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CES上,英特爾正式發布了應用32nm工藝制造的Sandy Bridge平臺,Sandy Bridge平臺能為消費者提供更高的運算效率和更強勁的性能,而且功耗更低。在發布之初就受到了很多用戶的關注。從1月6日發布到1月31日,Sandy Bridge平臺主板的發貨量就達到了800萬套。
然而,在美國當地時間1月31日,Intel公司官方宣布,1月初伴隨Sandy Bridge平臺推出的6系列芯片組(代號Cougar Point)存在設計方面的問題,暫停全球范圍內所有6系列芯片組的出貨。到了2月下半月,Intel的新一代B3版6系芯片組已經全面供貨,各大主板廠商也陸續開始鋪貨。
“接口門”事件回顧
被發現的6系列主板問題在于6系列芯片組提供的4個SATA2接口上,該接口電路PLL時鐘樹中的一顆晶體管只需非常低的電壓即可開關,但Intel在設計中對它施加了過高的電壓,這就導致其漏電流偏高。隨著時間的推移,漏電流可能越來越高,昀終導致接口徹底故障,無法通過SATA2接口訪問存儲設備。
因為該問題屬于芯片電路設計層面,無法通過驅動、軟件進行修正,Intel只能在芯片制造的光掩膜階段,替換其中的一層金屬層掩膜予以解決。發現問題后,Intel立即對該設計在芯片級別進行了修正,同時決定停止銷售原有芯片。
事實上,由于出現問題的晶體管屬于繼承舊產品設計的非必要電路,Intel只要在電路中禁用這一顆晶體管就行了。因此,Intel開展6系列主板的停止發售和大規模召回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迅速推出了B3版的6系列芯片組,目前映泰等廠商的B3版H67等主板已經上市,這些B3版產品的包裝盒上通常會有B3版的標志。
三招判版本
那么B3版的6系列主板應該如何辨別,它和老版的6系列主板究竟有什么不同,今天瘋狂博士將通過對率先上市的B3版的映泰TH67+和B2版的TH67XE主板對比來說明如何分辨B3版的6系列主板。
我們知道,無論處理器還是芯片組,其制程和版本都是可以通過檢測軟件識別的,首先我們就通過通用檢測軟件來看看。
第一招:CPU-Z檢測法
我們用最新的CPU-Z 1.57版對主板進行了識別,通過圖1和圖2的對比,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CPU-Z的主界面,只要點擊上方的“主板”選項卡,就能夠在南橋的“修訂”項中看到該主板所采用芯片組的版本。很明顯,TH67XE的芯片組修訂版本為B2,而TH67+的芯片組修訂版本為B3。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