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新聞專題在新聞競爭中作用的不斷增強,專題的內容策劃已經被網站提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網絡新聞編輯的創造性也在專題的策劃中得到了越來越充分的表現。
一、網絡新聞專題的選題策劃
網絡新聞專題適合于表現各種重大新聞題材。不同的題材在選題策劃中考慮的重點有所不同。
1.重大突發事件
網絡新聞專題啟動迅速,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上,具有自己的優勢。此外,憑借大容量、多媒體等長處,它可以為受眾提供全面、豐富的信息,滿足受眾各個層面的需求。
重大突發事件雖然是現成的選題,但是,它也很容易造成同質化競爭,因此,往往需要通過報道角度與內容等方面的策劃,來更好地發揮網站的資源優勢。
重大突發事件通??梢杂腥缦氯悎蟮浪悸?
進程式:即注重突發事件發生后的過程的報道,讓受眾及時地獲得各種相關信息,了解事件的進展及其結果。
前因式:即通過報道探求突發事件的起因、背景,以及其他社會環境因素,讓受眾更深入地理解偶然事件中所包含的必然因素。
影響式:即全方位關注事件所帶來的社會影響,為受眾釋疑解惑。
2.可預知重大事件
可預知的重大事件也是一種“命題作文”,因此,選題的策劃要重點考慮的不是報道的對象,而是報道的時機、規模、角度以及手段等。
從報道的時機來看,可預知事件的報道通常有如下兩種:
先發式:在重大事件到來之前的某個時間點,便啟動新聞專題,以此求得先聲奪人的效果。但是,提前多長時間開始報道,是一個需要謹慎思考的問題。專題啟動過早,一方面與受眾的關注點脫節,不容易引起受眾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會使網站的報道過程拖得過長,使網站過早疲軟,到重大事件發生時,反而沒有了氣勢。因此,要在全面衡量的基礎上,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推出專題。如果能找到一個最新的報道由頭來啟動專題,會帶來更好的效果。
同步式:即新聞專題的推出與重大事件的發生基本同步,這樣的專題讓人感覺時效性強,也容易與受眾的需求節奏同步。但是,這種方式容易形成多家網站報道“撞車”的情況,難以凸顯網站的影響力。這時就需要從專題的角度的選取、內容的組織、形式上的設計等方面來彌補。
從報道的規模與角度來看,可預知重大事件的新聞專題的組織主要有兩種:
全景式:全面展現新聞事件的面貌,給受眾提供豐富的信息。這種思路與多數受眾的需求是吻合的,一般比較受歡迎。但是,如果網站的采編力量不足,則有可能造成報道面雖廣卻缺乏厚度的情況,此外,內容與其他網站趨同的現象也可能發生。
特寫式:只是選取某一個橫截面或縱截面反映新聞事件。它的好處是可以將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在一個角度上開掘得很深,也容易形成特色。但是,如果角度選取不夠合適,也可能適得其反。另外,多數受眾仍然需要全面了解事件,專題角度過窄,會影響到他們的閱讀興趣。
此外,對于可預知事件的網絡新聞專題的策劃,也需要找到好的表現形式。2006年,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這樣一個重大活動報道中,很多網站都推出了自己的專題,競爭非常激烈。四川在線網站推出的專題,別開生面,它以“網上重走長征路”為主題,以Flash形式,再現紅軍長征的路線,并讓網民在模擬重走長征路的過程中,了解相關知識與歷史事件。這一專題獲得首次設立“網絡新聞獎”的第十六屆“中國新聞獎”中的“網絡新聞專題”二等獎。
3.重要的社會現象或問題
一些社會現象或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媒體重點關注的對象。這些現象或問題,有些已浮出水面,是“熱點”,而有些還深藏不露,是“冰點”。針對“熱點”或“冰點”社會現象或問題開設的新聞專題,是非事件性的報道,是對網站選題策劃能力的一種重要考驗。
在沒有具體事件依托的情況下,要找到合適的選題,首先需要高度的新聞敏感和判斷分析能力,需要各種信息與知識的積累,而這是一個長期的磨煉過程。新聞網站的編輯記者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提高自身在這方面的能力。
