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節向腳本之間的朋友們介紹三維實體圖的常見方法,仍然是向初學三維實體圖的朋友提高參考,僅是個人建議,如有不足,還請大家多多見諒!高手還請飄過,希望對這篇教程初學朋友有一定的幫助
常見創建三維實體圖的方法
用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畫一個杯子。尺寸是外觀是半徑20高50的圓柱,中空部分是半徑15高45的圓柱。順便說一句,因為是介紹創建的方法,對于杯子的修飾與渲染就不說了。下面這個杯子要多簡單就多簡單,該如何入手畫出它來呢?你有多種方法呢?本節我用了6種不同方法介紹三維實體圖的畫法,大家請認真學習,先來看看最終的效果圖吧:
方法一:畫一個大圓柱,然后畫個小圓柱,用大圓柱減去小小圓柱(差集)就可以。
小議:這是最容易想到的辦法,任何初學的朋友都會想到這一點,但是不要認為簡單就不留意哦,相當多的朋友用這種方法畫出來的杯子是開口向下的,而底面向上的。這是初學最容易不注意的地方之一,為什么會這樣呢,看過上集的朋友想想就明白了,因為auto cad有個極其重要的東西,很多人不注意,結果畫了幾個月還不斷出錯就來源于此,auto cad畫圖是默認在"x-y"平面進行的(切記!切記?。?,在三維中同樣是這樣的,所以畫圖時眼睛一定要時常留意"坐標軸圖示"的變化(切記!切記!?。。?,auto cad畫圖在空間是默認以"z"軸正方向為上的(切記!)。
現在明白如何是倒著的杯子了吧,因為畫大圓柱與小圓柱的起始位置在同一面上,而畫的是一大一小的圓柱,當取差集時,就得到這樣的倒口杯子。如何解決呢,這就太簡單了,畫好兩個圓柱后,把小的移動到上面,再取差集就可以了。或者把倒口的杯子旋轉180度也得到正著的杯子。從這個基本操作可以看出,第一步要構思好思路,畫三維圖要不斷地檢驗自己的判斷能力,這是提高能力的好辦法,如何做呢?就在著手開畫時,想想最后得到怎樣的結果,是否和自己想的一致?如果說,每次都和自己頭腦構思的一致,說明你已經上路了。
最容易出現的毛病是,明明自己覺得是朝上的,怎樣結果是朝下呢?自己覺得是往東,可顯示的是往西。造成剛才這種現象的原因較多:
1、自己空間方向不清,對于立體圖看得明白,對于三視圖就太困難,從一個側面看物體,頭腦發昏,如果是這種情況,就要多看點《機械制圖》的書,因為三視圖是三維的一個基礎,看這個都太吃力的話,的確要多練習了。說到這里,不要認為有多可怕,學《機械制圖》可能困難,但auto cad則不難,一個小小提高三維空間能力的練習是,在屏幕上開4個視口,分別是主俯左和軸測圖,只要在軸測圖用"三維動態觀察器"沒事搖著一些三維實體圖看,觀察幾個視口的變化,就會很快明白的。
2、相當多的人在畫三維圖時,比如一個杯子,則腦中有個現實桌面的杯子,自己是比照腦子里的東西來想的。這本是人的基本思維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現實生活中不會出現長度為負數的情況,但是在auto cad中是相當多的長度可以取負數(切記?。?,這就是造成方向經常不一致的原因,auto cad中的負數,通常指方向相反!!
