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介紹了軟交換的定義、軟交換提出的背景及其市場驅動,然后分析了運營商所關注的軟交換內容和運營商采用軟交換時可考慮采取的措施,最后對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網通采用軟交換的情況進行了分析。
目前,隨著用戶需求的不斷增長和現代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電信網逐漸步入數字化、智能化、綜合化和個人化時代。作為傳統電信網向下一代網絡演進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技術之一,軟交換技術越來越受到運營商的關注。
一、概 述
1.軟交換的定義
軟交換是一種基于軟件的分布式交換和控制平臺,其軟件系統不但獨立于所控制的硬件,而且與自身所運行的平臺無關。它依靠各種協議的互通來接入各種類型的設備,與業務控制點(SCP)配合繼續已有業務,并答應用戶對系統進行編程以創建新的業務,從而使得業務提供商和第三方獨立軟件商可以真正地參與業務的開發和提供,有力地推動現有通信網絡的融合與演進。
按照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的定義,軟交換是網絡演進以及下一代分組網絡的核心設備之一,它獨立于傳送網絡,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資源分配、協議處理、路由、認證、計費等功能,同時可以向用戶提供現有電路交換機所能提供的所有業務,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編程能力。
2.軟交換提出的背景
在傳統的基于TDM的PSTN網絡中,提供給用戶的各項功能都直接與交換機有關,業務和控制都是由交換機完成的。在電路交換網中,呼叫控制、業務提供以及交換矩陣均集中在一個交換系統中。交換機的功能與其提供的業務都需要在每個接點完成,依靠交換機和信令來提供業務,所以必須在交換機的技術標準和信令標準中對開放的每項業務進行具體規范。
由于交換機的數量十分龐大,而且型號各異,交換機的原理、結構、設計方法和軟件都各不相同,每增加一種新業務,就必須對網絡中所有交換機的軟件進行修改,因此涉及的面和工作量都很大。有些交換機還因為設計上的局限性,僅修改軟件無法實現新業務,即便能夠實現,也存在著費用高、周期長、可靠性差等問題,所以新業務的推廣進程非常緩慢。
為了加快新業務的開發和推廣,運營商引入了智能網。但是,由于智能網仍然建立在電路交換網絡之上,因此業務和交換的分離是不徹底的;同時,其接入和控制功能也沒有分離,不便于設備在多種網絡融合時的綜合接入;而且智能網的業務生成環境(SCE)是依靠獨立于業務的模塊(SIB)來實現的,SIB又與復雜的智能網應用協議(INAP)密切相關,不利于第三方應用商大規模參與,無法方便、快捷地生成新業務。因此,軟交換應運而生,通過借鑒智能網中業務與交換相分離的思想,隨著承載的多樣化,將呼叫控制和承載連接進一步分離。
3.軟交換的市場驅動
由于軟交換的目標是基于類似智能網體系結構中的“業務與交換相分離”的核心思想,在包交換網絡中提供增值業務的體系結構,使第三方(增值業務提供商)能夠靈活地提供增值業務因此,軟交換技術的出現不但使得運營商能夠在現網上更快更有效地提供各種滿足不同用戶群需求的增值業務,還能帶動網絡運營商運營利潤的增長和設備制造廠商銷售利潤的增長。
目前,為了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服務,運營商已在現有網絡中投入了大量資金以不斷優化現有網絡。雖然在許多情況下,采用已有的非凡是比較成熟的技術有可能使網絡更加合理化并節省開支,但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運營商在組建網絡時需要引入新的技術,并考慮整個網絡平臺的完整性、可擴展性和平滑過渡等相關因素,所以應該采用既能保留現有需要又能滿足將來業務需求的技術來組建和運營網絡,否則會出現新增設備的確滿足了現有和短時期的需求,但對整個平臺的擴容帶來了較多麻煩和困難等問題。
基于上述原因,運營商考慮在現有的網絡中引入軟交換系統時,其增值業務的焦點仍將集中在語音業務方面。雖然基于視頻、Internet等多種新媒體形式業務的引入豐富了業務內容,也激發了用戶的使用熱情,但是采用軟交換后初期將不會對現有的業務模式和運營帶來較大影響。
二、運營商與軟交換
1. 運營商所關注的軟交換內容
基于軟交換的網絡技術的發展方向是提供包括語音業務、多媒體業務和移動業務的綜合支撐能力。因此,對于軟交換技術,運營商需關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軟交換設備和智能網設備之間的關系。運營商為了能夠向用戶提供語音類增值業務,已經在現網中部署了相當多的智能網設備(往往是多個廠商的智能網設備混合提供服務),那么引入軟交換后,可否對現有智能網設備進行改造利用?
②由于駐地網競爭日益激烈,對于軟交換在用戶端的落地問題如何解決?由于駐地網競爭激烈而使用戶線質量下降后,是否仍能滿足軟交換的基本要求?
③軟交換設備和現網的交換設備混合組網問題以及由此帶來的網絡安全方面的問題。
④軟交換技術相關設備的成熟情況、國內外應用情況、業務支持能力、服務質量以及維護治理等可運營性問題。
⑤采用軟交換后是否有新的運營空間,能否為運營商帶來更多的利益,能否降低更多的成本,能否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服務?
⑥采用軟交換后,如何協調價值鏈上各方(運營商、設備商、第三方內容提供商)之間的關系,如何建立有效的合作運營模式?
⑦采用軟交換后,如何將數據和話音融合起來?
⑧多設備多廠家的網絡如何運行?在多運營商競爭的整體環境下,網絡如何做到互通互操作?
⑨如何與現有的計費系統集成?
