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寬就是傳輸速率,是指每秒鐘傳輸的最大字節數(MB/S),即每秒處理多少兆字節,高帶寬則意味著系統的高處理能力。
帶寬=時鐘頻率x總線位數/8,從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到,帶寬和時鐘頻率、總線位數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的。其實在一個計算機系統中,不僅顯示器、內存有帶寬的概念,在一塊板卡上,帶寬的概念就更多了,完全可以說是帶寬無處不在,比如:
主板上通常會有兩塊比較大的芯片,一般將靠近CPU的那塊稱為北橋,遠離CPU的稱為南橋。北橋的作用是在CPU與內存、顯卡之間建立通信接口,它們與北橋連接的帶寬大小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內存與顯卡效能的大小。南橋是負責計算機的I/O設備、PCL設備和硬盤,對帶寬的要求,相比較北橋而言,是要小一些的。
南北橋之間的連接帶寬一般就稱為南北橋帶寬。隨著計算機越來越向多媒體方向發展,南橋的功能也日益強大,對于南北橋間的連接總線帶寬也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在INTEL的9X5系列主板上,南北橋的帶寬將從以前一直為人所詬病的266MB/S發展到空前的2GB/S,一舉解決了南北橋間的帶寬瓶頸。
目前AGP接口是AGP 8X,而AGP總線的頻率是PCI總線的兩倍,也就是66MHz它的帶寬即2.1GB/S,在目前的環境下,這樣的帶寬就顯得很微不足道了,因為連最普通的ATI R9000的顯存帶寬都要達到400MHZ X 128Bit/8=6.4GB/s,其余的高端顯卡更是不用說了。
正因為如此,INTEL在最新的9X5芯片組中,采用了PCI-Express總線來替代老態龍鐘的AGP總線,與傳統PCI以及更早期的計算機總線的共享并行架構相比,PCI Express最大的特點是在設備間采用點對點串行連接,如此一來即允許每個設備都有自己的專用連接,不需要向整個總線請求帶寬,同時利用串行的連接特點將能輕松將數據傳輸速度提到一個很高的頻率。在傳輸速度上,由于PCI Express支持雙向傳輸模式,因此連接的每個裝置都可以使用最大帶寬。AGP所遇到的帶寬瓶頸也迎刃而解。
為了在實際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總線帶寬,根據帶寬的計算公式,一般會采取兩種辦法:
*一是增加總線速度,比如INTEL的P4 CPU和塞揚CPU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個是400總線,一個是533/800總線,在實際應用的效能就有了很大的區別(當然,二級緩存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另外一個常用的方法是增加總線的寬度,如果當它的時鐘速度一樣時,總線的寬度增加一倍,那么盡管時鐘下降沿同未改變之前是相同而此時每次下降沿所傳輸的數據量卻是以前的兩倍,這一點在相同核心,但是顯存位寬卻不一樣的顯卡上表現特別明顯。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