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況下,本場景中所有的調度程序都會和同樣的數據庫表進行通信。然而,在這種情況下,Nodes B 和 C 中的服務器訪問的是前綴為 MAIN1 的表,而 Nodes A 和 D 則訪問前綴為的 MAIN2 表。這意味著 Nodes B 和 C 中的調度程序有冗余,并獨立于 Nodes A 和 D 中的冗余調度程序。在這種配置下,應用程序保留原樣,但調度程序工作被分割在兩個不同的節點上。雖然可以將 Nodes A 和 B 合并形成 Node X,將 Nodes C 和 D 合并形成 Node Y,但也很難保證一個節點不會從 MAIN1 和 MAIN2 得到兩個租用權。調度程序服務并沒有“優先”守護的理念。在本場景中,假如要強制使哪一個調度程序獲取租用權,則治理員需要執行以下操作之一:
在這一類場景中,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和治理員必須理解:由于已經將調度程序作了分割,應用程序只能看到所調度的任務的一個子集。因此,應用程序在治理已完成調度的任務時需要查看兩個分區中的任務。例如,假如有個任務在 Node A 中創建,而操作人員需要取消這一任務,該操作人員就需要知道它是在 Node A 中創建的,或者試著在所有節點上取消它。
帶有強制租用權的分割的調度程序 我們可能希望編寫這樣的應用程序:對不同的任務進行分類并在每個子集在運用不同的分割的調度程序。例如,創建一個調度程序來處理來自奇數 ID 號或者偶數 ID 號的員工的請求。再說一次,確保每個節點獲得一個租用權的惟一方法是強制獲得租用權(參見強制獲得租用權)。
數據庫配置 調度程序作用一個用戶定義的數據庫來保存所創建的任務。然后輪詢守護程序使用這個數據庫來確定哪些任務要運行以及什么時候運行。調度程序服務數據庫表是通過編輯和執行客戶的數據庫治理系統提供的 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或 SQL)文件來創建的。WebSphere Business Integration Server Foundation V5.1 Information Center中提供了創建表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