2.運營商采用軟交換時可考慮采取的措施
在向未來網絡發展的過程中,業務已逐漸成為能否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主要因素。但是,根據軟交換現有的成熟程度,最成熟可靠的還是話音業務,因此運營商在開展軟交換實驗時,最初可以考慮只采用軟交換實現Voip,然后逐步把更多的電信業務用IP的方式來實現。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重的是:實現單純的VoIP很輕易,但是把傳統的業務都放在IP網上就要比IP電話復雜很多。
和傳統PSTN網絡的設置不同,在采用軟交換系統的初期,由于媒體網關與軟交換機之間只傳遞信令信息,軟交換系統可以放置在網絡中的任意位置,并根據系統的容量靈活配置。因此,在建網初期或者實驗網階段,運營商只需在城域數據網的核心節點配置包括軟交換控制設備、應用服務器、媒體網關、信令網關等在內的網絡設備,在網絡邊緣根據不同需要配置不同的接入設備(媒體網關),就可以靈活地提供本地VoIP業務。網絡設備的容量、接入設備的布局可以根據實際的用戶規模靈活選擇,減少一次性投資成本過大所帶來的風險。
3.對運營商的分析
對傳統的電信運營商來說,假如將其既有的用電路交換實現的業務改為用IP來實現,不一定能夠節省網絡資源或者成本。因此,傳統運營商引入軟交換,節約成本所占的比重還不到1/3。但重要的是,軟交換能夠實現許多電路交換無法實現或是實現成本很高的業務。而對新興運營商來說,當其電路交換網還不完整,正在開拓新的市場,而且該區域還沒有其自己落地的長途交換機時,就可以考慮用軟交換的方式落地。這樣的話,在一些地區就可以不再買傳統的交換機,這對將來的業務發展和投資成本的節省都有很大的好處。此外,軟交換還可以實現諸多新業務。
(1)中國電信
當前,固定網絡的大量長途電話業務被IP分流,而本地電話業務被移動分流,因此固定網絡運營商亟待找到一條增加業務收入、降低成本和拓展市場空間的發展之路,希望能夠超越傳統業務,開發出新的業務空間。
回想當初在開展IP電話業務時,中國電信擔心自己若加大力度推廣IP電話,必將對自身的長話業務和收入造成較大沖擊,因此在開展IP電話時始終猶豫不前。但是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和中國網通大力推廣IP電話的舉動,促使中國電信被迫推出了IP電話。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電信試驗軟交換是對當初遲緩推出IP電話舉措的反省。因為技術的發展已經決定了在將來的固網通信中,中國電信現有的傳統交換機必將受到很大的沖擊,必須要有軟交換或者類似軟交換的系統來加快業務的提供速度。
(2)中國聯通
中國聯通作為中國惟一的全業務提供商,目前也在部分省市推出了固定電話業務,但是很難與中國電信的固話網相抗衡。中國聯通的傳統交換機存在與中國電信類似的問題。聯通在開展固定電話業務之初,是希望能夠在固定電話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占有一定的份額,但是業務拓展情況相當不理想。
軟交換具有許多傳統交換機無法比擬的技術優勢,因此聯通對軟交換必將傾注較大的精力和熱情,試圖通過軟交換實現其當初在固網通信領域的目標。中國聯通目前已經擁有移動牌照,現在正在積極推廣其CDMA網絡,如何將3G與軟交換技術結合起來整合聯通現有的移動網絡和固定網絡將有可能是聯通在采用軟交換過程中比較關心的問題。
?。?)中國網通
中國網通作為新興的運營商,其突出優勢在于現有的組成部分之一——“小網通”具有豐富的IP網絡運營、治理、維護經驗和相當一部分的用戶資源。根據現在的技術發展模式和網絡發展方向,無論移動網絡(包括3G)、固定電話網絡,或者其他,都無一例外地向著全IP網絡發展。網通豐富的IP網絡運營經驗將是其在軟交換試驗、運營領域的寶貴財富和資源。由于網通在南方各省只分到了部分傳輸資源,因此,如何在南方各省通過新興的技術(包括軟交換技術)迅速實現能與中國電信抗衡的話音業務,實現話音業務在南方各省的落地,將是網通重點關心的問題。
?。?)中國移動
中國移動目前只有移動牌照。以中國移動現有的資源情況,是無法和中國電信四通八達的固定通信網絡競爭的。按照今后的發展格局,四大電信運營商都將是全業務運營商。因此,如何在拿到固網牌照后,順利開展相關業務是中國移動現階段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有傳聞稱中國電信將和中國聯通合并,中國移動將和中國網通合并。雖然該傳聞還有待進一步確認,但是中國移動并不希望出現類似中國聯通拿到固網運營牌照的情況??紤]到軟交換技術的種種優勢,中國移動必將加緊對軟交換的研究和分析,以避免出現拿到固網牌照后無法運營的尷尬局面。
三、結 語
軟交換是一種比較新的技術,運營商若希望采用該技術來實現向下一代網絡的平滑過渡,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延長傳統話音服務的生命期,在該方式下,利用IP網絡提供的合理的成本率,原有投資就能夠得到保護和延續。其次,運營商需要考慮采用分組體系結構,分組體系結構將使得服務提供商在需要時能夠為用戶提供新的多媒體服務。
在軟交換的運營過程中,針對早期用戶,運營商可考慮利用寬帶服務吸引用戶并使用軟交換體系提供的新業務。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最初的用戶群將逐漸擴散到大眾用戶中,從而使得軟交換體系所提供的業務被公眾普遍接受和使用。但是其間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新業務被人們接受的速度相對較慢,這段時期對運營商來說將是一個考驗。但是,隨著體系結構的逐步成熟,從新業務服務中得到的收入將滾滾而來,運營商也將從中獲取相應的利潤。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