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軟交換(SoftSwitch)技術為核心的下一代網絡(NGN:NextGenerationNetwork)是現在通信網絡的研究焦點之一。軟交換技術的基本思想是建立開放、分層的體系結構,實現業務與呼叫控制分離、呼叫控制與承載分離,是人們普遍認為的發展方向。經過數年的發展,軟交換雖然在設備成熟度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也在部分運營商進行了商用,但并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普及。原因何在?是系統價格問題?是承載網絡的問題?還是沒有“殺手級”業務問題?本文就個人近幾年在此領域的工作所體會到的一些體會,發表一些看法供大家參考。
1.呼叫建立前的預溝通問題
人們在基于軟交換的體系架構上投入了過多的精力,短短幾年已經出現了眾多的協議族,而且還在不斷的演變之中。但在軟交換的系統里究竟能提供什么新的業務上,似乎就沒有化足夠的精力。從軟交換的比較成熟應用來看,幾乎只是對原有TDM交換機的替代,并沒有給人民帶來更新更奇的服務感受,而且語音質量在初期比傳統交換機差,所以最后變成的價格戰。
正是在業務上的挖潛不足,使得即使今天的軟交換語音質量已經可以和傳統的TDM交換機媲美時,人們還是對它布滿懷疑。此外,由于業務(交換)與承載網絡的分離,傳統運營商在如何進行故障定位和界定方面也十分頭痛。這樣,就更使得軟交換的發展非常困難。
假如想讓軟交換能夠發展起來,最要害的是要在業務上比傳統交換機要有所突破。自動電話交換機從誕生到現在已經經過了步進制、縱橫制、程控交換機等階段,交換機的性能有了巨大的提高,但在通訊方式上卻沒有太大的變化,即主叫方拿起電話聽撥號音→撥號→等待對方應答→通話。而作為被叫方更被動,從聽電話鈴聲→通話。后來增加了來電顯示功能,受到人們的歡迎。目前雖然可以采用了軟交換技術進行電話通信,但對原來的通信模型還是幾乎沒有任何改進,所以目前的軟交換系統還不會被人們認可。
軟交換怎樣發展才會被人們認可呢?本人認為首先必須從人們通信的實際需求出發,重新設計通信模型,讓人們體會到在此模型下給人們帶來的新的通信體驗和巨大便利,從而使運營商能夠迅速發展客戶。
從人們通信方式來看,我們可以把通信的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 通話前的預溝通
2. 通話
3. 通話結束后的處理
在傳統的電話交換模式下,我們比較忽略是預溝通的內容。而在日常語言溝通中,假如我們預備與別人談話(溝通),會關注一下對方的情況,比如說對方的近期情緒狀況,在忙于哪些方面的事情,是否順利……,見面后首先要看看對方的臉色(情緒狀態),有了這些信息,我們可有針對性地預備一些內容,使交談氣氛融洽和有效率。
現在,我們可以分析一下目前的電話通信方式,早期的電話,我們幾乎無法知道對方的狀態,只能在接通電話后問一句:“您現在說話方便嗎?”,然后才能根據對方說話的口氣進行相關策略,有時已經產生的不必要的麻煩。在程控交換時代雖然可提供一些狀態信息,比如免打攪、缺席服務。但操作比較麻煩,狀態信息治理困難(自己都不清楚在何種狀態)。最近,運營商又推出了彩信業務,改變了幾十年一成不變的回鈴音,雖然不能了解電話主人的具體狀態,但至少可以判定電話號碼是否打對。另外在移動電話中可提供用戶已關機的狀態,人們可以合理使用該狀態,避免打攪。而在固定電話里,實現類似功能是比較麻煩的,免打攪操作繁瑣,拔電話線怕忘記恢復線路,摘機會有忙音噪聲……
在Internet時代,即時通信發展迅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喜歡。我們可以看一下即時通信(MSN、QQ等)提供的功能,它提供了更多的狀態信息,比如,我有空、忙碌中、外出、開會、離線等狀態,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對方狀態采取相應的通信手段。這些功能迎合了人們通信的需求,解決了傳統通信方式不能的一些問題,得到了人們的認可。這些功能是傳統的交換機無法實現的,目前軟交換已經具備了提供這些功能的可能性,但無論是運營商還是設備制造商,都沒有考慮這些需求,甚至在實際布網時大量采用iAD設備,屏蔽了終端與網絡核心的信令溝通??梢哉f,我們用iAD扼殺了軟交換本來可以提供的更為豐富的信息。
因此,基于軟交換的系統假如想得到人們的認可,并取代傳統電話交換機,應該采用全ip的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并且能夠定義非常豐富的狀態,如正常、開會、外出、在家、沒空、心情不好、睡覺了、離線(關機)、會客中等。除正常狀態外,在用戶終端上有明顯的警示標示,提醒用戶及時更改狀態。用戶狀態設置、更改應該簡單輕易,最好在終端面板上有快捷按鈕,可以進行快速設置和切換。
