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廣告的計費方式,一般不外是按顯示、點擊、效果(注冊、購買、試用、下載等)來計算。
CPM 按顯示付費,是最早出現的計費方式,它使得廣告的每次顯示都有自己的價值,此形式,對于網站主來說是最省力的廣告模式,只需要將流量引入放置廣告的頁面即可,而對廣告主來說,因為不容易對流量進行監控,而且廣告放置的位置不同,關注率也不同,卻得付相同的價格,很容易造成浪費。
CPC 按點擊付費,對站長來說,此方式比以上的方式要難賺到錢了,站長除了考慮廣告的放置位置,要想賺更多錢,廣告的表現形式及內容決定了點擊率。對廣告主來說,提高廣告點擊率與控制廣告費用成為主要的考慮方面,同時,防止站長作弊也成為廣告主的主要任務之一。
CPA 按效果付費,對站長,尤其中國站長來說,是一個很辛苦的賺錢方式,尤其是按銷售付費(CPS),因為國內的網絡營銷環境并沒有國外那樣的好,所以成為中國站長最不愿意考慮的廣告合作方式之一而且大家也清楚,很多時候的網絡購物行為是多次點擊廣告,多次查詢相關信息后才確認購買的,而為此做出貢獻的站點,甚至不只一個站點,他們不一定能獲得相應的獎勵。而對于廣告主來說,有了可見的效果再付費,站長作弊難度高,成為廣告主最愿意選擇的廣告方式,但是他也不得不面對合作者寥寥的尷尬。
廣告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品牌塑造,一個是產品銷售,對于前者的廣告目的,CPM,CPC顯然是最好的廣告計費方式,而以產品銷售為目的的廣告,則是以CPA為最佳選擇。
但是,網絡廣告的優勢之一,我曾經提過,網絡廣告不只是廣告,當廣告主在進行品牌宣傳的同時,也可以進行網絡銷售,而廣告主在進行產品銷售的同時,也是在進行品牌宣傳,網站主無形中得了品牌宣傳的廣告費而損失了產品銷售的廣告費或得了產品銷售的廣告費而損失了產品宣傳的廣告費,那么,只是單純的CPM,CPC或CPA的計費模式,真的適合當前的網絡廣告形式嗎?
未必......
未完待續,晚上寫。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