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要實現某個時間調用某段代碼,是很簡單的事情,那就是使用接口。
而在C++里,有一個比較高深的方式,那就是使用函數指針。
比如Cocos2d-x的定時器(schedule)、消息訂閱(NotificationCenter)都使用了函數指針來完成回調的功能。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總是能把某個函數作為參數傳進去,然后在某個時刻這個函數會被調用。
一、函數的地址
要獲取一個int變量的地址很簡單,比如int num; 那么num的地址就是&num。
而獲取函數的地址更簡單,函數的名字就是函數的地址,如下代碼:
我們定義了一個hello函數,然后直接把函數名字賦值給指針p,于是,就可以把p當成了hello函數來使用了。
這很簡單吧。
二、聲明函數指針
獲取函數的地址很簡單,但是,如何聲明函數指針就變得不那么簡單了。
我們總不能每次都使用auto來逃避吧?有時候我們不得不顯式地聲明函數指針,那么,如何聲明呢?
還記得我們說過的typedef定義類型別名嗎?函數指針的聲明也是一樣的規則,先聲明一個函數,如:void hello();
然后把函數名字換成指針,如:void (*p)();
沒錯,就是這么簡單,void (*p)(); 就是void hello(); 的聲明了。
立刻再來試試,這個函數:int getValue(float dt);
它的函數指針聲明是什么?沒錯,就是:int (*p) getValue(float dt);
沒錯,就是這么簡單int getValue(float dt); 就是int (*p) getValue(float dt);的函數指針聲明了。
立刻再來試試,這..(小若:停~!別以為我不在你就可以亂來?。?/p>
好吧,那就不繼續試了,我們來看看,剛剛那段代碼可以這樣寫:
好了,很簡單,不多說了~
另外,有沒有發現我偷偷又加了一句代碼?
沒錯,用(*p)();的方式也通過能成功調用hello函數,這是為什么呢?
三、歷史原因
由于p是指針,它指向的是hello函數的地址,所以,*p就代表hello函數,于是,(*p)()就等于hello(),這是正常的邏輯。
所以,其實(*p)()才是比較正常的調用方式。
然而,由于函數名本來就是指向了函數的指針,也就是說,hello其實也是指向了函數的地址。
換句話說,p和hello其實都是指針,那么,p的調用方式和hello的調用方式應該也是一樣的,于是,p()就相當于hello()。
這兩種方式都是正確的,其實語法這東西,就是人定的,歷史上前輩對這兩種方式各持所見,于是就容忍了這兩種看似沖突的方式同時存在了。
不過,我想,大部分人都會更喜歡直接用p(),而不是(*p)()吧。
四、typedef挽救復雜的函數指針
如下代碼:
string hehe1(int num, float value);
string hehe2(int num, float value);
string hehe3(int num, float value);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 聲明函數指針數組 */
string(*p[3])(int num, float value) = {hehe1, hehe2, hehe3};
string result = p[1](1, 2);
cout << result.c_str() << endl;
return 0;
}
string hehe1(int num, float value)
{
return "haha1";
}
string hehe2(int num, float value)
{
return "haha2";
}
string hehe3(int num, float value)
{
return "haha3";
}
這段代碼有三個參數和返回值都相同的函數,分別是hehe1、hehe2、hehe3
然后,我們要聲明一個數組,這個數組用來存放這三個函數指針。
這里的函數還算是比較簡單的,所以看起來不算復雜。
但如果這樣的聲明出現太多的話,未免會讓人很沮喪。
于是,typedef挽救了我們,我們可以復雜的聲明變成這樣:
使用typedef代替函數聲明之后,我們就能很輕松地使用它,并且會讓我們的代表變得很簡單,很好理解。
現在,HeheFunc就代表了一種類型,什么類型呢?就是參數為(int num, float value),返回值為string的函數類型。
五、結束
好了,就嘮叨這么多吧。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