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的CPU是整個電腦的核心部分,相當于人體大腦,運算各種復雜的數據,目前市場的電腦CPU主要為AMD何intel。處理器的頻率就是工作效率,理論上說主頻越高,運算速度越快,工作效率就越高。CPU頻率=主頻*倍頻,單位一般為GMz。
如果想提高CPU的頻率,我們可以超頻來實現,也就是提高倍頻。這樣的代價就是需要換一個好的散熱器!
拿我自用的CPU 銳龍1700來說,右下角是CPU的緩存數據,分別為一級緩存,二級緩存和三級緩存,而一級緩存是最快的,三級緩存就是最慢的。CPU的電壓就是正常運行需要的電壓,電壓低,功耗就低,切記超頻電壓不能太高,否則會燒壞你的CPU。
CPU參數
CPU的頻率不代表它的性能,但是它排第二,最影響性能的其實是架構,小白用于只要記住一句話,一分錢一分貨。
理論上來說AMD的CPU架構是沒有intel的強的,但是銳龍處理器出來后,個人感覺自己用1700表現還不錯,性價比也很高??傊壳暗男问缴峡?,AMD與intel差距越來越小。
“這CPU可是四核的,比那些雙核的強多了~”、“你看到沒,這U主頻4GHz,你那i7主頻才3.2GHz”。
AMD與Intel
這種話術我們經常會在某些奸詐的裝機店里聽見,但如果你選擇相信的話拿到的一般就是老款的奔騰或者速龍這樣的處理器,核心數量上和主頻上確實有他說的那么高,但其實性能表現大家都懂的,多年前的老產品顯然不能跟上腳步。
很多小白DIY玩家就又開始糾結了,之前大家都說主頻越高,核心數量越多性能越好,但怎么現在這條“定律”又不成立了呢。要說起來,這句話真的沒什么問題,但其實前面有個前提,必須是同一代的產品或者是相近的產品才適用。
舉個例子,如果同是Intel Coffee Lake架構的處理器產品,那么其架構都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影響處理器性能較大的就是核心數量和運行頻率,這時,CPU性能表現和核心數量主頻就成正相關,也就是說,核心越多、主頻越高,性能也就越強。
但當架構不同的時候,比如SNB平臺和目前新的Coffee Lake 的產品相比,顯然主頻一樣的情況下,新平臺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關于電腦CPU的性能關系,建議小白朋友,直接參照CPU天梯圖,看完就秒懂了。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