此外,也可以通過運用不同的思維方法來幫助完成選題的開掘。任何一種社會現象都并非孤立的,很多事物間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要學會運用不同的思維方法來發現和開掘選題,善于從已知的新聞選題中推演出新的新聞選題,從雜亂的線索中找到清晰的選題目標。在具體操作時可以借鑒下列思路:
縱向延伸與橫向拓展
縱向延伸即從時間的坐標軸上探索某一個已有的選題的延伸可能性。突發事件或可預知事件的報道完成后,并不一定意味著這個報道對象的歷史使命的終結。編輯可以將它作為一個原點,將其向前或向后延伸,從中尋找可能的新選題。
可以將與當前新聞事件直接相關但尚未披露的歷史性事件作為報道對象,延伸當前報道。可以將當前新聞事件與以前發生的同類新聞事件進行比較,從其變化規律中尋找新聞選題。
縱向延伸也可以向未來的時間點發展,即對某些尚未發生但可能發生的事件做出預測與前瞻性報道。
橫向拓展則可以從已有選題出發,搜索與之相鄰的、類似的話題,尋找合適的報道對象。它也可以是從事件背景中進行的擴展。例如,近年來,礦難事件頻頻發生,它也是網絡媒體要不斷面對的報道對象。但是,在結束一次礦難事件的專題報道后,如果對礦難發生的大背景進行深入的思考,就會發現,“官煤勾結”是礦難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就尋找到了新的報道話題,這個話題源于礦難報道,但又超越了礦難報道,將選題拓展到了一個更有價值的社會問題上。這種從事件的背景中尋找選題的方式在實踐中是較常用的。
多點聚合與單點分解
多點聚合意味著將一些看上去零散出現的現象或事件,用一個主題統領起來,作為新聞報道的對象。例如,騰訊網的《我們的城市為何如此脆弱》的專題,是將一些大城市在面對天災人禍時表現出來的不堪一擊與混亂這些“散點”現象,集中在一起進行報道分析。不但找到了好的選題,也可以使讀者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認識個別現象之間的關系及其深層原因。
單點分解則是將一個主題細分為若干個子主題,從中尋找新的報道落腳點。這有利于將這一個子主題做深、做透。例如,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社會藍皮書《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之后,有網站推出了“六成五中國人無醫療保險”的專題,在中國社會形勢這一大主題的子主題中,找到一個與百姓關系十分緊密的“醫療保險”話題,這有利于將這一個子主題做深、做透。當然,從報告中還可以找到其他很多值得報道的子主題。在形勢分析、政策解讀、回顧與展望等類型的報道中,單點分解往往是一種可行的思路。
4.媒體策劃的活動
在媒體的報道競爭中,出現了一種現象,那就是媒體為了做出獨家新聞,形成社會影響,會結合當前形勢,有意識地策劃某些活動,媒體作為活動的主體,也作為報道者,來組織整個活動。對這種方式,存在一些爭議,但是,它在媒體實踐中還是大量存在的。如果把握恰當,這樣的活動也能產生較好的效益。
例如,2005年,在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東方網聯合《新民晚報》、東方衛視等媒體策劃了“尋找勞工生死簿上幸存者”的活動,活動起因于一位老人保存了60年的《生死記錄》,這個“生死簿”上記錄著抗戰時期被日軍抓到日本的近300位中國勞工的名字。活動最終找到了若干位幸存者并將他們聚集在一起,“生死簿”原件也送到了淞滬抗戰紀念館永久保存。東方網以此活動為線索組織了專題報道,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切入到了紀念抗戰勝利這一大的主題。
這樣的活動在策劃時應該注意一些相應的問題,例如:
社會效益:媒體策劃的活動一定要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這是媒體的社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為吸引公眾注意力而進行炒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活動的依托:媒體策劃的活動也應該有一定的依托,例如,以某個新聞事件為由頭,以某個時機為由頭。這樣的活動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
報道空間:有些活動雖然本身有意義,但從媒體角度來看,報道空間有限。在進行活動的籌劃時,要盡可能考慮到它是否適合于媒體報道,報道能在多大規模、多長時間跨度內展開,活動開展的場所是否便于組織現場報道,是否利于各種媒體手段的應用。
