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的很詳細,轉貼一下。
一、關于CPU
1.CPU頻率越高性能就越高嗎?
不一定。這是在很多新手當中存在的誤區。CPU性能取決于很多綜合參數,不一定根頻率成正比。當然,在同系列的CPU中,比如都是賽揚4,頻率越高性能越高。
2.為什么賽揚高頻低能?而速龍系列低頻高能?
說這個問題之前先講一下什么叫緩存。緩存(英文名Cache),即高速緩沖存儲器,是位于CPU和主存儲器DRAM(也就是內存)之間的規模較 小的但速度很高的存儲器(其實硬盤、刻錄機緩存也都是一個道理)。CPU的緩存分兩個,一個是內部緩存,也叫一級緩存(L1 Cache):封閉在CPU芯片內部的高速緩存,用于暫時存儲CPU運算時的部分指令和數據,存取速度與CPU主頻一致。L1緩存越大,CPU工作時與存取速度較慢的L2緩存和內存間交換數據的次數越少,相對電腦的運算速度可以提高;外部緩存,也叫二級數據緩存(L2 Cache):CPU外部的高速緩存,現在處理器的L2 Cache是和CPU運行在相同頻率下的(以前P2 P3的二級緩存運行在相當于CPU頻率一半下)。
賽揚的基本架構和同時代的奔騰是差不多的,但它的外頻低、前端總線低,而且緩存與奔騰系列相比嚴重縮水(Northwood核心賽揚4的二級緩存只有128K,而Northwood核心P4的二級緩存有512K)。減少了四分之三的緩存大大降低了成本,但也造成了CPU能力的急劇下降。而速龍系列的一級緩存高達128K,TA、TB核心的速龍二級緩存為256K,Barton及以后核心的速龍二級緩存達到了512K,再加上其比較精確的指令分支預測以及三路數據校驗(或者叫三角形數據校驗回路),所以處理器雖然工作頻率不高,但性能很出色。
3.我的CPU溫度為什么那么高?
首先是散熱器的問題,再者就是機箱內通風不好,可能是電源線和數據排線影響了通風。另外不必對CPU的溫度太過敏感,一些朋友看到五六十度就嚇壞了。其實沒有那么夸張,一般來說,CPU在75度以下都可以安全工作(通常認為安全工作溫度=極限工作溫度的80%)。
4.為什么我的CPU外頻只有100而其他人的都是400、533等等?
問這類問題的朋友都存在著一個很大的誤區,那就是他們把外頻和前端總線的概念混淆了。外頻是由主板為CPU提供的基準時鐘頻率,一般常見的有100、133、166、200。而我們說的FSB(Front System Bus)指的是系統前端總線,它是處理器與主板北橋芯片或內存控制集線器之間的數據通道,常見頻率有400、333、533、800。作為新手不必掌握那么多概念性的東西,只要記住以下幾個公式:
主頻=外頻*倍頻(MHz)
Intel CPU前端總線=外頻*4(MHz)
AMD CPU前端總線=外頻*2(MHz)
CPU數據帶寬=前端總線*8(MB/s)
內存帶寬=內存等效工作頻率*8(MB/s)
5.什么是超線程?超線程對我有用嗎?為什么我用了超線程CPU 系統性能沒有得到多少提升?
