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去年AMD推出全新一代Zen架構處理器之后,一切都發生了改變,久違的桌面CPU“核大戰”再次拉開了帷幕。除了主流的家用CPU逐漸走向了6核心乃至8核心。面向專業用途的發燒平臺戰場也更加劇烈。目前AMD的第二代線程撕裂者最高已經做到了32核心64線程的恐怖規模。之前我們也測試了24核心的2970WX,今天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線程撕裂者處理器中價格最低的選擇,擁有12個物理核心24個線程的AMD Threadripper 2920X處理器,感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了。
規格詳情
12核心24線程的銳龍2920X的基準頻率為3.5GHz,最高boost頻率達到4.3GHz。
從CPU-Z的信息可以看到,這款處理器的TDP達到了180W,而二級緩存達到6MB,三級緩存32MB。雖然核心數量相對于同一代的幾個“怪獸”有所降低,但是作為X399平臺的產品,仍然保持了對四通道內存的支持,并擁有高達64條 PCI-E通道。
這一代的線程撕裂者采用了全新的組織架構,內存控制器被防止到了兩側,完整核心擁有8個CCX單元,而每個CCX單元擁有4個物理核心,2920則是在這一基礎上,縮減到三組CCX單元,同時內存控制器和PCI-E通道并不會遭到縮減。
這一代的Zen+架構仍然由CPU Complex(CCX)組成,每一個CCX模塊仍然擁有4個“Zen+”物理核心,CCX中的每個核心有64K L1 緩存,每個核心有32K L1 D-緩存,每核擁有512 KB的L2緩存,所有核心共享一共8MB的L3緩存。所有物理核心均支持超線程(SMT)技術。從表面上來看與第一代產品沒有太多區別。由兩組CCX組成的一個Die基本上可以看做一個單獨的Ryzen7 2700芯片。
外觀上仍然是我們熟悉的線程撕裂者標志性的巨大體積,龐大的面積也對散熱器的接觸面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很多廠商專門推出了用于TR4的專用版本散熱器。
TR4接口可以繼續使用X399平臺的主板產品,并且LGA封裝相比AMD傳統的Socket針腳在安全性上也有著巨大的優勢,這對動輒4999元起步的線程撕裂者尤為重要。
由于接口部分比較特殊,所以AMD在包裝內準備了專用的拆裝螺絲刀和一個水冷扣具。
測試平臺介紹
我們加入了Inte酷睿i9-7900X處理器和上一代的線程撕裂者1920X進行測試,來對比一下在理論性能上的差異。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