑營銷就是“水淹七軍”
炒作網絡紅人,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都對策劃提出極高的要求。相當一部分網絡公關公司并無此能力,但是他們有另外的絕技,就是海量的論壇灌水,以“水淹七軍”之勢,將客戶信息傳遞到各個論壇。盡管相當數量的水貼被版主刪除,可謂尸橫遍野,但無奈數量巨大,前赴后繼,總有一部分帖子能突破封鎖線,存活下來。
采用這種手段的很多都是從網絡發稿公司轉型而來的論壇營銷公司,因為過去網絡發稿通常是按篇數收費,這種模式很容易平移到論壇發布之上。比如發一篇新聞稿多少費用,一個論壇帖多少費用等等。同時論壇點擊、回復也是考評依據,再加上置頂、精華、推薦等指標,可以說是非常復雜的評估體系。但這種形式的發軟文帖仍是傳統的Web 1.0思維和內核,只是披了論壇這個Web 2.0的外衣。和街邊到處發小廣告的人并沒什么本質區別。
這些帖子內容往往只去關注廠商的感受,廣告味偏濃,同時語言枯燥無味。在論壇這個網民自由交流的地方,明顯的廣告內容,又沒有娛樂性或者獨特思想,是被排斥的,也容易被刪除。而且營銷的目標是讓受眾了解并喜愛品牌或產品,這種讓受眾反感的傳播手段無疑是南轅北轍。
誤區之三:口碑營銷淪為自娛自樂
口碑營銷這個概念剛在第二屆互聯網社區大會上被提出的時候,某知名網站CEO就提出異議,認為這個詞語有些矛盾。其實,這歸到一個是口碑制造營銷還是營銷制造口碑的問題。
中國有句古話,叫“有口皆碑”, 還有句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其意思是說好的東西是不需要推廣的。比如蘋果的iPhone,沒有上市前,廠商也沒大力推廣,網上討論已經鋪天蓋地了,但這只是個例。我們不可能期望每個客戶都是蘋果、索尼。因此,口碑不能完全的隨其自然,完全指望消費者自己去創造口碑,只是一種理想。
這里問題就出現了,如果不是真實消費者在創造口碑,而是我們的營銷人員,或者潛伏的槍手們在創造口碑,這樣的“非真實”體驗,對消費者有多大的影響力呢?如果控制的不好,這種“營銷”出的口碑,往往會成為廠商自娛自樂的工具??吹剿^的“真實”用戶體驗,再加上回復中創造出的一片叫好聲??梢哉f是“看上去很美”,但對銷售又多大幫助,誰又會去關心呢?
誤區之四:口碑營銷等于專題互動
互聯網最大的魅力之一在于其互動性,因此,有很多廠商通過與網站聯合建設活動專區的形式,來激發網民的參與性,從而達到傳遞品牌和產品的目標。
其實,這種形式在前幾年的Web 1.0時代,已經不再新鮮。過去網站經常組織征名、征文、拍客大賽、創意征集等類似的活動,經常也能起到不錯效果。但將這種模式就等同于口碑營銷的話,就以偏概全了。
因為很多廠商在做專題時,優先考慮廣告宣傳性,注重視覺沖擊力,在美觀上下了很多功夫。但在在內容策劃等方面,卻了無新意,即便能給瀏覽者留下印象,也是當時的,無法激發他們與朋友分享,因此傳播效果大打折扣,也不符合口碑營銷的內涵真諦。
小結:
寫了這么的多,并不是就說網絡口碑營銷沒有生命力了,恰恰相反,筆者覺得網絡口碑營銷必將引發市場營銷思維的巨大變革。但是不容忽視的是,目前它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更需要特別多的保護,避免剛開始就走入歧途,重蹈電視購物、傳銷等的覆轍。(本文作者:張少波)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