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再復制這個輪廓,水平翻轉后再移動到右邊使其與左邊的輪廓能夠水平對齊,如圖02。再通過“修改—組合路徑—聯合”選項,把這兩個路徑合成在一起,如此一來我們就得到了一個左右對稱的機身輪廓了。
圖01 圖02
接著對這個機身路徑用顏色#c0bfc8進行實心上色,然后使用兩次的“內斜角”特效,而且兩次特效的設置完全相同。
圖03
我們把機身的整個路徑復制多一個,并取消這復制出來的路徑上的所有特效和填充。隨后用“縮放”工具加alt鍵的配合進行適當縮小,然后改用“線性漸變”進行填充,顏色由#fcfff漸變至#bcbabf,羽化值為7。這樣一來就使得整個機身有光澤和立體感。如圖04。
圖04
我們再來畫手機的顯示屏外圍的部分。之所以先畫這一部分,是為了給以后的顯示屏勾畫帶來位置上的坐標參考。
同樣先用鋼筆勾畫左邊的輪廓,用“細部”工具做細微調整后,復制該輪廓并進行水平翻轉,然后使這兩個對象進行對齊,再對這兩個路徑進行“修改—組合路徑—聯合”,從而形成一個左右對稱的新路徑,如圖05。
圖05
接著,用線性漸變對這個新路徑進行上色,漸變色由#999999至#f1f1f3,如圖06。
圖06
這時,我們再來畫一個如下圖般的對稱輪廓,對稱路徑的畫法前面已經講過,在這就不多贅述了。如圖07。
圖07
再給這一路徑隨便取個名子,就叫“w1”吧,然后把該路徑再復制一個,取名為“w2”并把“w2”所在對象層的“眼睛”暫時關閉。因為一會我們還要用“w2”這個路徑去“切割”另一個對象,所以暫時將“w2”進行保留。
圖08
同時選中“圖07”中的對稱路徑和“w1”路徑,然后使用“修改—組合路徑—切割(打孔)”命令,形成一個新的組合路徑,同樣對其進行#999999至#f1f1f3線性填充,羽化值為1,如圖09。
圖09
將該組合路徑復制出多一個,使用“縮放”工具配合alt鍵的使用,向縮放中心點縮小兩個像素,然后用線性漸變進行填充,如圖10。
圖10
再用鋼筆工具畫如下圖般的對稱路徑,也用線性漸變加以填充,漸變色由#b7bbc6至#e0e1e6,如圖11。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