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風清高(fengqinggao)】
【申明:本文章系原創,原載與Dell官方論壇,轉載請標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購機一年多了,經過多次重裝和精心配置,已經達到我認為的最佳狀態,看論壇里還有很多對系統配置很迷茫的同仁,有心將自己的配置過程和經驗分享,希望對新手有所幫助,對老手有參考價值,呵呵
首先聲明,我是學機械的,不是計算機專業出生,如果有些地方錯誤或者誤導了大家,那是水平有限,希望大家客氣點批評,呵呵。費話少說,言歸正傳。
一、本機狀況
1、硬件
D600
CPU:PM1.4/600
內存:768M(原裝256,后加512)
硬盤:40G 5400轉
顯卡:獨立32M
其他的和性能沒很大關系,就不說了
2、運行情況
A、啟動時間在40S左右,關機10S左右;
B、開普通應用程序,窗口20個左右時,在各窗口之間切換基本不需要等待;
C、運行QQ、POPO、旺旺三個聊天工具、WORD(2到3個窗口)、MDT6(一個比較大的AutoCAD軟件)、HyperSnap(一個抓圖軟件)、VC6,還能跑極品飛車6,很順暢;
D、室溫20度左右時,硬盤溫度不超過42度,CPU風扇10幾分鐘啟動一次,幾分鐘后自動停下;
E、硬盤只有在啟動程序、關閉程序、保存文件時讀寫,其他時間(包括上網)基本不讀寫盤;
F、運行普通程序時,主頻598,運行中型程序時,主頻799、1000左右變動,運行游戲時,主頻1399;
G、沒有禁用Xp的任何妝飾、美化功能;
H、連續半個月不關機,只用休眠和待機,每天休眠兩次,每天工作14個小時,性能不會下降;
I、幾個月來,從來沒有死機、藍屏現象;
J、已經用了20個月了,電池在“袖珍/便攜式”模式下做文字處理(關閉無線、偏低的屏幕亮度)還能堅持4個半小時。
總體來講,對這個性能很滿意(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呵呵),下面說一下我是如何配置的。
二、硬件部分
1、硬件的升級
硬件是性能的基礎,但是一旦購定機器,大部分硬件也就基本上定下來了,如CPU、顯存、顯卡等,雖然通過升級它們能提高性能,但和臺式機不一樣,在筆記本中這三個硬件升級可行性不大,要升級,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
(1)內存
對于筆記本,256M的內存是小了,我的系統只啟動30個進程(后面會講到),基本上都是必須啟動的進程了,就吃掉了190M左右的內存,剩下50M左右,如果要開很多程序或者玩游戲,就得大量使用虛擬內存,速度下降不說,而且很耗硬盤;
我的原裝是256M,主頻是266的,牌子不出名,我也不認識,拿本子去中關村配了個現代512M,主頻333的,它們倆兼容得還不錯,配內存,最好還是現場測試,我的一臺臺式機,兩條內存就死活不兼容,即使在Bios里將內存參數調到最低,也不行。
順便提一下,對于D600等機器,升級內存時,別想構搭雙通道,對于Intel的主板,只有910GML/915PM/915GM等芯片組支持雙通道,D600等機器的主板是855的,不支持,呵呵。而且D600只支持主頻266的,不過高主頻的內存會向下兼容,即如果內存是333、400等高頻,在D600上也會降成266(這種內存主頻向下兼容的特性適用于任何機型)。
對于能構成雙通道的機器,配內存時還是盡量配成雙通道(兩條內存最好品牌、主頻、容量等都一樣),雖然有些同仁說性能實際沒有很大的改觀,但按原理上還是應該值得一試的(因我的D600不支持雙通道,也就無法詳解了);而對于不能夠成雙通道的,單片內存量盡量大些,即在相同容量的情況下,一片比兩片好,原因我認為有兩個:
A、單片內存尋址要快(雖然人感覺不到,呵呵);
B、留下一個空槽便于有錢后繼續升級,^_^。
(2)硬盤
硬盤的性能主要由如下四個方面決定:
A、轉速。這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是筆記本性能的瓶頸,5400的就感覺比4200的明顯快,7200的沒用過,應該又有很大的提高吧;
B、單碟容量。這也是一個重要指標,單碟容量越大,性能越好;
