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圖表設計方式往往在多數據系列時查看起來比較費力。
比如利用以下數據生成圖表(見圖1和圖2)。
圖1 學生成績表
圖2 成績表圖表
可以看到,當數據系列較多時圖表顯示比較擁擠,且數字會產生重疊。若班級更多則更不利于查看了。
本文教你設計一種動態改變數據顯示系列之方法。即可以通過單元格下拉菜單控制圖表顯示內容,選擇“一班”則圖表中只顯示一班的成績狀況圖,選擇“三班”則只顯示三班的成績狀況圖,若選擇“全部顯示”則出現所有班級的數據圖。是否心動了?那么跟著我操作吧!
步驟1.建立單元格下拉菜單
1.選擇單元格G1,點擊菜單“數據”|“在效性”|“設置”;
2.在有效性條件之“允許”處選擇“序列”;
3.在“來源”處輸入“全部顯示,一班,二班,三班,四班”,(見圖3)
圖3 數據有效性設置
步驟2.建立數據輔助區
1.將標題行復制到B8:F8
2.在A9輸入公式:=IF(OR($G$1="全部顯示",$G$1=$A2),A2,IF(COLUMN()=1,"",-100))
公式含義:OR是邏輯函數,此處表示只要有一個條件成立則返且TRUE;COLUMN()可返回當前列號;與條件函數IF套用后,本公式即可使G1單元格數據變化時輔助區數據相應變化。當G1為“全部顯示”時,輔助區將引用數據源所有數據,當G1為“一班”時,輔助區只引用一班的數據源,其它區域則顯示-100。-100的作用是讓數據系列產生在Y座標數據范圍之外,從而不顯示在圖表中影響視線,達到隱藏作用。(結果見圖4)
圖4 輔助區結果
步驟3.生成基本圖表
1.選中輔助區A8:F12,點擊菜單“插入”|“圖表”;
2.在選擇圖表類型窗口選擇“堆積柱狀圖”(見圖5),然后點“完成”,結果見圖6;
圖5 堆積柱狀圖 圖6 初步生成的圖表
步驟4.修飾圖表
1.刪除圖例;
2.對座標軸點右鍵,選擇“座標格式”打開座標軸格式對話框,進入“刻度”選項卡,將最小值改為0,最大值改為100,但要確?!白畲笾怠鼻按蚬?,再將主要和次要刻度改為20(見圖7);
圖7 修改座標刻度
3.在圖表區點右鍵,選擇圖表選項,輸入圖表標題,去掉網格線顯示,將“數據標志”選項卡中的“系列名稱”和“值”打上勾,并在“分隔符”處選擇新行(見圖8)
圖8 修改數據標志
4.在G1單元格處選擇“全部顯示”,然后選擇“一班”之柱形圖,點擊右鍵,選擇“數據標志格式”打開數據標志格式修改頁,見圖9。再選擇右方“填充效果”打開填充效果選項,在“漸變”頁中選擇“雙色”,選擇好自己喜歡的顏色后,將“底紋樣式”選擇“垂直”,并在“變形”處選擇第四個樣式(見圖10),最后點確定完成顏色修改。
圖9 進入數據標志格式修改頁
圖10 修改填充效果
5.繼續對其余三個班級成績之柱形圖進行顏色調整;
6.右擊圖表,選擇“圖表區格式”,以前例方式修改其漸變色;
7.右擊繪圖區,選擇“繪圖區格式”,以前例方式修改其漸變色。至此完成整個動態圖表之設計。最后的效果如圖11所示,大家可以在G1單元格進行不同的選擇試試圖表的變化。
圖11 最終效果圖
結束語:
圖表設計并非一定是單一圖表功能的運用,我們可以配合函數公式、數據有效性等工具對數據源進行后期處理并建立輔助區,最終生成圖表,可以完成許多常規圖表設計方式難以完成之效果,同時也能使你的圖表更生動,更專業。特別是在多數據系列時,此方法猶為顯示出其優勢。
除了以上提到的公式和數據有效性工具能在多功能圖表中占居優勢外,“定義名稱”也是一個常常用于圖表生成之輔助工具,定義動態數據引用的名稱再運用于圖表,可以使圖表適應工作表數據的新增或者刪除,而不必手動更新數據。(本文轉自金山)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