所謂超線程技術(HT)就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多線程處理器內部的兩個邏輯內核模擬成兩個物理芯片,從而使單個處理器就能“享用”線程級的并行計算的處理器技術。多線程技術可以在支持多線程的操作系統和軟件上,有效的增強處理器在多任務、多線程處理上的處理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模擬兩個CPU進行工作。
采用超線程技術的CPU在處理多任務的能力上顯著強過非超線程的CPU,但在單任務的工作方面并沒有太大的性能優勢,甚至在運行不支持超線程技術的軟件時性能還略有下降。一般來說,超線程的CPU主要用在高端機及服務器上,普通的家用或辦公機器,如果沒有特殊要求,不必使用HT。
關于很多朋友反映使用超線程CPU性能提升不大的問題做一下解釋,這當中存在一個誤區,很多朋友認為只要使用超線程的CPU就能用上超線程技術,事實上并非如此。要將超線程的威力發揮出來需要五大基本的條件
a)CPU要支持HT,目前支持超線程技術的CPU有P4C系列、P4E系列以及部分型號的Xeon
b)主板芯片要支持HT,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條件之一。目前支持HT的主板芯片組主要有 Intel i925/i915/i875/i865全系列、VIA PT800/PT880、SIS 655FX/655TX/661FX、ATI 9100IGP。
c)內存需要雙通道的DDR400。由于開啟超線程的CPU前端總線高達800MHz,數據帶寬高達6.4GB/s,因此要求內存帶寬也必須達到6.4GB/s,避免系統瓶頸的產生。單通道的DDR400帶寬只有3.2G/s,而雙通道技術可使其帶寬增加一倍,達到6.4G/s,滿足超線程CPU的需要。我見到不少朋友拿848配P4C,這就是超線程性能無法發揮出來的原因之一。(順便提醒一句,i848、PT800只是支持超線程,卻不支持雙通道,這是一些朋友將其稱之為雞肋的原因)
d)操作系統的支持。這是被人們忽略最多的前提條件!絕大多數朋友認為只要硬件全方面滿足超線程的需要就可以了,其實不是如此,小心操作系統會從中作梗!目前支持超線程技術的操作系統極為有限,只有WinXP專業版(打上SP1補?。┮院蟮牟僮飨到y才支持超線程技術,另外Windows2000打上最新的SP4補丁也可以支持超線程。
e)應用軟件的支持。一般來說,只要能夠支持多處理器的軟件均可支持超線程技術,但是實際上這樣的軟件并不多,而且偏向于圖形、視頻處理等專業軟件方面,游戲軟件極少有支持的。應用軟件有Office 2000、Office XP等。
其實,使用超線程并非人們想象得那么簡單。
6.什么叫超頻?超頻有什么用?對系統有害嗎?如何超頻?
所謂超頻,就是讓CPU(顯卡、內存也一樣,后面省略,僅以CPU為例)工作在高于其額定的頻率之下,以榨取其潛力和性能。
超頻可以使CPU的性能得到一定的提升,舉個例子,把P4 2.4的頻率超頻至2800MHz,就可以讓它達到P4 2.8的性能水平,從而少花錢用好東西。
合理的超頻對系統不會有太大的危害,只是發熱量大一些罷了,如果超的太過火,會嚴重縮短配件的壽命,甚至燒毀。
超頻須要主板的BIOS支持,至于能超多少則取決于主板和CPU還有散熱系統。最普通的超法:進入BIOS,再進入“頻率/電壓控制”(具體名稱不一定相同,一般帶有Frequency字樣的就是了,而且不一定所有的BIOS都有此項),然后將 CPU Host Clock Control(處理器頻率控制) 一項的值設為 Enabled,進行具體調節?,F在的CPU都鎖了倍頻,因此我們只能從外頻上做手腳,外頻一項的名稱叫做 CPU Host Frequency,右側則是相對應的數值。超頻要循序漸進,不要一次超的太多,要隨時觀察溫度,隨機應變,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頻率。
二、關于內存
1.DDR和SDR有什么區別?'
DDR是Double Data Rate的縮寫(雙倍數據速率),DDR SDRAM內存技術是從幾年前主流的PC66,PC100,PC133 SDRAM技術發展而來。它在工作的時候通過時鐘頻率的上行和下行都可以傳輸數據(SDRAM只能通過下行傳輸),因此在頻率相等的情況下擁有雙倍于SDRAM的帶寬。另外DDR內存的DIMM是184pins,而SDRAM則是168pins。因此,DDR內存不向后兼容SDRAM。
2.DDR400的頻率就是400MHZ嗎?
可以這么認為,但嚴格來說,DDR400的實際工作頻率是200MHz,由于其帶寬雙倍于同頻率的SDRAM,因此它的等效工作頻率為400MHz。
3.什么是雙通道內存?
