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電聯確定NGN定義 推出12個NGN標準草案
為了加快NGN的研究和標準化進程,ITU-TSG13繼2003年9月的會議之后,于2004年1月和2月又召開了NGN課題報告人聯合會議和研究組全會,推出了12個NGN標準草案,意在對NGN的研究方向、框架體系、業務需求、網絡功能、互通、服務質量、移動性治理、可治理的ip網絡和NGN演進方式等方面提出總體要求,為世界各國的通信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提供網絡發展及產品研發的思路與依據。
此次會議經過激烈的辯論,給出了NGN的定義:NGN是基于分組的網絡,能夠提供電信業務;利用多種寬帶能力和QoS保證的傳送技術;其業務相關功能與其傳送技術相獨立。此外,NGN可以使用戶自由接入到不同的業務提供商,并支持通用移動性。此次會議建議在新的研究期,SG13的主要工作將集中在NGN領域,并建議將SG13改名為NGN研究組。
下一代網絡能夠提供可靠的服務質量保證,支持語音、視頻和數據多媒體業務承載能力,具有支持快速靈活的新業務生成能力,這些均無疑是電信產業發展關注的焦點。盡管對于下一代網絡仍然爭議頗多,但NGN的研究步伐一直沒有停滯,變革是一定的,但是如何演進和實施仍須深入研究和探討。
此次會議提出了NGN功能特性的建議草案(NGN-Overview),對NGN的基本特征、能力、目標和功能進行了描述。會議延續了NGN網絡通用的原則、需求和框架體系,對NGN的基本模型作了進一步的具體劃分,將用戶平面、控制平面和治理平面分別置于業務層和傳送層上,使得水平垂直關系一目了然;在NGN業務方面,進一步明確了NGN的業務范疇,并定義了業務要求和網絡要求,體現了業務與網絡相分離的NGN基本原則。此次會議細化了NGN移動性治理的總體要求和體系架構(MOB),還提出了基于SLA可治理的IP網絡的概念(MAN-NGN),具體定義了其業務和框架。在QoS方面,形成了關于QoS體系架構、端到端QoS要求和接入網QoS的三個標準草案。在網絡演進方面,會議啟動了NGN演進方式標準草案的研究。
我國代表團共向此次會議提交了17篇文稿,其中NGN業務要求、NGNQoS要求、NGN功能框架、NGN網絡演進、NGN接入治理要求、NGN尋址與編址要求和NGN互通要求等文稿經過認真討論和我國專家的努力被會議接受。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