C、緩存。緩存是越大越好,緩存越大,讀寫數據的次數就越少,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讀寫速度,也有效的保護了硬盤。
D、聲音。這是筆記本硬盤的一個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因為和臺式機相比筆記本上很小的噪音都能比較清楚的聽見,而且特別煩人,所以購買硬盤時也該考慮這個因素。筆記本硬盤我有兩個,一個是4200轉IBM的,一個5400轉日立的(這是購買機器時隨機選配的,可不是支持日貨,呵呵),聲音都比較小,正常工作距離基本上沒聲音,當然,偶爾一次的“喀嚓”聲除外,磁頭歸位聲是比較大的,不用擔心。臺式機上的硬盤我認為希捷的聲音最小,80G的7200轉的,敞開放置居然也需要離得很近才能聽到聲音,不知道它的筆記本硬盤如何。
正打算擴展容量、想升級硬盤的朋友,一定要記得考慮上面這四個參數。
這里順便說一下硬盤的溫度,硬盤正常工作時,一般都在40~50度,如果讀寫頻繁,50度以上也是可能的,那就完全可以用“燙”字來形容了,但他仍可以正常工作。
硬盤溫度,取決于兩個方面:
A、轉速。轉速越高,發熱越大,溫度可能越高;
B、工作。硬盤讀寫越頻繁,溫度越高。而讀寫頻繁的原因就很多了,如物理內存小導致大量使用虛擬內存(這個因素很關鍵)、玩游戲、聽音樂、下載、拷貝、保存等都會導致讀寫,也就會導致溫度上升。
所以同仁們在和別的機器比較硬盤溫度時,最好在相同的條件下比較,否則是不能作數的。
很多同仁通過比較發現其他品牌的機器似乎溫度要低很多,我認為其實不是真正的溫度低,而是Dell的機器很多都是把硬盤放在托腕處,這樣更容易讓人認為機器的溫度高(一直沒有猜透這么設計的意圖,呵呵)。
2、硬件的配置
硬件配置就遵循一個原則:啟動該啟動的,禁用該禁用的。而該原則的根本在于機主的需求。不過,無論是否需求,建議不要在Bios中禁用硬件,那樣在萬一需要時會很不方便(第一次啟動還得臨時安裝驅動),在“設備管理器”中禁用就行了,效果一樣。
(1)硬件啟動
紅外線和藍牙的啟動都是在Bios里的,需要注意的是,紅外線在大部分機器里都是標準配置,即默認就是有的,無需另外購買,而藍牙則不是,需要藍牙的朋友在訂購的時候需要注意了,不過現在Dell的藍牙也便宜了,好像就150左右了,也可以自己買了加上。如果有藍牙而且開啟了,則在電池(充電)指示燈右邊的藍牙指示燈會亮。
啟動方法就是在按下電源鍵,出現Dell公司的logo時,按F2進Bios,分別找到Infrared Data和BlueTooth,將前者設為Com4,或者設為On,按Esc選擇保存退出啟動,系統就會安裝驅動,紅外線不需要另外的驅動,而藍牙需要。
啟動它們以后,如果臨時禁用以省電,按Fn+F2組合鍵可以停止所有的無線設備(當然也包括了無線網卡),如果認為一般時候根本用不著,可將其禁用,如何操作,請繼續看:
(2)硬件的禁用
禁用硬件可以減少系統的負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啟動速度,這完全取決于機主需求。
方法是在桌面或者開始菜單中“我的電腦”上單擊右鍵,選擇“屬性”,打開“硬件”頁面,單擊“設備管理器”,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中想要禁用的硬件,在其右鍵菜單中選擇“禁用”就可以了。
我禁用了如下硬件:貓、有線網卡、紅外線、智能卡。
(3)Bios刷新
硬件配置還有一個方面就是Bios的升級與配置問題。Bios是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簡稱,也就是基礎輸入輸出系統,在沒有進入Windows等操作系統之前,計算機由它主管,所以Bios的版本和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系統性能,這一點在臺式機上體現更為明顯,筆記本上一般采用默認配置就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當然,上面所說的啟動硬件除外。
總體來說,Bios的版本是越新越好,一般不會在新的版本里去除老版本里的功能(除非老版本有Bug),當然,對于很多版本的Bios,喜歡自己弄的同仁可以自己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版本。
