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入頭文件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使用引號或者使用尖括號,例如,#import <Cocoa/Cocoa.h>和#import "Tire.h".帶尖括號的語句是用來導入系統頭文件的,而帶引號的語句則說明導入的是項目本地的頭文件,如果你看到的頭文件名是用尖括號括起來的,那么這個頭文件對你的項目來說是只讀的,因為它屬于系統。如果頭文件名是被引號括起來的,那么你(或參與這個項目的其他人)就可以編輯它。
二,Objective-C提供了一種方法能夠減少由依賴關系引起的重新編譯所帶來的影響。依賴關系問題的存在是因為Objective-C編譯器需要某些信息才能夠工作。有時,編譯器需要知道類的全部信息,例如它的實例變量配置,它所繼承的所有類等。而有的時候,編譯器只需要知道類名即可,不需要了解它的整個含義。
例如,對象復合后,這個復合使用指向對象的指針。這樣之所以能行得通,是因為所有Objective-C對象都存放在動態分配的內存中。編譯器只需要知道這是一個類就可以了。然后它就地發現這個實例變量是指針的大小,而這個指針的大小在整個程序中都不會改變。
Objective-C引入了關鍵字@class來告訴編譯器:“這是一個類,所以,我只需要通過指針來引用它。”這樣編譯器就會“平靜”下來:它并不需要知道關于這個類的更多信息,只要了解它是通過指針來引用的即可。
@class創建了一個前向引用。就是在告訴編譯器:“相信我,以后你會知道這個類到底是什么,但是現在,你只需要知道這些”,如果有循環依賴關系,@class也很有用。即A類使用B類,B類也使用A類。如果試圖通過#import語句讓這兩個類互相引用,那么最后就會出現編譯錯誤。但是如果在A.h中使用@class B,在B.h中使用@class A,那么這兩個類就可以互相引用了。
三,有時候,我們在文件中導入了Engine.h而沒有導入<Cocoa/Cocoa.h>,這是為什么呢?我們知道,Engine.h中已經導入了<cocoa/Cocoa.h>,所以,不需要我們自己再導入一遍了。然而,如果你想在該文件里加上#import <Cocoa/Cocoa.h>,這是可以的,因為#import命令具有足夠的智能,它不會重復導入自己的文件。
四,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認識了跨文件依賴關系,在這種關系中,頭文件或源文件需要使用另一個頭文件中的信息。文件之間互相重復的導入會增加編譯次數,也會導致不必要的重復編譯。而巧妙地使用@class命令能夠減少編譯時間,@class告訴編譯器“相信我,你最終能夠了解這個名稱的類”,它可以減少不得不導入的頭文件數量。
參考資料:《Objective-C基礎教程》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