投入產出:媒體組織的活動需要較大的投入,因此,還需要從投入產出比的角度考慮活動及其相關報道的經濟效益。
二、網絡新聞專題的角度策劃
專題雖然容量很大,但它并非一個無所不裝的“筐”。要讓專題形成自己的亮點與特色,就需要找到最佳報道角度,通過一個特別的視角來透視新聞主題,以“特”勝多。
所謂新聞角度,指的是新聞報道中發現事實、挖掘事實、表現事實的著眼點或入手處。
對于網絡新聞專題來說,角度是使選題增值的一種方式。好的角度可以使好的選題進一步增色,而有些平淡、老套的選題,也可能由于角度選得新穎,讓人眼前一亮。
好的角度也可以使宏大的選題落到實處,使靜態主題呈現動態效果、抽象主題呈現具象效果。
合適的角度,也是使新聞報道“立”起來的支點,它可以促進新聞報道的立體化。
好的角度還有利于多媒體素材的采集與表現,使多媒體報道的長處得以發揮。
對于非事件類專題來說,角度的策劃顯得尤為重要。
在網絡新聞專題的角度策劃中,可以參考以下思路:
1.抓住階段性特征以顯示事物的進展
許多新聞專題的報道對象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要想在每一次報道中表現出新意,就需要對報道對象在不同階段的不同特征有著深入認識,尤其要能判斷出它在當前階段的新動向、新特點或新趨勢,以此為突破口來揭示事物的發展進程。
例如,有關“艾滋病”的報道是近年來媒體追蹤的一個熱點話題,特別是在“艾滋病日”這樣的時刻,各媒體都需要進行相關報道。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艾滋病”這一社會問題在不同階段也體現出不同的特點。新浪網在“2005年艾滋人群開始直面公眾”這一新聞專題中,將報道角度落在了艾滋病患者不斷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和社會偏見,更加坦然地面對現實這一角度。這一報道體現了在對待艾滋病問題上的一些社會進步,揭示出了這一新聞主題的階段性特點,具有較強的積極導向性。
2.通過透視背景來剖析現實
大多數事件性新聞專題都會著眼于當前的新聞事實以及未來走向,但是,在突發事件的報道中,這樣側重于過程與結果的報道,不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果將眼光放到新聞事件發生之前,通過對事件發生的背景做出深入、透徹的分析,就能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當前發生的新聞事實。這樣的專題也能體現出編輯水平。
例如,2006年2月,3名中國工程師在巴基斯坦遇襲身亡。這是自2004年以來在巴基斯坦發生的第三起中國工程師遇害事件,可見,這一事件并非偶然。因此,一些網站將報道視角落在了事件的背景分析方面。例如,人民網推出了《三同胞巴基斯坦受襲身亡誰是“幕后黑手”?》的專題,它從中巴關系、巴基斯坦國內局勢和內部矛盾等方面,對事件的深層背景進行了探析。這樣的報道彌補了其他網站的僅注重過程與結果報道的專題的不足。
3.通過典型人物反映一群人或一個事件
反映某個人群的命運、生存狀態,是網絡新聞專題經常涉及的主題。但是,如果抽象地看這一類人時,焦點是虛的,這既不便于組織深度的文字報道,也不利于多媒體素材的采集。而如果在一類人中找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那么焦點就清晰實在了。在采集多媒體素材時也就有了可以依托的對象。這種從人的角度出發做的報道也更容易引起讀者的關注。
例如前文提到的《尋找勞工簿上的幸存者》的專題,它所報道的對象只是日本侵華戰爭的受害者這個人群中的極少數,但是,這些人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那個年代、那個人群的命運,具有典型意義,有助于表現宏大的主題。
4.通過典型時刻反映全程
很多新聞事件都有一個較大的時間跨度,盡管網絡新聞專題可以滿足這樣一個大跨度報道的需要,但是,從采訪和資料收集的角度看,這會加大工作量,而從受眾的角度看,他們也未必需要如此多的信息。某些情況下,對典型時刻的濃墨重彩的渲染,其效果要遠勝于對全過程的蜻蜓點水式的記錄。
5.以典型空間或環境為場景表現對象
