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我們在director中使用的圖片和聲音,大多是利用外部程序創建的,例如在photoshop中設計一個背景圖片,利用cool 3d制作一個視頻文件。然后再導入到director中。
下面列出director所支持的主要媒體類型:
媒體類型 | 支持的格式 |
動畫文件和多媒體文件 | flash動畫,動畫gif,powerpoint 幻燈片,director電影,director外部演員表 |
圖像 | bmp, gif, jpeg, lrg (xres), photoshop的psd文件, macpaint, png, tiff, pict, tga等格式。 |
多圖像文件 | windows系統:flc,fli macintosh系統:pics,scrapbook |
聲音 | aiff,wav,mp3,shockwave audio, sun au |
視頻文件 | dvd,windows media (wmv,quicktime,avi, realmedia |
文本 | rtf,html,純文本文件,lingo或者javascript syntax |
調色板 | pal, photoshop clut |
導入文件
1 選擇file菜單下的import命令,或者按下工具欄上的import按鈕。如圖10
2 切換至需要導入的文件所在的目錄,可能該文件夾下包含的文件較多,一時難以找到需要的文件,我們可以設置顯示的文件類型,只顯示需要導入的文件類型。
3 在文件類型下拉列表中,設定文件類型為“bitmap image”,此時在對話框中只顯示圖像文件。如圖11
4 選擇需要導入的文件,按下“add”按鈕將該文件加入文件列表中。
提示:直接雙擊文件也可以將該文件加入文件列表中,而在文件列表中雙擊文件則可以從列表中移除該文件。使用文件列表可以同時導入多個文件,甚至可以導入不同文件夾下的文件。
5 media下拉列表用于設置導入文件的方式,director提供了四種導入文件的方式:如圖12
standard import:將當前文件的內容嵌入到電影文件中,發布作品時無需再提供該媒體文件。選擇這種方式,對原始文件的任何修改不會影響電影文件中的相應演員。
提示:所有的視頻文件,包括dvd,windows media,quicktime,realmedia,avi文件和quicktime文件自動選擇link to external file方式,即使是選擇standard import方式也不會嵌入到播放器中,因此發布作品時必須另外提供這些文件。
link to external file:這種方式將創建一個到媒體文件的連接,每次打開電影時,從指定的位置重新載入該媒體文件。利用這種方式,我們在修改了某一個媒體文件后,在director中無需將原先的文件刪除,然后再導入,我們可以自動獲得該文件的最新版本。
提示:即使是選擇了link to external file方式,文本文件和rtf文件通常以standard import的方式自動存儲在電影文件中。
include original data for editing:在電影文件中保存原始文件的數據,以便于利用外部編輯器進行處理。
在這種方式下,director將在電影文件中創建原始數據的拷貝,當用戶編輯該演員時,向外部編輯器發送原始數據。例如如果我們設置photoshop為psd文件的編輯器,director將會保留所有的photoshop的對象數據,包括所有的層信息。
import pict file as pict:用于防止將矢量pict文件轉換成位圖文件。
6 按下import按鈕。
選擇何種導入方式
在演員窗口的縮略圖方式下,右上角有一個卷角的標識表示該演員連接到一個外部文件。如圖13。
下面我們來對比standard import和link to external file兩種導入方式,讓讀者選擇時了解兩種方式的特點。
1 一般來講,使用standard import方式將會增加電影文件的大小,因此standard import方式適用于導入小個頭文件。而在link to external file方式下,director在電影文件中只存儲文件名和位置,這些信息我們可以在屬性面板中查看。如圖14
2 使用link to external file方式的演員播放時可能會有一定的延遲,因為它需要時間載入到內存,甚至有的時候會出現找不到外部演員的情況。
3 使用standard import方式將會方便我們的發布,因為所有的演員都嵌入在電影文件中,但是這將會增大電影文件的大小。而使用link to external file則會控制電影文件的大小,但是發布時必須另外提供所有的外部演員。
設置圖像選項
如果我們導入的是一個圖像文件的話,會出現一個圖像選項對話框,用于設置導入文件的顏色深度(color depth)等屬性。
1 在圖像屬性對話框中,設置顏色深度選項。如圖15
選擇image選項用于使用原來圖片的色彩深度。
選擇stage選項使用目前舞臺的色彩深度,舞臺的色彩深度其實就是指電影的色彩深度,它是由顯示器的設置決定的。
2 如果你的電影使用8位的色彩深度,那么才需要設置調色板屬性,目前的大多數作品已經擺脫了調色板的限制了。
3 選擇trim white space,則可以將圖像純白色的內容不導入到電影文件中。
4 dither選項通常用在導入索引色圖像文件時,如果圖像中的某一種顏色在當前調色板中找不到匹配的顏色,選中dither選項則會抖動的方式混合出近似的顏色。
5 如果我們一次需要導入多個圖像文件,那么每導入一個圖像文件,該對話框都會出現一次。選擇same settings for remaining images選項,讓其它圖像使用同樣的設置,這樣可以同時導入多個文件。
相關鏈接:
色彩深度:
色彩深度表示圖片所能辨析的色彩范圍,通常用每像素點上顏色的數據位來表示。其色彩位數越高,顯示出來的圖像色彩層次就越豐富,就越能真實反映原始圖像的色彩。
在rgb或是cmyk等彩色圖像中,每一個象素都可以表現出完整的顏色信息,不過所占用的內存也相當大。而經過統計,一張rgb圖像當中所真正使用的色彩,往往多只有幾百種甚至只有幾十種。所以聰明的工程師就想到,如果以這些所使用到的顏色建立一張顏色表(color table),而每一個象素當中的數值則表示為這個顏色表中的某個位置,那么豈不就可以節約相當多的內存嗎?舉例來說,一個24位rgb的圖像,轉變成為256色(8位每象素)的索引圖像之后,所占用的內存容量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這就是所謂的索引色的由來。當一幅顏色數大于256的圖像轉換到“索引色模式”下時,圖像處理軟件會分析圖像色彩,并從中選取256種最主要的色彩置入調色板,然后將圖像中每一個像素點的色彩都替換為調色板中相對應的色彩。若某一像素點的色彩超出“調色板”的色彩范圍,則以相近的色彩代替。
這樣的轉換往往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失真,不過一般不是特別嚴重,但是由于“索引色模式”下圖像的每個像素的最大存儲值為256,所占的存儲空間較小,因此在色彩要求不算特別嚴格時,使用“索引色模式”以節約存儲空間仍不失為一種令人愉快的選擇。
清除未使用的演員
在作品打包之前,我們需要檢查一下演員窗口中的演員。需要刪除一些導入在演員表中但是又沒有使用的演員,這樣可以讓你的電影更加緊湊,運行起來速度更快,更加有效的利用系統資源。
1 選擇edit > find > cast member命令,打開find cast member對話框。
2 在cast下拉列表中,選擇需要進行處理的演員表。如圖16
3 選中usage選項,此選項顯示所有未使用的演員。
4 按下select all按鈕,此時所有未使用的演員將被選中,選擇edit菜單下的clear cast members命令執行刪除動作。
提示:由于也可以用lingo語言決定演員在舞臺上的出現時間,而這些演員會被director認為是未使用的演員。因此我們在刪除演員時一定要確定這些演員沒有被任何腳本使用。
當我們刪除了一些沒用的演員后,需要運行file菜單下的save and compact命令,該操作將會重新安排演員表,并對電影進行優化。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