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害字:基站融合ITU TDM 窄帶接入 光傳輸 運營商 PSTN 光通信 光纖接入 接入網 MSTP 網絡 APON 最后一公里 EPON 聯通 網通 寬帶接入 電路交換 IEEE 網格 ATM WDM SDH SONET 綜合接入 路由器 城域網 光接入 交換機 以太網 ip
現在
隨著光通信技術的進步,接入網已由普通模擬用戶環路逐步演變成光接入網OAN,另一方面,由于SDH技術的成熟性和先進性,也使其逐步由長途網到中繼網,最后在接入網上得到廣泛應用。
傳輸網絡是所有業務層包括支撐層的平臺,而SDH技術是這個平臺的靈魂。在接入網中,為滿足組網的靈活性和電路的實時調配,SDH技術廣泛應用于用戶端與局端之間,以完善的環保護功能為“最后一公里”提供安全保障。目前看來,無論是PSTN網絡還是移動的基站傳輸,接入網傳輸系統仍然以提供TDM業務傳輸為主。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自從接入網內置SDH155開始承擔光纖接入網的傳輸主體設備后,目前速率已滿足不了窄帶接入網的需求,用戶急需提高傳輸帶寬。同時為了滿足大量引入的多種寬帶業務與寬帶接入手段,非常有必要提高接入網傳輸的傳輸速率、改善傳輸效能,構建新一代城域/接入網多業務傳輸平臺。盡管接入網所采用的接入技術多種多樣,用戶需求千差萬別,網絡結構變化多端,但始終需要一個具有高度可靠性的傳輸網絡進行承載。SDH網絡以其強大的保護恢復能力以及固定的時延性能在城域網絡中仍將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當然,網絡業務的多樣化,給城域傳輸網提出了新的挑戰,為了避免多個重疊的業務網絡,降低網絡設備投資成本,簡化網絡業務的部署與治理,城域光傳輸網絡必將向多業務化方向發展。新一代的光接入網傳輸系統也將朝著多業務化和智能化發展。
未來
隨著骨干傳輸容量不斷增大,城域傳輸網絡的接入能力也多樣化。但以IP為主的網絡業務仍然是不可預知的,這需要傳輸網絡具有更好的自適應能力,而這種自適應能力不僅僅是網絡接口或網絡容量的適應能力,而且要求網絡連接的自適應能力??偟膩碚f,低成本、靈活快速的完成運營商端局到用戶端的業務接入和業務收斂是對未來城域網接入系統的主要需求。
從技術上來看,接入層的相對帶寬需求較小,需要提供IP、TDM,可能還有ATM等綜合業務傳送。以SDH系統為基礎并能夠提供IP、ATM傳送與處理的系統(包括TDM、IP與ATM接口,甚至包括IP 和ATM 交換模塊)將是解決接入層傳送的主要方法,這種方式可廉價地在一個業務提供點(POP)上提供高質量專線、ATM 、IP 等業務的接入、傳送和保護。
簡單地講,這種采用SDH傳輸以太網等多種業務的方式就是將不同的網絡層次的業務通過VC級聯的方式映射到SDH電路的各個時隙中,由SDH網絡提供完全透明的傳輸通道,從物理層的設備角度上看是一個集成的整體。這種解決方案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投資規模,減少設備占地面積,降低功耗,進而降低網絡運營商的運營成本。同時,提供多業務的能力還可以使網絡運營商能夠快速地部署網絡業務,提高業務收入,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從網絡結構來看,接入層傳輸節點分布廣、數量多,要求低成本、高環境適應能力;需支持復雜組網。
采用光纖直連組網通常指利用路由器、ATM交換機、以太網交換機等通過獨享光纖帶寬的簡單組網技術,包括星型(樹型)、環形、網格型等組網方式,因為是純數據接入設備,帶寬獨享,浪費了大量光纖資源,非凡是樹型和網格型,對光纖的需求大,隨著節點的增加,給運營商帶來很大壓力,無法高效接入大量應用的TDM業務。假如采用E1電路仿真,一方面成本非常昂貴,用戶無法承受;另一方面性能差,無法滿足像移動與聯通等運營商組網的需求。因此該方案也只適用于新建的純數據網絡。
因此在新型接入網組網中,根據業務用戶的重要性,采用綜合接入SDH設備進行環形、鏈形、樹形進行組網,由于星型組網會需要大量的光纖,保護能力差,建議選擇環形、環形加分叉等形式,分叉方法可采用SDH、PON/APON/EPON等。
總的來說,新型多業務接入傳輸系統除具有SDH的基本功能外,還具有多種業務的接入功能,支持數據業務的透明傳輸,并提供點到點與點到多點的業務匯聚功能,不僅具有數據優化傳輸升級能力,提供業務的帶寬治理能力,而且具備多種業務互通的平滑升級能力。
在以太網傳輸方面:
提供10/100MB以太網接口與155MB/622MBPOS接口透明傳送能力;每網元不小于2個GbE下連或上連端口。
以太網業務的節點內與節點間(基于VC的)的二層交換能力,支持VLEN,并具備L3交換升級能力。
SDH子網中以太網傳輸能力不低于1.8Gbit/s。
具備RPR(彈性分組環)單板升級能力,支持RPR與SDH獨立與融合兩種工作方式。
ATM方面:
提供基于VC-4與VC-4-4c的ATM接口透明傳輸能力。
提供5GB以下ATM交換的平滑升級能力。
結束語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可完全替代SDH的新技術,有的只是現有SDH技術的發展和補充,這也證實了SDH強大的生命力,SDH在城域網中仍將繼續發展,主要理由如下:
我國的電路交換網在5年左右的時間內仍將繼續發展;
SDH本身高低端的發展潛力(高于40GB/s,低于155MB/s)?SDH通道級聯功能與多種數據業務映射結構的支持,增強了支持ATM/IP的能力,正由新的ITU-T建議予以支持,有效地支持了多業務傳輸能力。
未來的超大容量的核心光傳送網由DWDM壟斷,從帶寬顆粒度與成本上考慮,SDH轉移到網絡邊緣,接入網需要更多的SDH接入設備。
SDH近期仍然是可靠性和生存性最高的傳送網技術。
IETF及IEEE802.17已經推出及即將推出的標準,為SDH上高效、可靠的IP傳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基于SDH/SONET的多業務傳送平臺有兩類發展趨勢:
一種方案是在SDH除提供TDM的E1等接口外,利用其它帶寬提供以太網口、ATM接口、POS接口等,為寬帶數據設備提供傳輸通道,利用SDH的50ms自愈能力提供保護。此方案是一種實現較易與原始的方案,也是寬帶網建設初期各運營商最愿意采用的方案,而且目前也是大量采用的方案。
第二種方案就是數據優化的多業務傳送平臺(MSTP)。它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能夠兼容目前大量應用的TDM業務,又滿足日益增長的數據業務(IP、ATM)的要求;SEGAM公司動態帶寬調整方案的性能仿真報告表明,該技術比第一種方案平均帶寬利用率提高8倍。MSTP采用了目前最為成熟的SDH組網和保護技術,卻又吸收了ATM和IP自身所具有流量控制與保護屬性,實現了多業務的高效傳輸。采用動態時隙分配技術與彈性分組環技術的解決方案日趨成熟。(寧一編輯)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