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IBM收購Sun的傳聞在華爾街不脛而走時,Sun的股票應聲大漲79%,同時期唯一能與之媲美的是中軟,其A股股價因為大訂單傳聞和政策利好被火箭發射,兩周內上漲了73%。這些刺激腎上腺的數據幾乎讓人忘記了金融危機的嚴寒,當然,如果你完全沒有聽說過java的話,還是少碰科技股為妙。
IBM——一家工業革命以來歷經數次全球性經濟危機并剛度過100歲生日的IT猛犸象,即將收購Sun公司的新聞是IT圈最近的話題焦點,這次收購的金額雖然不及惠普康柏的世紀并購,但其對IT,尤其是軟件產業的重大意義將在不久的將來日益顯現。雖然在過去的兩三年間,全球軟件業曾上演了多次狂風驟雨般的重量級兼并與收購,但也許都無法與IBM收購Sun的意義相提并論,這次并購如果真的發生,那么將改變Java的歷史進程,并影響整個軟件產業的格局。
過去的七八年間,IBM已經證明了自己能夠靈活地扭動巨大的身軀,充分融入并影響開源社區文化,同時從linux、Apache等戰略性項目中受益匪淺。而Sun的開源策略則總是讓華爾街的分析師一頭霧水,雖然Sun的現任掌門人Johnathan Schwartz經常在個人博客中宣稱:“開源產品是我們最好的廣告。”遺憾的是Sun始終無法給投資者描畫出更清晰悅目的開源“錢景”。這也讓很多人感覺Java陣營在IBM的統領下也許會更讓人放心。
眾所周知,就軟件技術而言,微軟的.net和Sun的Java是兩大對立的技術平臺,而Java在企業應用市場的輝煌離不開IBM、Oracle(BEA)等巨頭的大力支持。但是回顧Java開源的歷史,Sun與IBM總是不夠“和諧”。
在Java發展最初階段的1995-1997年,IBM的主要精力放在完善Java基礎設施上。IBM成立了Java測試實驗室,與Sun一起開發Java臺式機規范,并且憑借自己的積累,迅速開發出了最快的JVM(Java虛擬機)和最快的Java編譯器Jikes。
Java一開始是一個面向小型應用環境的,而不是面向企業級應用的設計。意外的是,Java在IBM、BEA和Oracle等公司的推動下,在企業級應用中不斷發展壯大,并已成為企業級業務應用的首選開發平臺。Java的另一個突破口是移動應用,基于手機平臺的Java軟件如今已經形成了上千億美元的巨大市場。
顯然,對于Java在新興市場的種種“意外”機遇,Sun公司都沒有能夠及時調整戰略,錯過了在Linux市場的話語權和巨大商業機會。相反倒是IBM領導的Apache Harmony和摩托羅拉的Java ME開源項目早早開展了Java虛擬機和編譯器的開源項目,這些開源虛擬機在授權許可方面對Linux 廠商相對友好,因此得到了Redhat、Suse等眾多Linux 廠商的廣泛支持,這讓Sun公司非常懊悔。而Sun公司雄心勃勃的“綠色計劃”、花費20億美金收購低端Linux服務器Cobalt都先后宣告失敗,甚至Sun對Solaris 操作系統的開放也大大滯后于蓬勃開展的Linux運動。
Sun也沒有聽從IBM的勸告及早徹底開放Java。2003年,IBM宣布將花費幾年時間,把其所有開發工具都建立在源代碼開放平臺上。在IBM新興技術部副總裁Rod Smith 2004年給Sun的一封公開信中,我們可以看到IBM對Java開源的熱切期待。但當年離職的Sun公司前任總裁麥克里尼依然固執己見,聲稱:“Java永遠不會開源?!?時任Sun公司軟件部副總裁的Jonathan Schwartz表示:“考慮到兼容性問題,公司不贊成早前IBM提出的讓Java成為開源軟件的合作建議。由于通用公共認證(GPL)鼓勵開源軟件“百花齊放”,因此某個軟件的不同實現版本中常常會存在分歧。他還舉例說Red Hat事實上就已成為了北美地區Linux的專有發行商。Java不會走分化的道路,因為這事關兼容性問題。而兼容性問題對于Java架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不管找出什么樣的理由,Sun公司就是不愿意放松對Java的控制,這對Java開源社區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2006年10月13日,升任Sun公司首席執行官的Jonathan Schwartz對GPL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宣布Java虛擬機和編譯器遵循GPLv2協議開放,這與2004年Schwartz認為GPL開源協議將分化Java的判斷自相矛盾。這個遲到的決定依然讓Java開源社區為之振奮,不過Sun公司沒有選擇IBM主持的Apache Harmony開源項目中進行Java的開放,這讓IBM非常失望,因為Apache的Java開源項目已經非常成熟,并且投入巨大。Sun刻意另起爐灶,在GPL協議下重新發展Java開源項目,表面上是對遵循GPL的Linux業界示好,實際上是對Java戰壕里的老戰友們的一種“排擠”。這種排擠,在Software2.0的今天,顯得缺乏商業競爭的平衡感。Sun公司的一系列戰略失誤,耽誤了Java的大好青春,同時讓整個Java產業鏈付出了時間代價。而這些,即使不考慮商業利益因素,也背離了Sun公司扳倒微軟的最大心愿。Java陣營出現的任何不“Harmony”的因素,都是微軟所喜聞樂見的。
今天,人工智能、環保、移動應用、醫藥,web2.0這些都與一個概念有關,那就是云計算?!熬W絡就是計算機”是Sun公司十年一貫的口號,如今云計算的風起云涌也驗證了Sun的高瞻遠矚,唯一遺憾的是麥克利尼預言了互聯網的云,卻沒能料到Sun的日薄西山。相信無論如何,只有Java變得更好,互聯網的云才會下起太陽雨。
假如IBM成功收購Sun公司,作為普通的個人用戶、程序員、信息主管的我們需要關注的變化有哪些呢?
1.OpenOffice能否在IBM旗下變得更為強大,在企業級和個人桌面市場對微軟的Office套件構成真正的威脅。
2.Java開源模式的轉變與標準化進程。
3.MySQL、OpenSolaris和OpenCloud的命運。
4.IBM的服務器、存儲產品線、技術策略、市場份額以及可能的反托拉斯法案。
本文的部分資料摘自拙作《軟件的黃金時代》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