另外,在呼叫建立之前除了目前可提供的彩鈴業務外,實際上可提供更多的預溝通信息。比如給不太熟悉人打電話可傳一段個性化語音代替傳統的振鈴音(需要終端支持),(“我是XXX的朋友,有XX事想拜訪您”;“我是XXX,有XX重要事情與您商量”),給熟悉人送一段幽默問候(“二蛋(小名),不好意思,沒敲門就進來了。好久不見,想與你嘮嘮……”)代替振鈴音?;剽徱艨勺鳛閭€人廣告業務進行出讓,比如“本通電話由諾基亞公司提供贊助,諾基亞是專業生產移動電話的廠商……”,而用戶可以得到減免基本月租等優惠(當然由諾基亞付給運營商)。這樣可吸引大量的用戶加入網絡,非凡是低端用戶,可針對這些用戶推出這樣的業務,可實現廠商、運營商、用戶多贏的商業模式。
當然我們可以展開想象力,充分挖掘在電話接通之前能夠幫助人們做些更有益的事情,提高通信的效率和建立良好溝通環境,創造更多的商業機會。
2.CTI技術在軟交換中應用
通過CTI技術,許多企業客戶建立了CallCenter服務中心,提高企業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隨著企業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深入,ERP、MIS等系統已經成為人們工作中離不開的重要工具。但由于各種原因,人們不能保證時刻坐在座位上處理電子流程,進而影響整個工作的進度。
在軟交換體系架構下,提供了Parlay接口,而Parlay又可提供企業接口,從而為企業提供的理想的CTI接口。這樣我們就有可能把企業的電子工作流與電話系統結合起來,在適當的時候通過電話催促當事人完成自己的任務。而傳統的交換機由于不具備Parlay這樣的開放接口,所以很難實現這樣的業務。還比如我們可以采用CTI技術,建立企業通訊錄與電話終端的接口,實現點擊撥號功能,由于點擊撥號可以屏蔽人員變動機構調整等問題,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企業客戶是運營商收入的主要來源,通過提供這種個性化的接口提供的業務可有效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而且在用戶使用了該種業務后會產生依靠性,進而減少企業客戶的轉網可能性。
3.軟交換的終端問題
前面已經提到在預溝通階段對終端的要求,這里想探討一些有關終端自身功能的問題。移動電話終端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嶄新的感覺,其中對人們打電話影響最大的是電話號碼簿。有調查顯示,人們在使用移動電話時,40%的情況下四周有可使用的固定電話,而不愿使用固定電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手機上有電話通訊簿。因此,在軟交換環境下的終端應該徹底改變傳統電話機的功能。首先,電話終端可建立自己的通訊簿(當然得有中英文的輸入功能,最好有手寫功能),進而可考慮增加些非凡功能。比如可以在電話終端上設計GSM/CDMA手機SIM/UIM卡的讀卡器,可方便地查詢手機上的通訊簿并撥打電話。同時,可使用固定電話備份自己的通訊簿,在手機丟失后可迅速恢復自己的通訊簿。又比如,借助寬帶資源在核心網建立個人通訊簿,用戶在認證后可通過電話終端方便地調用(下載)自己的通訊簿,并接通電話。
我們甚至可以設想在固定電話終端設計了SIM/UIM卡的讀卡器后,可以提供移動電話的與固定電話的“漫游”業務(核心網建立HLR/VLR,并提供MAP信令接口),比如用戶回家后將SIM/UIM卡插入固定電話,移動用戶即完成了到固定網的“漫游”登記,所有撥打移動終端的呼叫都會自動轉移到固定電話上,對于同時擁有固定網和移動網的運營商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業務。即使運營商沒有移動網,也可以與其他移動運營商合作提供補充服務,比如在機場、車站、酒店、商場等地提供此類終端,供旅游、出差者使用。
從運營角度看,軟交換的電話終端也應該設計SIM/UIM卡,采用機卡分離的運營方式,這樣可以使固定電話用戶在異地使用,具備了漫游功能。我們還可以在電話機上設計一個客人使用的SIM/UIM卡位,這樣在借用別人的固定電話時就不用考慮通話費用的問題了。
另外,語音識別撥號也是用戶比較喜歡的功能,可有效地提高人們電話檢索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以外,語音識別技術可能和自動留言機組合起來成為人們的“電話秘書”,在你不愿意接電話時可將電話設置在自動留言狀態,同時啟動語音識別功能,當來電是一些熟悉親友的電話或重要人物的電話時,電話會提醒主人接聽。
近年來許多新住宅都配置了可視對講電話,其成本都消化在房屋成本上,其實電信運營商完全可以與房地產商合作,提供基于IP的軟交換終端,同時可提供可視對講的功能,對運營商、用戶、房產商三方都是有利的。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