順便提一下,如果計算機沒什么問題,自己也沒有覺得有什么不足,就不用折騰Bios了,呵呵,我的D600從A09直接刷到了A16,也沒什么感覺。
A、下載:
從ftp.dell.com的Ftp上下載,匿名登錄后進入Bios目錄,Dell的幾乎所有機型的所有版本的Bios都在里面了,而且還帶有英文的更新說明,說明新版本比上版本有什么樣的更新,自己找到和自己機型配套的你想下載的版本即可。
B、刷新:
對于比較新的機型的Bios都是帶自刷新系統的,即在Windows下就可以直接運行,這時它會檢測電源,如果適配器或者電池的任何一個沒有連上電腦,它會提醒連上,如果不連,則不能進行刷新,開始刷新后它會自動啟動計算機,然后在它自己的Dos下刷新,刷完后自己啟動,不需要像有些主板樣非得進入Dos,用專門的刷機軟件人為操作,很方便。
對于新的版本,也可以刷回老版本,這點不用擔心,操作過程一樣,只是在將新版刷回老版的時候,會提醒,而且不建議此操作,你強行刷就OK了。
(4)物主標簽和資產標簽更改
所謂物主標簽和資產標簽就是Owner Tag和Asset Tag,在Bios的第一頁,和Service Tag在一起顯示的,表示該機器所屬的物主和單位之類的描述,Service Tag是和主板配套的,一個主板就是一個服務標簽,也是不可更改的,而物主標簽和資產標簽是可以改動的,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物主標簽會在開機的時候顯示在Dell的Logo上方,可以寫一句自己想看的話(當然時英文或者拼音的),比較有意思,呵呵。
具體更改步驟如下:
A、軟件下載:匿名登錄(端口為21)ftp.dell.com,進入Utility目錄,找到Asset.com文件,下載到本地硬盤;
B、重啟機器,在出現Dell的Logo時按住F12鍵進入啟動選項選擇,選擇用U盤、光盤(或軟盤)啟動機器進入Dos;
C、在硬盤上找到Asset.com,用以下參數運行:
Asset ×××× 指定資產標簽;
Asset /o ×××× 指定物主標簽;
Asset /d 刪除資產標簽;
Asset /o /d 刪除物主標簽;
(5)啟動Logo更改
所謂啟動Logo就是一按下Power鍵機器出現的界面上的圖片,是一個很大的Dell字樣,如果看厭了,想換更有個性的圖片玩玩,而又自信自己的動手能力過得去的話,可以將其修改成自己指定圖片。具體請參看該貼:
http://support1.ap.dell.com/cn/zh/forum/thread.asp?fid=6&tid=892
3、硬件的使用
關于硬件的使用,壇子里已經非常多了,我只是就我覺得有自己感受的說一下。
(1)CPU
為什么先說這個,就是因為它的降頻技術讓很多新手迷惑不已。進入Bios的第一頁可以看到Cpu一般這么表示:1.4G/600,表示該Cpu的高頻是1.4G,低頻是600。
SpeedStep技術(在Bios中開啟)是一種很不錯的技術,很多人因為不了解就經常錯怪它。在有些電腦上,關閉它時會長期運行在高頻,而有些電腦恰好相反,關閉它時運行在低頻,Dell就屬于第二者。
如果不了解的話,有些用戶就開始懷疑了,SpeedStep既然是降頻技術,我把它關了為什么還會降頻(運行在低頻)呢,似乎最麻煩的事情發生了,呵呵,其實,對于Dell來講,開啟就好。
順便講一下電源管理,也是和Cpu的頻率相關的。2000和Xp都自帶有電源管理,但是后者更強,我的電腦就沒有裝QuickSet(呵呵,多一個進程就多占用了資源嘛),用得也挺好,開啟SpeedStep后,如果設為“家用/辦公桌”,就會一直運行在1399,如果用“便攜/袖珍式”,則在一般情況下是598,如果需要可以到799、1000、1399等,自動變化。
對于Cpu變頻的影響設置,基本上只有上面這兩個方面,如果還是“不聽話”,一直運行在低頻,那么一方面應該從散熱的角度考慮,特別是時間比較長了機器,更容易出現這種狀況;另一方面看看是不是系統的電源管理部分出問題了,用系統盤修復一下看看,千萬別再罵SpeedStep技術,呵呵。
對于降頻技術和電源設置,強烈建議開啟SpeedStep技術,并將電源管理設置為“便攜/袖珍式”,這樣既能減緩Cpu本身的老化速度,又能節省電力,還能減少散熱,而又不會使性能降低,何樂而不為?