3、中國人學《機械制圖》是采用的第一角畫法,而歐美多數是第三角畫法。有視圖工具欄上既有"主俯左"視圖,又有"后仰右"視圖,我們一般與前三個打交道。但是auto cad中視圖工具欄上這6個視圖全部都在,而且位置交叉出現,所以常常是點擊到"后視圖",但根據自己的制圖知識,常常誤認為是"主視圖",結果……方向搞反了。這個問題也要注意。
4、還是剛才所說的問題,不習慣看"坐標軸圖示"的變化,經常在幾個視力中切換來切換去,就腦子糊涂了,這時要切記看看坐標軸圖示。說到這里,我反正算是苦口婆心了,回想我自學時,在這個上面吃了多少虧,真是想哭一場啊……,我總是不明白,為什么我向東畫,結果是往西,有時向東畫,結果又正確了……總之,每天好象跟auto cad捉迷藏,終于有一天,明白了原來是這個原因。后來,auto cad就變得服服帖帖的了,我叫它往東,它不敢往西。要做auto cad的主人,不要做auto cad的奴隸。
方法二:在平面上畫兩個同心圓,分別拉伸。
首先說畫同心圓,大圓直徑等于杯子的外徑,小圓直徑等于杯子內徑。畫圓既可以用圓命令,也可用圓環,這里不討論。
具體的過程又要派生出多種小類:
1、兩個同心圓分別拉伸兩個高度,這和第一種方法用圓柱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多了一步"拉伸成圓柱"的過程,然后移動位置便于取差集。
2、為了省去上面最后要移動小圓柱的過程,可以在畫小圓時,圓心取好坐標(即x、y坐標和大圓一樣,z軸坐標就是杯底的厚度,具體細化的方法可用點過濾),其余方法同上;
3、方法類似上條,在畫小圓時,是利用ucs移動面;
4、先伸好了大圓柱后,利用ucs移動坐標,把大圓柱的頂面作為x-y平面,然后在圓柱頂面捕捉圓心點作為小圓的圓心,畫好小圓后拉伸成小圓柱(拉伸這時要取負數!回頭看看上面的講解,注意看當前坐標軸就會明白為什么么了,就這么簡單。)
小議:如果僅僅從這個例子是看不出實體拉伸有多大的優勢的,但切記這是三維畫圖兩個元帥之一,需要注意事項是,"拉伸命令"在auto cad中有三個地方出現,切記不能混淆!!第一個就是平面上的"拉伸",相信大家都用過了。第二個就是"實體"拉伸,它在實體工具欄上,我說的一般指這個。第三個是"實體編輯"上有個"拉伸面",這個是修改時用到的,剛開始涉及不到。尤其是后面兩個最容易弄混,弄混的結果是發現系統不執行這個命令。
剛入門的朋友可能感覺方法一比方法二簡單,在這個階段是這樣的,走下去就大相徑庭了,我仍推薦剛上手的少用方法一,因為思路的練習是最重要的,要想提高就要從基本做起。
ucs坐標的運用相當重要
方法三:用實體旋轉命令,我一再推薦初學者用好這兩個元帥,在這兩個元帥上下足了功夫,過段時間后,回頭再看來時路,就有點沾沾自喜的感覺了。
如何用實體旋轉命令畫這個杯子呢?原理一個,細分有二:
1、用多段線畫成"l"形狀的封閉圖形,就象我上次的帖子"小盆"的示意圖是一樣的,然后旋轉360度就出來一個完全的杯子。
2、用直線畫相交的垂直與水平線多條,然后修剪成"l"形狀,然后創建面域,以后的步驟同上。
小議:有些要點要注意,實體旋轉命令的對象是"封閉的多段線"和"面域"這兩種,就是說必須是平面上(要點1)的封閉(要點2)圖形!這個基本東西一定要吃透。細說起來更多,旋轉軸一定在旋轉對象的一側!這是因為auto cad2006不允許自與自己交叉。多段線不是只要是封閉的就可以了,多段線也不能自己與自已交叉,否則電腦拒絕執行。
也許有初學者會問,用多段線就可以,沒有必要用后面的"面域"多麻煩。光看這個例子可以是這樣,但切莫有這種偏見,因為面域的用法相當多,隨便說一個就明白了,比如說我可以通過對一個圓錐進行"剖面"就得到一個特定形狀(如拋物線)的"面域",我用它既可以拉伸或者旋轉成新的實體,假如只能用多段線來建立,你當如何畫出這種特定形狀(如拋物線)來呢?費時費力!從這里可以看這兩個都不可只偏愛一個,如果是平面要畫一個一般形狀的東西,用多段線畫感覺就快些,畫出來就可以直接投產使用。
剛才說到這里,其實就是給初學的朋友們提供了一個練功的好辦法,你隨心所欲地畫幾個實體出來,然后用"剖面"又隨心所欲地剖切一些"面域"出來,然后隨心所欲地拉伸和旋轉,然后想想為什么是這樣一個圖形呢?我又要大吼一聲,這的確是個提高思維能力的好辦法,說白了,三維畫圖全靠幾個實體命令是練不出來的,必須要多想。
通過隨心所欲的面域來分析,想想"切"上這刀為什么會是這樣的截面?這個截面旋轉與拉伸出來,又是什么?在做出之前先大腦中想想,做出來是什么樣子的,然后才著做,如果說能夠達到"所思即所得",結果自己想的完全一致的話(方向錯了也不行),你的能力已經在迅速增長了。如果想的與做出相去甚遠,說明思路有待更多的練習,想想為什么會是這樣,是方向錯了,還是錯在哪里了,相通了也就是提高了。經常通過這種練習對初學好都是個好辦法,自己出題來考自己。
3、比較上面的三種方法大類,前兩種最后都是用"差集"命令,通過大的扣出小的,以達到空洞的目的。而實體旋轉命令則不有這個命令,直接靠做好截面來旋轉。比較一下,我推薦初學朋友可用這個方法。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