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移動通信局 邱 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移動通信得到了迅猛發展。福建 移動通信始于1991年,到今年年底將達到150萬用戶,預計2000年福建省移動 用戶將突破300萬。面對如此龐大的用戶群,如何做好售后服務,保證移動通信的服務質量,就成為一項值得重視的問題。
當前福建移動通信客戶服務中,存在著以下一些不足:
(1)特服號過多用 戶易混淆。現已開設的有112、114、160以及其他多種專項特服號。號碼過多容易混淆,用戶獲得的服務質量不高;
(2)單個特服功能簡單使用不便?,F有所 有特服基本上都是專項特服,功能不完善,用戶使用不方便,無形中降低了特 服的形象;
(3)特服過多造成臺席分散,導致服務質量不平衡。
這時就應更多地考慮到客服中心的長遠目標和長期定位。建設客服中心是 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未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用戶在選擇服務時不僅會考慮 價格因素,而且會更多地關注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福建客服中心的構想就是為用戶建立一個統一的特服平臺,它集業務咨 詢、業務受理、投訴申告、話費查詢、需求建議等服務項目于一身,在此功能 平臺上為用戶解決一切可能遇到的問題。
目前對移動客服中心建設有兩種不同方案:集中式客戶服務中心和分布式 客戶服務中心。福建移動客服中心究竟采用何種組網模式才切合實際,分析如下:
1、集中式移動客戶服務中心 即在省會城市建設一套移動客戶服務中心, 省服務質量監督中心與之合建,其他本地網用戶的電話經長途匯接到該中心。 這種方案的優點是:初期建設投資成本低,只需投資建設省會客服中心,不必 為每個本地網單獨建客服中心;管理簡單,只需維護一個客服中心,維護成本 低。但這種方案存在很大的弊?。篴、可靠性差,一旦中心系統損壞,將影響全 省移動客戶服務工作;b、長途接入固定電話,無法得到主叫號碼就無法設計最 佳路由,從而影響服務質量;c、話務員對外地方言不了解,不利于與用戶交 流;d、對用戶投訴的后臺處理流程需當地相關部門配合,本模式無法滿足此要 求;e、與各地營業系統接口困難,難以確保數據實時性;f、租用大量長途線 路導致長途接入的費用問題特別突出。
2、分布式移動客戶服務中心 即在每個本地網建設一個獨立的移動客服中 心,在省會城市再建一個省服務質量監督中心。此方案恰好克服了前一方案的 缺陷:各地市客服中心系統彼此獨立互不影響;話務員的本地化能保證與本地 用戶更好地交流,從而提高服務質量;可得到用戶主叫號碼,制定最佳路由; 需要相關部門配合的問題可得到解決;與本地營業系統的接口可做到數據共 享,保證了數據實時性;租用本地線路的費用大大低于租用長途線路。但它也 存在一定缺點:初期投資較大,每個地市都要建一個單獨的中心并錄用一定數 量的話務員;每個中心都要有維護人員,維護成本較高。
綜合比較這兩種方案并分析其優缺點之后,考慮到目前全省各地市的發展 水平和發展形勢,我們覺得采用分布式移動客服中心更為可行。包括省中心和9 個地市中心在內,此次工程總投入大約為7000萬元。雖然前期投資稍大、維護 成本較高,但從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增強自身競爭力、以及從長遠的服務質量、 可靠性、實時性等因素來考慮,這些投入是物有所值的。
福建移動客戶服務中心的組織結構以地市為單位,全省共設九個(簡稱地 市中心)。另外還有一個省服務質量監督中心。省服務質量監督檢查及國際漫 游服務中心(簡稱省中心)設置在省移動局,主要對下屬的各地市中心進行監督和管理,同時接受國際漫游服務業務,為全省業務經營及網絡維護和建設提 供依據。
地市中心設在移動通信本地網中心局,直接為用戶提供服務,同時向省中 心提供相關數據并接受其監督。地市中心是移動通信業務綜合服務臺,其業務 范圍覆蓋所有已開辦的移動通信業務,包括業務受理、投訴申告、資料查詢等等。
我們對總體設計的考慮是,在吸收智能網的基礎上力求將交換和業務分 離、業務和數據分離,即在邏輯上分成三層:交換層、功能層、業務層。交換 層完成交換網絡的接入;功能層針對具體業務對話務的需求構建不同的功能模 塊;業務層體現所要實現的具體業務。三層結構中,各層之間均采用協議或API 函數封裝的形式,使各層彼此相對獨立。這樣,系統易實現功能集成,業務開 發簡捷。系統拓撲如圖所示。
在整個186系統的建設中采用了大量先進技術,最為關鍵的技術有:
1、CTI技術
即計算機與電話集成技術(Computer Telephone Integrate)。CTI有效地結合了通信技術(電話設備)與計算機技術(計算機 設備)的優點,以便改進電話服務,提供一個綜合、靈活的業務處理框架:交 換網的電話交換能力和可靠性、計算機的靈活性、用戶信息的快速獲取、與已 有業務環境應用系統的集成等。計算機可根據用戶信息編制路由算法,實現更 為高級的智能路由。應用程序可識別呼叫者或呼叫目的,并自動把呼叫和特定 的數據信息按特定的路由算法轉到指定目的地,從而實現快速可靠的“人性化 服務”。CTI使服務人員能夠將精力集中于用戶所需信息內容本身,為用戶提供 優質服務的全過程。
2、三層應用模型(COM/DCOM技術)
即把原先兩層應用模型劃分成表示層 (PResentation)、應用邏輯層(Business Logic)、數據服務層 (Dataservice)三層。表示層負責與用戶交互,并把用戶的請求通過調用中 間層組件傳給應用邏輯層。應用層組件執行具體的事務邏輯,并向第三層組件 提出數據或其他資源請求。三層體系結構又稱Server-Centric,分層方式帶來 諸多優點:應用邏輯集中放置在服務器上,由所有的用戶共享,使系統維護變 得簡單,避免了客戶端應用程序版本控制和更新的困難;開發人員可以在應用 邏輯層利用常用開發工具開發可重用組件,而不是編寫存儲過程,而且這些組 件可鏡像到多臺機器上同時運行,從而分擔多用戶的負載;應用程序組件可共 享與數據庫的連接,數據庫服務器不再為每個活動用戶保持一個連接,從而降低了數據庫服務器的負擔,提高了性能;安全管理可以基于組件來授權,而不是授權給用戶,客戶不再直接訪問數據庫,安全性提高。
3、業務生成技術
在吸收智能網思想的基礎上,對于客戶服務中已經存在和可能開展的各項業務,采用圖形化業務生成環境SCE(Service Creation Environmnet)加以 實現,通過SCE生成新的自動業務流程和維護舊的業務流程。它向用戶提供控件 方式來編制業務流程,編制完成后可仿真測試驗證流程的正確性和穩定性,并 可動態加載到現行系統而不影響其運行。
186移動客戶服務中心系統是一個龐大的計算機系統工程,其涉及面廣,時間要求緊迫,要考慮的因素眾多。所以對該系統不但要從整體把握,更要從細節入手,扎扎實實做好整個系統。福建移動通信客戶服務中心計劃于今年年中建成,這將是福建移動通信服務工作歷程中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程。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