(2)電池
它是在論壇里爭論最多的了,我通過看從手機到筆記本的電池的無數篇文章后,結合自己的使用感受,也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A、第一次使用充電時間問題。其實對于筆記本來講討論這個問題沒有任何意義,鋰電“最怕”過充,所以筆記本有非常嚴格的電池管理模塊以保證電池不會過充,筆記本可不認識該電池是不是第一次充電,呵呵,所以到了100%是它就自動斷電,所以,就算掛在上面12個小時,和充滿后過一個小時左右取下沒有什么區別,所以是不是第一次充,都關系不大;
B、過放,是鋰電“第二怕”,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它的危害還超過過充,只是它發生比較少,所以提得也少些。過放一般是在長時間不用的電池上發生,電池在不用時也會自然放電,只是速度比較慢,但終有放干的一天,一旦“放干”,基本上就到了報廢的邊緣了,運氣好的還能通過長期放在筆記本上慢慢恢復,運氣不好的就沒救了,所以長期不用而又沒有放在筆記本上的電池,最好充電到60%左右,然后當它自然放電到30%左右時拿出來充一次;
C、長期用適配器時,要不要把電池拿下?一方面如上所說,不用擔心過充問題;二方面鋰電只有在充放電程度比較大的情況下才能算一次充放電,才會減少一次壽命,長期使用市電時,電池里電量的損耗屬自然消耗,很慢,對它的充電也很少;所以,從以上兩個角度上講,拿出與否不會影響電池壽命。
但是,我認為,筆記本的“工況”并不好,特別時對D600來講,電池挨著硬盤,溫度比較高,變化也比較大,對電池還是有影響的,因為鋰電對溫度比較敏感,其最佳工作溫度在20到40度之間,所以,從這個角度講,長期使用市電時還是拿出比較好;
當然,在做重要工作,如用裝系統、PQ對硬盤進行分區、升級Bios時一定記得把電池裝上,否則一旦斷電,對本本傷害很大;
D、一個月深度充放一次?這是需要的,不過根據其使用頻率可以適當調整,如果用得少,三個月一次也是可行的。這不是為了“找回”它的容量,失去的容量時找不回來的,是為了讓筆記本的電源管理部分重新“認識”電池,以使它的電量顯示更加準確一些、對使用時間的估計更完美一些。所謂“深度”也不是指過充和過放,也不一定是特別刻意的做,就是充電到100%后繼續放在里面放1到2個小時,放電是時候放到它自動關機就差不多了。
我的電池(6芯4700mAH)用了20個月了,在亮度為80%、開啟無線上網的情況下還能堅持將近3個小時,當然,期間不聽音樂、不玩游戲。
如果對自己的電池性能有懷疑的話,可以參考該貼:
http://support1.ap.dell.com/cn/zh/forum/thread.asp?fid=5&tid=36917
(3)USB口
Usb口是大家經常用到的一個設備,其主要原因是它支持熱插拔,非常方便,于是一些周邊的設備紛紛提供了對Usb的兼容,常見的有移動硬盤、U盤、打印機、掃描儀、網卡、紅外、藍牙鍵盤、鼠標、散熱底座、鍵盤燈、小風扇燈,甚至連保溫的墊子都用上Usb了,呵呵。
對于這些的絕大部分設備來講,用Usb口供電都沒什么問題,這里主要說說移動硬盤。 為兼容國際標準,Dell的筆記本的Usb的每個口都只提供500Am的電流,這對于有些移動硬盤是不夠的,也就出現了不認移動硬盤的現象。
這主要和移動硬盤盒有關,如果硬盤盒也是滿足國際標準的,就能認,所以不能對于不能認的移動硬盤,同仁們也不要罵Dell,更要順便提一下的是,如果在Dell的機器上不認,而在其他筆記本(臺式機不算,臺式機提供的電流大)上能認,在高興的同時也要注意,你的移動硬盤可能處于極限工作狀態,有丟數據的可能哦,當然,概率還是比較小。
解決的方法一般有三個:
1、換硬盤盒(成本高些,但一勞永逸);
2、將數據線換成兩個口(兩個Usb口或者一個Usb口一個Ps/2口,建議用前者,畢竟Ps/2口不方便)供電的;
3、買一個帶自供電的比較好的Usb Hub,挺好用的,只是Hub上接電源,又拖了一根尾巴,感覺不好,呵呵。
(4)指點桿和觸摸板
經??吹接刑诱f要禁用它們倆,因為它們倆經?!案愎怼?,不是讓光標移走了就是誤操作了,有這樣問題的同仁,一方面要注意打字和操作的方式方法(正確的姿勢和方法基本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呵呵),另一方面請繼續看:
