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7最大驚喜曝光 iPhone7曝光有哪些新功能 作為資深果粉的 Geek 君只想告訴你們這些吃瓜群眾,內心悶騷的蘋果其實在悄悄的做一件事,來讓我們對 iPhone 欲罷不休……昨晚的科技界“春晚”遭到了網友們的瘋狂吐槽,但吐槽歸吐槽,Geek 君知道,你們都是嘴上說不要,手還是會不自覺地掏出錢來買買買。
作為資深果粉的 Geek 君只想告訴你們這些吃瓜群眾,內心悶騷的蘋果其實在悄悄的做一件事,來讓我們對 iPhone 欲罷不休……蘋果給你的 iPhone 裝了個“大腦”
你可能已經知道,Siri 在慢慢變聰明,但你沒發現的是,你在 iPhone 上的每一次點擊,背后都有一個人工智在實時回應著你。
當你滑動屏幕時,可以看到一列應用,他們是你最可能將要打開的應用;如果有人打你電話,你可以識別出對方不在你的聯系人列表里,但是最近向你發過電郵;雖然你沒有叫手機指路,它還是把你車輛停放的位置標示了出來。
▲在聊天時能自動顯示想要選擇的位置
這一切的變化其實是因為蘋果在你的手機中植入了一個“蘋果大腦”(iBrain)。
“蘋果大腦”究竟是什么東西?
這個“蘋果大腦”用于驅動 iPhone 之上的機器學習能力,只有大約 200 MB 大小,當然這并不是固定值,這個大小會隨著用戶保存的個人信息的多少而改變。這些信息包括使用應用的頻率、交互、神經網絡處理、語音識別模型、用神經網絡加成的對象識別,臉部識別以及場景分辨。
這個“蘋果大腦”其實一直在 iPhone 后臺,保持著工作狀態,不斷地進行改善。
如今,蘋果的各種產品和服務都在利用機器學習技術。
iPad Pro 上使用的蘋果觸控筆看起來跟普通的觸控筆沒差,但其實它也使用了機器學習技術,提高屏幕傳感器區別擦碰、觸摸和筆尖的精確度,解決了誤觸問題。
▲蘋果觸控筆也使用了機器學習技術
別看Siri蠢,它背后的技術卻是最智能的
蘋果之所以在機器學習方面進步這么快,是因為蘋果有一個好幫手——Siri。
還記得 2011 年, iPhone 4S 的發布會上,蘋果第一次為我們展現 Siri。
那時候的 Siri 是一個笨拙的小孩,懂的東西不多。一開始大家都對 Siri 充滿好奇,慢慢地,卻發現Siri太笨了,經常誤解命令,產品微調之后也不見提升。
但是從去年開始,有人發現 Siri 竟然學會了反調戲回用戶,不再像我們記憶中那樣笨笨的。
2014 年 7 月下旬,蘋果把 Siri 的移動語音識別功能移植到一個基于神經網絡的系統上,在以前的部分技術的基礎上,加入了機器學習技術。
Siri的進步不僅僅只是軟件的功勞,為了讓神經網絡的效能最大化,蘋果還優化了硬件芯片,連 iPhone 上該設置多少個麥克風、麥克風要怎么放置,這些組件都進行了調整。
Siri 的機器學習還能讓它的“嗓音”也越來越自然,不再用我們非常熟悉的“機器感”,提升了用戶的體驗。
▲Siri 識別語音找歌的功能
Siri 從一開始被調戲到不知所措,到現在已經完全可以反調戲回用戶,蘋果在背后做了不少事情。蘋果沒有公布 Siri 的這些變化,升級了之后的 Siri 表面上看上去似乎和之前沒有區別,但如果你稍微有留意一下 Siri,就能發現 Siri 的錯誤在慢慢變少。
▲可以用 Siri 來打車
如果沒有 Siri 帶來的這些而便利,蘋果就不可能做出語音控制方面如此出色的 Apple TV,來叫板電視行業。
AI 這么剽悍,我們還有隱私嗎?
語音技術意味著私人信息的上傳,而只要被上傳會有泄密的可能。
雖然大多數人都沒有隱私可言,但我們還是很擔心一個問題:AI現在變得這么強悍,還存在在我們的手機中,那我們還有隱私嗎?蘋果這是要打造“天網”的節奏嗎?
▲FBI 監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
蘋果盡管在不斷拓展機器學習,但他們依舊堅持維護用戶的隱私,蘋果加密了用戶的信息,就算是蘋果的律師甚至 FBI 都不能查看用戶數據。
還記得去年年末,蘋果和 FBI 就為了破解密碼這件事撕了整整四個月,蘋果一直不愿意提供用戶的密碼給 FBI,FBI 不斷向蘋果試壓,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最后 FBI 找了一家可以破解手機的第三方公司,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
▲庫克 VS FBI
那么,蘋果是怎么做到既讓 AI 更了解你,又能保障你的隱私?
蘋果在不保存用戶存檔的前提下,只提供機器學習所需文件,最敏感的信息則會保存在本地。
比如,你解鎖之后,最有可能會打開哪些應用,這些涉及單個用戶的預測,對于其他用戶來說并沒有意義,蘋果會被直接在手機本地處理需求。像用戶的輸入法習慣、航班信息、聯系方式這些敏感信息,都只會停留在你自己的手機當中。
▲解鎖之后,最有可能會打開的應用
即便部分信息會存儲在蘋果的云中,也會通過特定處理,讓這些存儲的信息無法反向還原給蘋果。
這樣,既能提高預測用戶行為的準確率,又能在獲取信息的同時保持隱私屬性。
雖然蘋果的競爭對手都在使用機器學習技術,做跟蘋果類似的事情,但他們都做不到這樣保護你的隱私。(至少很多安卓手機都做不到 iPhone 這樣)至于天網,還要等等,現在就別瞎擔心那么多……Geek君有話說
蘋果一向精心控制用戶體驗,喜歡一切都是預先設計過的,機器學習方式似乎與蘋果的作風存在沖突。
對此,高級全球市場副總裁 Phil Schiller 表示:
我們使用這些技術做我們一直想做的事情,改善我們過去能做的事情,做到我們過去不能做的事情。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網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