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L里面有個sort函數,可以直接對數組排序,復雜度為n*log2(n)。sort()定義在在頭文件<algorithm>中。sort函數是標準模板庫的函數,已知開始和結束的地址即可進行排序,可以用于比較任何容器(必須滿足隨機迭代器),任何元素,任何條件,執行速度一般比qsort要快。另外,sort()是類屬函數,可以用于比較任何容器,任何元素,任何條件。
具體事例如下:
char ch[20]="sdasdacsdasdas";
cout<<ch<<endl;
sort(ch,ch+14);
cout<<ch<<endl;
注意:缺省是升序排序。sort中一個改變排序順序的例子如下(降序):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bool cmp (const int a, const int b)
{
return a > b;
}
int main()
{
int data[5];
for(int i = 0; i < 5; i++)
cin >> data[i];
sort(data, data + 5, cmp);
return 0;
}
這個函數可以傳兩個參數或三個參數。第一個參數是要排序的區間首地址,第二個參數是區間尾地址的下一地址。也就是說,排序的區間是[a,b)。簡單來說,有一個數組int a[100],要對從a[0]到a[99]的元素進行排序,只要寫sort(a,a+100)就行了,默認的排序方式是升序。如需要對數組t的第0到len-1的元素排序,就寫sort(t,t+len);對向量v排序也差不多,sort(v.begin(),v.end());排序的數據類型不局限于整數,只要是定義了小于運算的類型都可以,比如字符串類string。
如果是沒有定義小于運算的數據類型,或者想改變排序的順序,就要用到第三參數――比較函數。比較函數是一個自己定義的函數,返回值是bool型,它規定了什么樣的關系才是“小于”。想把剛才的整數數組按降序排列,可以先定義一個比較函數cmp:
bool cmp(int a,int b)
{
return a>b;
}排序的時候就寫sort(a,a+100,cmp);
假設自己定義了一個結構體node:
struct node{
int a;
int b;
double c;
};
有一個node類型的數組node arr[100],想對它進行排序:先按a值升序排列,如果a值相同,再按b值降序排列,如果b還相同,就按c降序排列。就可以寫這樣一個比較函數:
以下是代碼片段:
bool cmp(node x,node y)
{
if(x.a!=y.a) return x.a
if(x.b!=y.b) return x.b>y.b;
return return x.c>y.c;
}
排序時寫sort(arr,a+100,cmp);
最后看一個完整的實例,一道題目“文件名排序 ”。
以下是代碼片段: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