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核CPU 英特爾和AMD沒有告訴你的五項事實
2020-07-16 13:13:49
供稿:網友
如今,關于雙核處理器的大肆宣傳甚囂塵上,以致于人們對該技術的理解似乎已脫離了某些事實。AMD和英特爾都在網頁上贊美各自的雙核處理器的優點。它們的宣傳行動很及時,因為多數產業觀察人士都認為雙核處理器將在2006年大行其道。
但是,在這些現象的背后,以及在眾多這方面的媒體報導中,卻隱藏著一些令人吃驚的非同尋常的事實。下面,我們將告訴你關于雙核處理器你可能并不知道的五項事實。
事實一:英特爾和AMD都不是第一個推出雙核處理器的廠商。
人們普遍以為,圍繞雙核處理器的競爭一直只在PC領域進行,而且AMD和英特爾在爭做第一家向市場推出此類產品的廠商。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實際上,IBM走在了這兩家公司的前面,盡管IBM推出的是非X86的服務器處理器。藍色巨人在2001年就推出了雙核的Power4芯片,用于IBM的RISC服務器之中。
而AMD和英特爾在2004年公布了各自的雙核計劃,并在2005年才開始首次供應雙核產品。但是,這兩家公司推出的雙核處理器令人眼花繚亂――包括AMD推出的雙核Opteron服務器芯片和Athlon64臺式電腦芯片,以及英特爾推出的雙核Pentiums和Xeons。而且AMD和英特爾仍在連續不斷地宣布新款雙核芯片,令人目不暇接。
即便在移動領域,IBM也是第一個向市場推出雙核芯片的廠商,它的PowerPC970FX低功耗版本在2005年發布。但是,這基本是一款OEM產品,不向普通買家供應。它的X86也是如此。
在X86領域,英特爾憑借它在1月推出的CentrinoDuo贏得了移動雙核處理器競賽。該移動芯片支持流行的新款iMac,盡管iMac是一款臺式電腦。(在蘋果電腦公司內部,它被設計成類似于把一個大型筆記本電腦塞入一個平板顯示器的背面,從其內部拆解分析中可以看出這點)。新款iMac也是采用英特爾處理器的首款蘋果電腦。
事實二:問題在于功耗
出于技術挑戰,雙核被強加給產業,而產業并沒有事先做好準備。
英特爾和AMD采用這項技術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雙核是一種突然出現的一種優秀創意。實際上,芯片廠商本可以非常滿足地不斷推出速度越來越快的單核處理器。但是,這種做法是不可行的,因為隨著時鐘速度超過3GHz,單核處理器開始消耗過多的功率。
確實,英特爾在2005年取消了計劃中的4.0GHz“Tejas”處理器,因為該芯片的功耗可能超過100W。隨著功耗的上升,超快單核芯片的冷卻代價也越來越高,它要求采用更大的散熱器和更有力的風扇,以保持其工作溫度。
利用雙核方案,既可以繼續改善處理器性能,又可以暫時避開功耗和散熱難題。AMD商業解決方案主管MargaretLewis表示:“這是因為,作為處理器廠商,這是我們能夠在一定的功耗范圍內提高性能的唯一途徑?!?br />
當然,對半導體作出狹義解釋的人會希望從此類芯片的片上電壓、功能的多少和其它技術因素來證明其合理性。(這些領域的一些進步實際上使壓低功耗更成為一種挑戰。)
此外,有些人認為雙核并不是萬能藥。正如2005年6月在Linuxhardware.org上發表的文章《深入了解雙核》所言:“從我們的立場來看,雙核并不是新東西;它只是改頭換面的老產品(對稱多重處理)……在單一處理器基礎上建立的雙處理器系統所面臨的同樣的性能問題仍然存在。”
但是,這作為一種簡單的解釋,基本上足夠了。Lewis補充道:“物理定律沒有改變;我們只是想出了如何進一步改進的方法?!?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