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參考模型是把開放式系統連接起來的標準,它將計算機網絡分為7層,如下圖所示:
1.物理層
物理層(physical layer)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相鄰節點之間原始比特流的傳輸。物理層的設計主要涉及物理層接口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特性,以及物理層接口連接的傳輸介質等問題。還涉及到通信工程領域內的一些問題。
2.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線路上進行數據的可靠傳輸。數據鏈路層完成的是網絡中相鄰節點之間可靠的數據通信。為了保證數據的可靠傳輸,發送方把用戶數據封裝成幀(frame),并按順序傳送各幀。
3.網絡層
網絡層(network layer)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網絡中主機間的報文傳輸,其關鍵問題之一是使用數據鏈路層的服務將每個報文從源端傳輸到目的端。
4.傳輸層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網絡中不同主機上的用戶進程之間可靠的數據通信。
傳輸層要決定對會話層用戶及最終對網絡用戶應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最好的傳輸連接是一條無差錯的、按順序傳送數據的管道,即傳輸層連接是真正端到端的。
5.會話層
會話層(session layer)允許不同機器上的用戶之間建立會話關系。會話層允許進行類似傳輸層的普通數據的傳送,在某些場合還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增強型服務。允許用戶利用一次會話在遠端的分時系統上登錄,或者在兩臺機器間傳遞文件。
6 表示層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完成某些特定的功能,對這些功能人們常常希望找到普遍的解決辦法,而不必由每個用戶自己來實現。表示層服務的一個典型例子是用一種大家一致選定的標準方法對數據進行編碼。另外,表示層還涉及數據壓縮和解壓、數據加密和解密等工作。
7.應用層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包含大量人們普遍需要的協議。
這個協議主要處理文件名、用戶許可狀態和其他請求細節的通信。遠程計算機上的文件傳輸進程使用其他特征來傳輸文件內容。由于每個應用有不同的要求,應用層的協議集在ISO/OSI模型中并沒有定義,但是,有些確定的應用層協議,包括虛擬終端、文件傳輸和電子郵件等都可作為標準化的候選。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