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手機及更多移動設備的不斷更新迭代,對網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G網絡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我們的需求,在不久的將來,5G或許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最具影響力的技術變革之一。它將第一次帶來無縫連接、大規模計算和快速訪問云端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5G將會創造激動人心的全新體驗以及全新商業應用,徹底顛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
還記得當初4G普及時,網上一片唏噓,說"一夜忘記關閉4G,一晚上三環內房子歸運行商了",雖是謠傳誤解,事實證明并非如謠傳那樣;但也客觀反應了4G網絡相對3G網絡產生了革命性的提高,那么問題來了?5G有多快?我們首先看以下一幅圖。
快到頭發都吹沒了
這副圖雖然詼諧,但真實的反應了5G網絡相對4G網絡究竟變化了什么!--快!究竟有多快,是否有其他特點。
5G就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據相關部門技術論證,5G速率會比現在的4G快10-100倍,下載速度可達到每秒1-10GB,從客戶感知角度看,一部4GB大小的高清電影,在5G網絡下,僅需1秒鐘就可以下載完成。
5代技術速度對比
除了速度快以外5G還有以下特點:大容量、低延遲、低功耗、終端類型多樣化。
正是有了這些特點,未來"萬物互聯"成為現實,據此前報道,對于5G網絡的廣泛應用,據相關人員表示,未來的5G網絡將擁有多達1000億的聯結數量,從而使"萬物互聯"成為現實。同時,5G還將具有低至1毫秒的時延和最高達10 Gbps的峰值速率,使自動駕駛等各種對時延有著極高要求的工業應用也將得到長足發展。
5G的標準
從“國際電信聯盟”給了4G標準,到如今4G普及到世界大多數地區和角落;人們對網絡要求的提高,加速了通信技術的變革和發展,4G已經滿足不了人們對更快更高帶寬的網絡的渴望,5G應運而生,雖然目前全球各個行業巨頭正在加緊解決相關技術難題,以此希望在5G網絡中抓住機遇,不過目前國際電信聯盟并沒有給出5G的國際性技術標準,在這一過程中還有很多技術難題有待解決,;技術的更新都是有一個發展過程,5G也不例外,在商用之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技術還在標準化過程中,無線頻譜還有待分配,網絡和終端設備的成熟還需要一個過程,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和資源。目前,國際電信聯盟已經為5G分配了6GHz以下可以使用的頻段,并且計劃下屆會議討論6GHz以上頻率的劃分;國際標準組織3GPP 也正在抓緊5G網絡標準的制定,預計在今年年底完成一個中間版本。正式世界標準有望2019年發布。
競爭有多激烈
你用手機肯定知道 2G、3G、4G 網絡,然后不同的運營商比如 3G 中分不同的網絡制式,中國移動是 TD-SCDMA,中國聯通是 WCDMA。國際上各家又有各自的標準。同樣的,5G 時代也是如此,國際上主要陣營分三撥,分別支持 Polar、LDPC、Turbo 2.0。但是曾經壟斷 3G、4G 時代的 Turbo 支持的人在這次 5G 爭霸賽中特別少,所以基本上變成了 Polar 和 LDPC 的競爭。簡單說,高通主導 LDPC (帶上英特爾,三星,諾基亞和 Verizon ),華為主導 Polar(中興,Vivo,OPPO,小米,阿里巴巴,聯想,大唐電信等等)。
此時的巨頭公司愛立信是糾結于 LDPC 和 Turbo。大唐電信則是在 Turbo 和 Polar 間糾結。這兩個會影響到最后的局勢,但因為 Turbo 絕對失勢,愛立信只能選 LDPC,大唐就選了 Polar。反正期間經歷了很多場會議討論各種對峙和站隊,最終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結果:
美國時間 2016 年 11 月 17 日凌晨 0 點 45 分,在 3GPP RAN1 87 次會議的 5G 短碼方案討論中,華為公司的 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最終戰勝列強,成為 5G 控制信道 eMBB(增強移動寬帶)場景編碼最終方案。
參與競爭的,還有美國的 LDPC(低密度奇偶校驗碼)方案,法國的Turbo2.0方案。最終,支持華為提案的公司達到了 59 個,Polar code 最終成為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
只是說華為主推還是靠了大部分公司的認可才通過,再加上 Polar 碼作為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美國高通公司主導的 LDPC 碼作為數據信道的編碼方案,就是說數據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碼方案仍然歸屬 LDPC 碼。相對的,和控制信道相比,數據信道才是真正的大頭,之所以在數據信道編碼的競爭中輸給高通的 LDPC 碼,也就是因為業界還是覺得這種技術還不夠成熟(十年都沒有根本算不上成熟),和 LDPC 和 Turbo 這樣沉淀了五十年以上的在成熟度上確實不能比。
目前華為麒麟970是支持5G網絡頻段的,而華為發布的mate10使用的正是這款芯片;這意味著華為Mate10或稱為全球首款正式發布的5G產品。而在不久之前,華為基于麒麟970平臺成功試驗了下載1.2Gbps的理論最高速度,達到Cat.18標準,實現了"預5G",也就是華為所說的4.5G。與此同時,德國電信已經正式宣布聯合華為推出全球首個5G商用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聯發科近日亦宣布,其有望在今年底完成5G原型芯片的設計,明年投入驗證階段。目前,聯發科已經宣布和中國移動、日本NTT DoCoMo合作進行5G部署實驗。此外,展訊通訊也希望在2018年推出5G原型芯片
不過,據相關業內人士指出,5G還處于初期的試行階段,現在談誰是贏家還為時尚早,包括英特爾、華為、蘋果、三星都將在5G芯片研發上有所作為。尤其是中國廠商正力圖突破,實現引領。
根據國家工信部透露:我國是要在2018年進行大規模5G測試,2020年商用。已經在多個市場擴展了固定無線5G試用;而日本KDDI已率先在高速行駛車輛中實現了5G基站切換,5G的步伐已經越來越近了!
也行在不久的將來,5G網絡普及,那時候我們在高鐵上玩大型網絡客戶端游戲會成為可能。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