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準備這篇文章時,我們就“將顯示器升級為21:9超寬屏”詢問過身邊很多用戶朋友。得到的回答可謂林林總總。除了覺得看起來會很酷、畫面更有沖擊力、可以并列排放更多程序窗口等答復之外,還有一些是疑問:產品價格是不是很高?電腦桌會不會放不下?這么寬的屏幕近距離用起來會不會頻繁“擺頭”?
對于目前新一代比例的產品存在疑問,這是無可厚非的。當年我們的顯示設備由4:3、5:4向16:10、16:9過渡時,用戶同樣存在諸多疑問。接下來,我們還是從多方面逐一梳理,共同探討21:9顯示器這一新生產品吧。
跟著“影業標準”走
21:9顯示比例對于PC桌面應用是全新的概念。但對于電影行業來說,卻是一個應用已久的畫面標準。分辨率顯示比例21:9,與當前主流電影變形寬銀幕畫面比例2.35:1是一致的。
4:3、16:9、21:9屏幕比例對比
我們平時所看到的畫面是有固定比例的。畫面寬度和高度的比例通常被稱為長寬比,有時它也被稱為縱橫比或畫面比例。早期的電影畫面比例幾乎都是標準的1.33:1,這種情況一直從19世紀末期持續到20世紀50年代。也就是說,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1.33倍。這種比例有時也表達為4:3,即寬度為4個單位,高度為3個單位。這一畫面比例后來被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所接受,稱為學院標準(Academy Standard)。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幾乎所有影片都是依這種比例而制作的。
當電影隨著電視屏幕進入普通家庭中,好萊塢的影業巨頭們發現了一個不好的兆頭—影院的觀眾開始迅速流失。為了將觀眾重新拉回到電影院,他們想出了立體電影和寬銀幕電影兩個新技術舉措。這兩種新型電影的試驗實際上從20世紀20年代就開始了,但直到50年代才真正受到重視。
1953年,20世紀福克斯公司推出了CinemaScope的寬銀幕電影格式,這種格式在其后的幾年間被許多電影公司所采用。后來又出現了Panavision寬銀幕格式,并逐漸成為了市場主流。
現在,電影業界有著多種多樣的畫面比例格式,但有兩種“標準比例”占據著主導地位:學院寬銀幕(Academy Flat,1.85:1)和變形寬銀幕(Anamorphic Scope,2.35:1),而變形寬銀幕也是當前應用得最廣泛的。
從過去我們所用的電視機和PC顯示器來看,它們在畫面比例上的變化一直都跟隨著電影業的腳步—從4:3變為16:9,而今又有了從16:9向21:9變化的趨勢。
主流顯示設備的屏幕比例之所以由4:3變為16:9,是因為發現人的兩眼水平視角大于垂直視角,并且人眼在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景物并無限界的特點,為了使觀眾擴大視野,增加臨場真實感,而21:9同樣也是為了擴大橫向視場,把4:3的比例進行擴展而得到的。
那些上市已久的產品
在這種趨勢中,電視機行業的反應速度相對于LCD顯示器更快一些。飛利浦是走在前面的品牌之一。飛利浦在2009年底發布了Cinema 21:9影院級液晶電視機,并在2010年正式上市,后來又隨全球3D風潮推出了帶3D功能的Cinema 21:9 Platinum。之后,TCL、海爾、VIZIO等品牌也相繼推出了21:9的影院級液晶電視機。
飛利浦Cinema 21:9
不過,對于這些品牌所推出的21:9液晶電視機,市場的反應并不熱烈。這些產品更多地是吸引了眼球,卻沒有賺到買賣。因為應用始終決定著技術和產品的成敗,在應用的需求尚未達到相應的高度之前,它們會更多地被視為概念型技術和產品。
TCL 58X9200-3D
21:9的屏幕比例對于電視機而言,僅僅在于家庭欣賞大片時,可以真正實現無黑邊的影院級效果。但事實上電視機對于普通家庭來說,除了用來看電影,更多地是用來收看電視節目。以我們國內的電視節目源來說,播放16:9節目源的高清頻道都還沒完全普及。這使得許多家庭正在使用的16:9電視機除了回放高清節目之外,很多時候都是播放著畫面被橫向拉寬的節目,或者在兩邊留出灰條,僅在中間部分以4:3模式進行播放。如果是21:9的電視機,面對這種情況會更加尷尬。因為目前還沒有哪個電視臺有21:9畫面比例的節目源,即便是高清頻道的節目,用21:9電視機來播放都會被橫向拉寬。而假如使用21:9電視機去播放4:3的節目,那么就徹底悲劇了。
在21:9電視機上以全屏模式播放16:9的節目。
在21:9電視機上以16:9模式播放16:9的節目。
在21:9電視機上以全屏模式播放4:3的節目
不同應用,不同前景
PC顯示器的應用模式與電視機存在較大差別。對用戶而言,電視機只有兩大應用—看大片和收看電視節目,而其中又以收看電視節目更為重要。在電視節目源尚不能與電視機相匹配的情況下,21:9電視機在眼下的推廣必然困難重重。
回過頭來看21:9超寬屏顯示器,PC上的應用遠比電視機豐富,看大片、游戲、辦公、圖形圖像處理、網頁瀏覽,幾乎不存在電視機上的節目源匹配問題。
21:9超寬屏顯示器的另一個推廣上優勢是,隨著用戶PC配置越來越高,性能越來越強,已有一部分用戶開始嘗試雙屏拼接甚至是三屏互連。其中既有發燒友和玩家在影音、游戲應用上對寬廣視角的需求,也有制圖繪圖、視頻后期處理、股票金融等領域的專業應用需求。在這些應用面前,21:9超寬屏顯示器還擁有更為優秀的應用體驗—不管是幾屏互連,顯示器相鄰的邊框始終會影響觀感,而超寬屏顯示器在實現同樣寬廣的橫向視場的同時,并不存在由邊框帶來的觀看障礙。
事實上21:9超寬比例顯示器相較兩個拼接屏幕是相對節省空間的,因為它只需要透過單一底座、頸架支撐并消除了拼接畫面的支架與邊框。而21:9在最早是電影膠卷的原生比例,覆蓋人眼主要視野的各個角落,因此使用者并不需要過度轉頭,就可更將更多畫面信息納入眼中。
京東上的21:9顯示器價位普遍較高
如何看待超寬屏產品?
要說21:9超寬屏顯示器的全面推廣和普及,現在來看還是一個不確定性較大的事情。首先從價格方面來說,21:9超寬屏顯示器上市后的前期價格,會高于16:9顯示器,但也會低于兩臺16:9顯示器的售價。假如廠商在成本控制和定價策略上不能做到這一點,那么21:9超寬屏顯示器的推廣之路無疑會增加一道極大的屏障。而后續價格能否走低,也要看是否有更多廠商加入其中共同推廣。以前各廠商力推16:10、16:9顯示器以取代4:3、5:4顯示器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其次,在消費一端,喜歡追新的發燒友、狂熱的游戲玩家、在專業領域有特殊需求的人士很有可能是21:9超寬屏顯示器前期推廣過程中的主要用戶群體。大眾消費者的跟進速度一定不會很快。因為從日常應用來說,普通消費者對于超寬屏顯示器的需求并不十分強烈,16:9寬屏顯示器也已能滿足他們的需要。要普及推廣,除非各廠商都像過去推寬屏顯示器那樣逐步停掉4:3和5:4顯示器的產品線,并最終讓21:9顯示器的價格降到如今16:9寬屏顯示器一樣的大眾推廣價,才可能出現16:9寬屏產品向21:9超寬屏產品全面換代的情況。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