它們最少有兩個優點:
A、指點桿和觸摸板都是集成在計算機上的,這給在床上、旅途中、談判中帶來很多方便,這也是它的優勢,畢竟,筆記本是以移動著稱;
B、如果用得好,結合Windows和程序的快捷鍵(很多軟件的快捷鍵都是可以自己定義的),完全把右手從“鼠標和鍵盤間的切換”的勞動中解脫出來了,患肩周炎的可能性大大減少,呵呵
反正我是從用筆記本開始就沒有用過外接的普通鼠標(軌跡球后面會講到),操作速度也不遜色。
處理方法:
它“搞鬼”的原因其實就在于它們的“單擊”功能,只要把這個功能禁用了,它就老實了,可以在控制面板-》鼠標的屬性中,將觸控板的“輕擊”和觸控筆的“點擊”前的方框中的勾去掉(也就是禁用該功能了),然后確定,就不會出這問題了。
我一般用指點桿,很少用觸摸板來移動指針,但也沒有把它禁用,因為它還有另外一個功能,那就是鼠標的“滾動輪”功能,其操作寬度和滾動速度,都可以在鼠標的選項里設置
(5)網卡
網卡分有線網卡和無線網卡。凡是“迅馳”的本本必定帶有無線網卡,因為所謂迅馳,就是“英特爾奔騰M處理器”+“英特爾855/915芯片組”+“英特爾PRO/Wireless 2100無線網卡”,這三個缺一不可,當然,將來芯片組或者無線網卡有了新的系列或者型號,如果能配套形成迅馳標準,也可以算迅馳,例如迅馳剛出來的時候的標準里就只有855芯片組,而915也可以和其他兩個配合達到迅馳標準。
對于不經常使用的網卡,可以將其禁用,因為系統啟動時,配置網卡是比較費時間的,而對于沒有禁用的網卡,應給它指定固定的IP地址,因為如果讓它自動獲取,會要費一定時間,對于有些系統,甚至要20~30秒,這樣啟動速度就肯定快不了。
設置方法是打開控制面板里的網絡連接,雙擊你要配置的網卡連接,如“無線連接”,單擊“屬性”,雙擊“Internet協議(TCP/IP)”,就可以設置IP地址和網關之類的了。因各種上網方式不同,其值也不同,就不細說了,需要的可以到網上搜一下,有很多相關的資料。
(6)散熱底座
散熱底座有兩個好處:
A、在腿上和床上辦公的時候,不怕烤腿,也不怕散熱不良了,即使不開上面的風扇,因為它將筆記本隔開了,有了自己的散熱空間,既改善了本本的工作條件,又改善了自己的工作條件;
B、能有效的降低硬盤、內存和顯卡的溫度,對CPU的溫度也有一定影響,我測試過,10分鐘使CPU降溫5度、硬盤降溫4度、內存降溫7度,特別是玩游戲的時候,改善更加明顯。
花小錢(也就50左右吧)不但改善了自己的工作條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筆記本的壽命,所以推薦。
(7)軌跡球
軌跡球就是額外話題了,因自己用得好,所以也來說說。用過機械鼠標的同仁都知道,機械鼠標底部有一個滾球,通俗的講,軌跡球就是將那個球反過來放到上面來了(按鍵功能不變),也就是說軌跡球鼠標的底部沒有任何和運動相關的構件了,于是它也就不需要動了,要移動指針,只需要用拇指或者食指撥動滾球即可,有三個好處:
A、手臂、手腕都無需運動,減少疲勞,大大減少了用電腦人的通?。杭缰苎椎目赡苄?;
B、操作方別靈活,只要拇指或食指輕輕動一下,鼠標指針便能跑遍整個屏幕;
C、不需要敲字時,完全可以“遠離”電腦,選擇最佳姿勢操作,因軌跡球無需移動,也就不需要鼠標墊,拿在手里或者放在腿上均可,上網簡直愜意無限,呵呵
現在也有光電的軌跡球了,我看過其結構,真的很難損壞,有些廠家號稱有了光電軌跡球,鼠標不再稱之為“耗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要買,建議買好一點的,最好是光電的、帶滾輪的,這樣操作比較方便,精度也高。不過價格一般比較貴,就看怎么權衡了,呵呵。
(8)自動開機
對于定點開始工作、學習的同仁,自動開機是個好主意,要用的時候,揭開屏幕就能用。
很多機器都有自動開機功能,不過有一個要求就是必須插上電源適配器,如果只用電池,不能使用此功能。
以D600為例,啟動進入Bios,按Alt+P翻至第6頁,有Auto On Mode和Auto On Time兩項,前者是設置哪天、后者設置什么時候自動啟動,根據自己的需要設置即可。
