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產業花了很多時間來定義web2.0和繪制它的DNA圖譜。但是當我們試圖追趕上那些快速成長而且成功的web2.0幸運兒的時候, 我們需要關注實際上創造這顯著新價值部分的DNA。
web2.0的特點是什么?
你的天性也許會告訴你,類似web2.0的內在屬性已經存在有一段時間了,并且實際上,許多站點都具有此類屬性。那么我們為什么沒有在幾年前看到web2.0被引爆呢?是因為這些舊的屬性,雖然意義深遠,但還不足以產生可實用的web2.0產品。
最早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中期,一些與web2.0相關的屬性就產生并用于商業化了,我們叫這些屬性為基礎屬性。下面圖像細節是PDF文檔中的一部分,它把這些“重要但不充分”的屬性從最近的體驗屬性中區分開來, 因為近來引爆了web2.0流行的價值就在于體驗屬性。
當體驗屬性和基礎屬性被結合在一起、構成了web2.0的時候,伴隨著快速成長的商業模式,產生了有價值的新服務。
我定義這些屬性是根據它們是否簡單有效地獲得了web2.0的能力。我認為它比返回到web2.0內在的功能特征(比如標記tag、RSS)、把觸角延伸到商業影響方面(比如mash-up生態)更為重要,這些屬性概述了web2.0的能力,構成了獨特的商業理念。他們合在一起代表了web2.0成功的方方面面。你還可以把它們應用于多種市場領域。
基礎屬性
亞馬遜利用了長尾(在這個名字產生并變得普遍之前)的優勢。Ebay利用了網絡傳播效果創造了一個多對多(many-to-many)的市場。早期由個人寫作的blogs已經產生了價值。
這些屬性――用戶貢獻的價值、長尾、和網絡傳播效果――是所有web2.0服務的基礎屬性。 它們是許多基于web的供給事物的一部分, 包括一些我們不稱作web2.0的東西。
用戶貢獻的價值――用戶做出了實質的貢獻,提高了服務的整體價值。
長尾――擊敗前一二名最熱賣產品的方法就是,通過使用互聯網賣有低需求或低銷售量、但數量很大的產品。
網絡傳播效果――對于用戶來說,網絡的價值是隨著新用戶的增長而成倍提升的。
所有這些屬性是web2.0經濟模式的重要部分,但還不足以獨自地充分創造web2.0的新價值。它們使能很多來源不同的供給物發揮最大化的價值,無論它們有多么不起眼。
體驗屬性
Flickr、Google地圖和Wikipedia是web2.0產生之后的獨特服務。它使我們了解到一種新穎的方式,即使用體驗屬性引起價值。體驗屬性包括:
分權――用戶以他們自己的方式體驗服務,而不會遵照譬如公司這樣的集權化模式。
共同創作――用戶參與到創造中,并傳遞服務的主要價值。
可再混合(Remixability)――創造出專門為用戶定制的體驗,集成了多種服務和組織的能力。
新興(Emergent)系統――在系統最底層的不斷積累驅使了整個系統的形式和價值。用戶不僅從服務中獲得價值,而且從整體上也體現在服務從用戶行為中繼承了下來。
通過模糊了傳統意義上的供應商、販賣者和顧客之間的界線,這些服務是新價值傾向的先驅,它可能產生輸出了新的供給類型、新效率,并且引發了更高水平連續的創新。體驗屬性使得web2.0的服務提供商在他們的各自市場爭奪日趨劇烈。
哪里才是你公司適合的
如果你的公司也同樣在web2.0空間中競爭,就要著重注意哪個屬性是你計劃的一部分?;A屬性是你公司經濟模式的基本模式,但是單純靠它們不會創造引人注目的新價值。
如果你公司具有體驗屬性之一,就將給你帶來競爭優勢和區分新的價值。體驗屬性應該向你“表達”價值傾向,以及一系列與你的市場競爭者卓然不同的面貌、產品和感覺。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
圖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