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害詞 MVC模式;Struts框架;Web應用
中圖分類號 TP391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軟件開發工作中碰到的很多問題都可能在以往開發同類軟件的過程中同樣出現過并且已經被解決,解決問題時所用到的好的方法、技術經過積累并不斷的歸納、總結形成一種固定的解決方案、一種模式,以便在日后的系統開發過程中專門用來解決同類問題。設計模式就是對以往開發經驗的總結,它的提出使開發人員可以簡單、方便的復用成功的設計方案,而不必每次都做重復的工作。
財務系統具有所涉及的業務邏輯復雜、需求靈活,甚至個別業務可能會在系統使用過程中發生變化的特點,因此如何組織應用程序以使其易于維護和升級便成為擺在開發人員面前的首要問題。早些時候的應用程序開發是用過程化語言來完成的,它們將
數據庫查詢語句這樣的數據層代碼和Html這樣的表示層代碼混合在一起,這樣一來無論是對業務邏輯的變更還是對界面顯示的修改都會涉及到應用程序的整體,使程序維護起來相當困難。
Web層的解決方案——MVC模式
MVC模式的提出徹底解決了上述問題。MVC是Model(模型)——View(視圖)——Controller(控制器)的縮寫,它適用于大型可擴展的Web應用的開發,它強制性地將應用程序的輸入、處理和輸出分開,將其劃分為模型、視圖和控制器三個核心部分,使它們各司其職,各自完成不同的任務,其中任何一部分的修改都不會影響其它兩部分。
在MVC模式中,模型封裝了應用問題的核心數據、邏輯關系和業務規則,提供了業務邏輯的處理過程。模型一方面被控制器調用,完成問題處理的操作過程,另一方面為視圖獲取顯示數據提供了訪問數據的操作。因為模型是與數據格式無關的,因此一個模型可以為多個視圖提供數據,這樣一個模型一次編寫可以被多個視圖重用,從而避免了代碼的重復編寫。
視圖是MVC模式下用戶看到的并與之交互的界面。視圖從模型處獲得數據,視圖的更新由控制器控制。視圖不包含任何業務邏輯的處理,它只是作為一種輸出數據的方式。
MVC模式中,控制器主要起導航的作用,它根據用戶的輸入調用相應的模型和視圖去完成用戶的請求。控制器本身不輸出任何東西,它接受用戶請求并決定調用哪個模型構件去處理,以及由哪個視圖來顯示模型處理之后返回的數據。
MVC的處理過程是這樣的:對于每一個用戶輸入的請求,首先被控制器接收,并決定由哪個模型來進行處理,然后模型通過業務處理邏輯處理用戶的請求并返回數據,最后控制器用相應的視圖格式化模型返回的數據,并通過顯示頁面呈現給用戶。圖1所示為模型、視圖、控制器這三個模塊各自的功能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圖1
Struts是實現MVC模式的框架
設計模式是軟件開發經驗的總結,它是一個概念,是一個邏輯實體,而框架可以看成是基于某一特定平臺的一種或幾種設計模式的物理實現。設計模式比框架更抽象,設計模式只有其實例才能表示為代碼,而框架本身可以用代碼表示,框架是一套設計具體的類,類與類之間功能各異,又彼此聯系,相輔相成,形成了對某一類問題的可重用的、易擴展的解決方案。
Struts是實現MVC模式的通用框架,它由四個主要部分組成,模型、視圖、控制器和
xml文件。模型通常由
java Bean或EJB
組件實現,負責處理業務邏輯;視圖包括一組
jsp文件,這些文件主要由JSP標簽或客戶化標簽構成,它簡化了JSP頁面的編碼工作;在Struts框架中控制器主要包括Action Servlet類和Action類,Action Servlet是Struts的核心部件,它接受用戶的Http請求,根據配置信息將請求轉發給適當的Action對象,Action類負責調用模型的方法,并幫助控制應用程序的流程;Struts包括Web.xml和Struts—config.xml兩個配置文件,其中Web.xml是Web應用的發布描述文件,Struts—config.xml是與Struts相關的非凡信息配置的描述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