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簡介
本章簡介
Eclipse的簡要歷史
Eclipse.org組織
Eclipse及設計簡介
關于將來
鐵匠都以制造自己的工具為榮。在剛剛開始交易或者接手一個具有非凡要求的工作的時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制造新工具。鐵匠用鑄造,錘子等一系列工具重復著加熱,捶打,和涼卻這個過程,直至鋼鐵變成合適的外形,大小的工具。相對鐵匠的爆發力和熱度,軟件開發看起來似乎干凈,抽象一些。代碼與金屬的共同點,就是他們的可拓展性了(至少金屬在高溫下是可拓展的)。用足夠的技巧和努力,你可以把代碼或者鋼鐵變成一塊磨刀石,或者創造一個建筑奇跡。
對于軟件開發者來說,Eclipse相當于鐵匠的工場,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很簡單的幾個工具。鐵匠用現有的工具去制造新工具,比方說鉗子,你可以用Eclipse來為軟件開發構建新的工具,并且這些工具集成了Eclipse的一些功能。Eclipse的顯著特點是一就是可擴展性。
但是不要被現在DIY的思想誤導,你不需要為了更好的利用Eclipse而去編寫自己的工具,甚至不需要新工具,因為Eclipse本身具備了java開發環境,還有一個代碼級的調適器。而且,由于Eclipse的流行以及開源的特性,還有很多已經存在的專用工具(本書稍后將提到),而且還會出現更多的工具。
1.1Eclipse的由來
在Eclipse之前,要勾畫出一個像Eclipse這樣強大并且成熟的工具簡直是一件讓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但是在2001.9月,當他的1.0版本問世的時候,這變成了現實。很自然的,出現了一些關于Eclipse采用的方法以及他缺少的特性的吹毛求疵的評論。自從EMACS出現之后,開發者中最流行的兩種運動就成了議論哪個開發環境是最好的,那個操作系統是最好的。但是這次,卻沒有出現這種常規的爭論。輿論認為,Eclipse差不多成形了,那么,1.0的產品是什么樣子的?
有一些公司因為不到3.0版本而不好出名,然后雖然Eclipse1.0缺少某些特色,并且不能適合所有人的工作方法,但是很明顯的,Eclipse做的是對的。更重要的是,Eclipse的開發者聽取他們的用戶,實際上也是開發者的意見。2003年3月,但是2.1出現時,它滿足甚至超越了幾乎所有人的期望,很多人都去下載以至于在他發布的第一個星期內很難得到一個copy。
1.1.1一點背景
Eclipse的設計不是很順利,IBM聲明在將它作為開源軟件給Eclipse.org組織以前,他們花費了4000,0000多美元進行開發,IBM在隨后的OTI的開發中依然起領導作用。OTI是一個聞名的面向對象開發工具,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8年,當是可選的面向對象語言還是SmallTalk。OTI在1996年由IBM成立。是制定面向對象標準的IBM的Visual Age產品的力量。Small Talk的許多先進的觀念被應用到Java中,組成了Visual Age for Java這個獨一無二的環境。比方說,他沒有文件的概念,在方法層,版本取代了文件。跟其它的Visual Age產品一樣,VA4J也是用SmallTalk寫的。
Eclipse基本上就是一個用Java重寫的VA4J。一些像SmallTalk使得VA4J看起來比其他JavaIDE看起來詭異的特征,已經被去掉了。一些面向對象純化論者很失望,但是Java之所以流行的原因是他的實用性。就像一篇好的譯文,Eclipse is true to the spirit of its new language and strikes a similar balance between ideology and utility.
1.1.2Eclipse組織
Eclipse是在聯盟的Stewards部的治理和指揮下的,Stewards部包括聯盟社團成員的一個代表,這個部門在兩個方針的指引下決定工程的方向:一個是鼓勵好的開源交流,另一個是盡量為成員創造商業機會。
在運作層上,Eclipse是由PMC將工程作為一個整體治理的,Eclipse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子工程:
■平臺
■ JDT(由Erich Gamma領導,Erich Gamma以他在設計模式上的貢獻和快速開發理論而聞名)
■ PDE (Plug-i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每一個字工程都可以被進一步劃分為許多組件,例如,平臺子工程包括比較,幫助,以及搜索這些組件,JDT包括三個部分,調試,用戶界面,以及核心,PDE則包括用戶界面以及核心這兩部分。
對這個工程做出貢獻的不只有IBM和聯盟的成員,像其他的開源項目一樣,任何個人或者公司都可以參與做貢獻。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