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酷睿八代已經部分處理器已經開售,不過在價位上并不理想,需要再等候一段時間。今天武林網分享一下Intel酷睿i5 8600K評測,主要是對CPU性能及游戲性能進行對比測試,對比測試的處理器有intel的酷睿i7 8700K,i7 7700K以及AMD的銳龍Ryzen5 1600X,具體來看看吧!
Intel早些時候就信心十足地宣稱第八代酷睿將比第七代有35%的性能提升,官方所言不但不虛而且是保守的,實測顯示有一部性能提升甚至達到了40%。
第八代酷睿之所有能有這么大的性能提升,主要來自兩方面原因。首先是多任務能力的增強,i7 8700K比上一代同定位的7700K增加了兩核心四線程,成為Intel第一個下放到性能級平臺的六核處理器?,F在看來AMD銳龍的所謂"重新定義CPU性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切切實實影響到了身為行業巨頭的競爭對手Intel。如果不是AM4銳龍的多任務能力吊打LGA1151平臺的i7,讓Intel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我們恐怕現在還看不到8700K,或者看到的8700K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i7 8700K的強悍縱然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論起八系酷睿中最具看點的產品,卻不是它,而是i5,六核心的i5。六核12線程的i7并不新鮮,六核6線程的i5可是真正第一次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此前沒有過相似的產品和也沒有能借以預估的對象,這款CPU是未知的,它能成為一支奇兵嗎?
物理核心作用遠大于超線程
第八代酷睿的重大升級不僅體現在領頭的i7 8700K,而是覆蓋到了全系CPU。i5從原來四核4線程變成六核6線程,i3則從雙核四線程升級為四核四線程。不要小看增加的兩顆物理核心,它所提供的資源不是虛擬線程能夠比擬的,而是實實在在增加的ALU和全部配套資源。
相信很早以前就有人拿過雙核4線程的i3和四核4線程的i5在同頻率下做對比,同樣是四線程,i3的性能比起i5要差不少,這就是虛擬線程與物理線程的差距。后者有專享的核心緩存和寄存器支持,并與Ringbus總線存在物理連接,而前者是一個在每個頻率周期間隔內對空閑資源加以利用的影子核心,形象一點來說,它是在分享物理核心的殘羹剩食,發揮余熱。而且在啟用超線程后,影子核心數據對資源的擠占還會影響本體核心的效率,只是它們的總效率要大于本體效率。
手里有八核或八核以上CPU的玩家不妨試試,關閉超線程后多任務性能下降遠不如你想象中那么大,核心越多越是如此。
具體參數方面
就如8700K之于i7一樣,8600K是i5中支持超頻的代表性產品,憑借成熟的14nm工藝和減少了超線程的干擾,它的超頻潛力很值得期待,只是受時間所限,本次評測不涉及超頻環節。
相比上一代同定位產品i5 7600K,它增加了兩顆物理核心的基礎上,頻率設定保持基本相當,三級緩存增加了到9MB,比i7 7700K容量還大,只是連接路數少了4way。隨著核心數量的增加,Intel在第八代酷睿上調整了三級緩存與緩存通道的連接架構,從第七代酷睿的512KB/way 提高到了768KB/way,為多任務數據吞吐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八代酷睿的外形結構與第七代一模一樣,接口仍是LGA1151,只是不能兼容200系主板
如今談到CPU的性能,AMD再也不是可以忽略的對象,Intel這次如此慷慨升級銳龍功不可沒。就在前幾天網絡上傳來了不好的消息,據說第八代酷??赡苋鏉q價,屆時i5 8600K將突破2000元。這可能是Intel為了照顧自己的渠道商,暫時給積壓的上一代CPU讓路,否則照原先公布的售價,這些貨可能一輩子都賣不出去了。
無論漲價消息是否屬實,Ryzen5 1600X都是i5 8600K精準對應的競爭對誰,本次評測將加入它倆的對比。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