(9)液晶屏
對于液晶屏,不說它的維護(此類文章已經太多),就說如何使它看上去最舒服。
A、解決“眼睛不舒服”問題
LCD不存在“刷新率”的問題(一般是60Hz,這對CRT是遠遠不夠的,但是對LCD足夠了),所以一般不用調整它的刷新率,而且大部分筆記本都只提供一種刷新率。因此,LCD看上去是否舒服就主要取決于它的亮度,過高和過低都是傷眼睛的,特別是對每天都長時間使用電腦同仁,需要更加注意。筆記本提供了很方便的調節亮度的快捷鍵,即Fn+“上下方向鍵”(不用安裝QuickSet也有效),可以根據環境的亮度調整其亮度,環境亮度高,LCD的亮度也就可以適當調高,反之亦然,以自己的感覺在適宜的距離里看東西清爽、不費勁為宜,和個人習慣、視力好壞、LCD自然亮度等因素有關,沒有一定之規,只能自己感覺了,呵呵。
B、解決臨時關閉液晶屏問題
當人不在電腦前卻仍希望它工作,如只聽音樂等時,希望液晶屏能盡快關閉,那么有兩種方法:
法一、控制面板-》電源選項-》電源使用方案:將“關閉顯示器”后面設置成“1分鐘之后”之類的比較短的時間就可以了;
法二、如果想把屏幕也合上,就在“電源選項”的“高級”里,將“合上便攜式計算機時”設為“不采取任何措施”,這樣合上屏幕后計算機仍在工作,不過如果當前工作任務比較重,可能計算機發熱比較大,則不建議采用這樣的措施,對液晶屏不利
4、硬件維護
硬件維護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能夠有效的延長它的壽命,很多都是常識性的東西了,這里就不羅嗦了,請參看:
http://support1.ap.dell.com/cn/zh/forum/thread.asp?fid=5&tid=150
5、硬件的拆裝
此部分因機型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別,也需要配以圖解才能比較好的說明,在此就不在贅述,具體可以參考Dell技術支持提供的文章,雖然是英文的,但實際上看圖就明白了,正文里沒什么內容,呵呵,下面是各種常見機型拆裝說明的匯總:
http://support1.ap.dell.com/cn/zh/forum/thread.asp?fid=17&tid=13171
硬件的拆裝,說難不難,說易不易,所以建議想動手的同仁先考慮自己是否具備了如下兩個條件:
(1)動手能力還不錯,表現在家里或公司里各種家具、設備小問題都自己動手解決――是以為懶而不動手者除外,呵呵;
(2)膽大心細,膽子不夠大,很多配件都不會拆,但如果毛手毛腳,拆壞就麻煩了。
達到了這兩個要求,拆機就不是問題了,我就邊看圖邊自己拆開看過,筆記本這玩意兒真是值得一看啊,呵呵。
6、使用手冊
因為Dell的機器是根據用戶的需求選配的設備,所以難以用統一的使用手冊給用戶,所以很多時候都不提供用戶使用手冊,不過沒關系,網站上有下載,需要的用戶可以自己去下,步驟是:
單擊本頁面上部的“戴爾知識文庫”,在新的頁面中輸入你的服務號(Service Tag,機器底部和Bios中都有),提交后在新的頁面的右中部“系統文檔”的鏈接,單擊進入后選擇相應的語言,如“簡體中文”就到了下載頁面了,可以下載Html或Pdf兩種形式的文檔,可以下載中文版的“用戶使用手冊”和英文版的“服務手冊”,就看用戶自己的愛好了,呵呵
7、硬件診斷
當系統容易出現死機、藍屏、不能啟動等問題時,一方面從系統角度考慮,一方面要從硬件問題方面考慮。
Dell的機器,如果在購買時買了預裝系統的話,會帶有一個隱藏分區,就是用來診斷硬件問題的,如果不喜歡它,可以用PQMagic等軟件將其刪除,對電腦使用沒有任何影響,只是以后就不能從硬盤運行全部診斷程序了,需要時診斷時需插入附帶的診斷光盤。
具體診斷方法可以參考知識貼:
http://support1.ap.dell.com/cn/zh/forum/thread.asp?fid=5&tid=6542
【系統部分】請參看本帖的兄弟篇:http://www.49028c.com/article/2006/3305.shtml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