所謂雙通道DDR,簡單來說,就是芯片組可以在兩個不同的數據通道上分別尋址、讀取數據。這兩個相互獨立工作的內存通道是依附于兩個獨立并行工作的,位寬為64-bit的內存控制器下,因此使普通的DDR內存可以達到128-bit的位寬,如果是DDR400的話,雙通道技術可以使其達到DDR800的效果,內存帶寬陡增一倍,由原先的3.2GB/S猛增為6.4GB/s。
雙通道DDR有兩個64bit內存控制器,雙64bit內存體系所提供的帶寬等同于一個128bit內存體系所提供的帶寬,但是二者所達到效果卻是不同的。雙通道體系包含了兩個獨立的、具備互補性的智能內存控制器,兩個內存控制器都能夠在彼此間零等待時間的情況下同時運作。例如,當控制器B準備進行下一次存取內存的時候,控制器 A就在讀/寫主內存,反之亦然。兩個內存控制器的這種互補“天性”可以讓有效等待時間縮減50%,雙通道技術使內存的帶寬翻了一翻。
4.使用雙通道DDR400就會使系統性能大大提升嗎?
會,但僅限于P4C系列。雙通道內存技術是為了滿足超線程CPU那高達6.4G/S的帶寬需求而產生的,一般CPU搭配雙通道內存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內存帶寬只要滿足CPU總線帶寬的需要就可以了(怎么算詳見前面講過的CPU數據帶寬計算公式),再高的話對系統性能沒有多少提升,反而會讓CPU成為新的系統瓶頸。
4.怎么才能開啟雙通道內存?
a)首先,主板芯片要支持,目前支持雙通道內存的芯片有Intel i865/875/915/925全系列,VIA PT880,SIS 655FX/655TX,ATI 9100IGP。
b)要將內存插入正確的DIMM槽中,開啟雙通道必須要搭配兩條內存,而這兩條內存必須插在兩個不同通道的DIMM槽中。一般來說,不同顏色的DIMM槽就是不同的通道,當然這可能需要根據產品的不同另當別論,主板說明書中都會有介紹的。
另外提醒大家一下,組成雙通道的兩條內存最好是一樣的,不然可能會出現穩定性下降的問題。
5.我該買什么型號的內存?
關于選購配件我有一個原則,合適的就是最好的,不要看著別人怎樣、潮流怎樣就盲從他人。
a)關于內存的大小。如果只是普通的上網、學習、辦公用,256M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游戲玩家,256的內存已經難于應付,這就需要搭配512M甚至1G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b)關于內存的頻率。前面講過,內存帶寬要與CPU帶寬一致。CPU外頻和內存外頻有著密切關系,關系到識別內存參數問題。如賽揚2.4G,我們知道賽揚2.4G外頻為100,需要的內存帶寬為3.2G(根據計算CPU需要內存帶寬得出的),理論上用DDR400(內存帶寬為3.2G/S就可以滿足CPU所需要的帶寬.但是,由于賽揚外頻為100,不能正確識別DDR400,外頻為200的內存,賽揚只能識別外頻為133的DDR266,是為什么呢?Intel在主板芯片組上設定了“內存異步工作”來保護自己的產品,因為一旦CPU要求3.2GB/s的數據吞吐而內存本身達不到,芯片組不進行設置的話――內存被強制要求更高的數據流量,必然產生內存強行超頻,從而導致穩定性下降。作為初學者可以這么認為:CPU外頻是多少,就選用工作頻率是多少的內存(注意不是等效頻率,而且僅限于DDR)。――幫就幫到底,給大家列個表!
賽揚4―DDR266 賽揚D―DDR333
P4B―DDR333 P4C―DDR400(要兩條組雙通道) P4E―DDR400(要兩條組雙通道) 新P4A(Prescott)―DDR333
Duron―DDR266
AthlonXP―DDR400(考慮到超頻因素) Athlon64-DDR400(要兩條組雙通道)
其實目前在市場上DDR333與DDR400的差價已經很小了,大部分都在10元以內,因此大家可以不必那么教條的算公式,無論是考慮到超頻或者日后的升級,DDR400都是首選。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