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之前幾年來說,2017年Q1算是CPU市場最為熱鬧的一年了。過去每年一次也就Intel一家更新一下CPU,存在感堪比游戲的過場動畫。AMD的更新則基本忽略不計,但是今年的情況則截然不同。
Intel雖然還是那個味的牙膏,但是AMD Ryzen的大招算是點爆了CPU市場。1700將2000元出頭的CPU市場直接拉到八核十六線程,似乎有了一絲革牙膏廠命的味道。而近期部分媒體堪稱丑聞式的吹捧i3-7350K,又讓單核多核之爭重歸水面。
所以今天就對近期發布的中高端CPU進行一次詳細對比測試。
參加測試的CPU:
這次一共測試了七顆CPU,7700K、7600K、1800X、1700都是今年新發布的CPU。6950X、6800K、6700K則作為對比組。
7500這種CPU暫時沒有搞到,等有機會了再測試。規格很簡單,需要看的自己看一眼就好了。難得支持牙膏廠買了次盒裝,別來噴我的CPU盒子。
2011-3組,6950X和6800K:
1151組,6700K、7700K、7600K:
AM4組,1800X、1700:
產品測試平臺:
以下為測試平臺的詳細配置表,然后簡單介紹一下本次評測的一些群眾演員。
先來一張合照,這次用到的設備就比較多了。
CPU已經看過了,簡單看一眼主板,這次用到一張X99,一張Z270,一張B350。AM4用B350的原因是可以測試CPU引出的SATA接口,其實用X370的話因為XFR的關系,AMD CPU的分數還會再提高一點點。
內存是海盜船的DDR4 8G*4。實際運行頻率是2133C15。
顯卡是藍寶石的480 8G超白金,用A卡主要是可以避免BOOST的干擾,相對來說測試結果更加可控。
SSD是兩塊Intel 535,用比較主流的SATA SSD,以保證測試更接近一般用戶。240G用作系統盤,480G主要是拿來放測試游戲。
為了完整測試磁盤性能,這邊還用到了750 400G。
散熱器是貓頭鷹的U12S,只有這個有完整的扣具,將就了。
最后上三張測試平臺實拍: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