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于這一點,大部分的玩家們已經早有耳聞。而且在6月初的臺北COMPUTEX 2008大展上,我們也初見了Nehalem的身影,并且在Intel的主板墻上我們更是看見了來自眾多廠商的X58系列主板。面對新一代CPU及芯片組產品的咄咄逼人,目前的主流產品自然要把握好現在的大好形勢。
那么,英特爾新一代Nehalem微架構的處理器到底是何方神圣?它又有著怎樣的與眾不同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
● Nehalem微架構概括
1.是Core的進化也是Core的革新
Nehalem微架構的處理器產品正面
Nehalem是基于Core微架構的進一步演化,它同Core一樣,還是基于4指令寬度的解碼/重命名/撤銷。當然,例如SSE4.2這樣的新的指令集、指令緩存等比起Core都有所增加,TLb也有進一步的改善。然而,在Nehalem上又有許多新的革命性的變化,諸如同步多線程(SMT)技術及三級緩存和集成內存控制器技術等。這些新的變化又更像是Core架構的一次全面革新。
?。?全新的接口不再兼容舊有平臺
Nehalem微架構的處理器產品背面
新一代Nehalem微架構采用新的Quick Path Interconnect架構,因此并不兼容于舊有平臺,其采用全新Socket LGA1366,將配搭新一代X58芯片組。(這也許也是Intel目前剛剛發布的4系平臺為什么這么急于成為主流平臺的原因)上市初期最高型號為XE版本的Bloomfield(定位于高端桌面級市場),采用全新LGA 1366處理器接口,核心頻率為3.2GHz,原生四核心并支持SMT技術,其同一時間最高可處理8個線程。Bloomfield XE版本內建8MB L3 Cache,處理器通過QPI總線與芯片組傳輸速度高達6.4GT/s,處理器內建三通道內存控制器,支持最高DDR3-1333模塊,FMB版本為08,最高TDP為130W。
?。?構造全面模塊化
Nehalem的核心架構
Nehalem在核心內部引入了L1、L2、L3三級緩存的概念,每個核心都有自己獨立的一、二級緩存,并且每個內核也都引入了SMT(類似于超線程)技術,處理器通過QPI與外部連接。通過對核心內部的模塊之間的調整,(例如:核心數量、SMT功能、L3緩存容量、QPI連接數量 ) Nehalem能夠適應從很地段的市場一直到很高短的市場,覆蓋面從移動設備一直到服務器市場。因此,Nehalem的擴展性極強,能夠實現跨平臺應用。(如定位于高端桌面市場的Bloomfield,定位于桌面雙核的Havendale及主流桌面四核的Lynnfield等等)。
接下來,我們再來了解一下Nehalem微架構有哪些新的特性。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