任何報道對象,總會有它所依托的空間或環境,從空間或環境出發,不僅有利于發現報道的特定角度,同時也便于為專題的多媒體報道提供舞臺。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一個研究生小組制作的《地鐵7號線》這個新聞專題中,創作者就選用了一個非常巧妙的角度,來表現紐約的移民這一抽象的問題。因為作為紐約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地鐵是移民非常集中的一種場所,在7號線的沿線上,也居住著各種族移民。這樣,沿線的各個站點,成為了介紹不同種族的移民的窗口。“紐約移民”本是一個抽象的話題,但通過地鐵7號線的典型的生活場境,得到了生動、具體的展現。
6.通過典型數據勾勒全貌
在某些情況下,一個主題或事件的全貌,可以通過與之相關的一些典型數據加以反映。當然,新聞專題的任務,不僅僅是羅列這些數據,還要挖掘這些數據背后隱藏的深層背景與含義。典型數據提供了挖掘新聞主題的不同切面。
例如,新華網在題為《中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數字與大事記》新聞專題中,便是以一些關鍵數據為線索,較為清晰地回顧了中國參與維和行動的歷史、現狀及意義。雖然該專題內容還有些單薄,但是,選題的角度還是具有特色的。
7.通過典型意見來反映事件的影響
將圍繞新聞主題或事件形成的意見與爭論作為報道的重點,也是網絡新聞專題常見的一種切入方式。它適合那些社會反響強烈且認識多元的題材。
用這種角度進行專題報道,需要盡力做到客觀、中立,盡可能呈現不同的觀點,即使有些觀點的聲音很弱,但如果它們具有代表性,也應該給它們一席之地。
在這類報道中,常??梢灾苯訉⒕W友的評論與編輯組織的內容結合起來。
8.以專業眼光審視大眾話題
許多新聞報道對象本身是大眾性的話題,但是,如果用大眾化的視角來報道,往往會使報道流于平淡,難以形成突破。而從專業的角度來加以審視,可以打開認識新聞對象的另一扇窗口,使報道超越普通人的認識高度。
三、網絡新聞專題的欄目策劃
網絡新聞專題的內容策劃,最終體現在欄目的設計上。
網絡新聞專題的內容分為三個層次:核心信息、周邊信息、輻射信息。相對而言,后兩個層次的信息內容有一定的模式,通常對應的欄目有:背景資料、相關知識、同類專題等,因此,欄目策劃的重點在核心信息部分。
核心信息的內容策劃是在報道角度的引領下進行的,一般來說,可以在幾個維度上展開:
以時間為維度:從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當前狀態、歷史背景、未來趨勢等方面設置欄目。
以空間為維度:從地理上劃分事件發生或波及地區,將每一個地區作為報道的一個欄目。
以人物為維度:從事件中的人物命運、人物的感情狀態等方面設置欄目。
以社會環境為維度:從新聞發生的社會背景、社會影響、與其他事件之間的關系等方面設置欄目。
以意見態度為維度:從當事人的態度、相關人物的意見、社會輿論反響、專家的評論等方面設置欄目。
當然,一個專題并不一定要將所有維度中的內容都體現出來。選擇哪個或哪幾個維度進行表現,與角度的選取直接相關。
當最終形成欄目時,應該通過欄目名稱的設計體現出指向性,一般來說,指向性越明確的欄目,越能體現出事件的特色。
在進行欄目設計時,需要有一種“結構”的意識,即要使欄目之間遵循某種線索或者邏輯關系,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不是隨意地將一些材料拼湊在一起。
用結構的理念來設計欄目,不僅可以使專題的內容更完整、更有條理,也便于快速地組織起一個專題。
目前網絡新聞專題欄目通常有以下幾種結構方式:
1.平行聚合式
平行聚合式是網絡新聞專題中采用得最多的一種欄目結構方式。它的總體思路是,每一個欄目反映主題的一個側面,多個角度的欄目集成后,較為全面地反映出全貌或某個突出的局部,如圖1所示。
在平行聚合式結構中,各個欄目之間的地位是相對平等的,順序是自由的,平行聚合式結構的主要目標是完整地表現主題或某個特定的角度,它比較適合信息十分豐富、事件處于動態發展中的客觀性專題。
2.層層遞進式
在層層遞進式的欄目結構方式中,各個欄目之間存在著邏輯上的先后順序,前一欄目的內容是后一欄目的基礎,后一欄目是前一欄目的發展與深化,如圖2所示。
例如,在網易制作的網絡新聞專題《現代化,“現在”實現不了?》中,通過“洋務運動之現代化”、“五四運動之現代化”、“民國初期之現代化”、“五六十年代之現代化”、“改革開放之現代化”、“2050年之現代化”等欄目,展現了中國近代以來追求現代化的過程。這幾個欄目不僅反映了時間上的先后順序,也反映了中國對現代化理解的變化。因此,這個專題的欄目間有著強烈的邏輯關系,是一種典型的層層遞進關系。
在遞進式的欄目結構中,主要的邏輯關系可以是以下幾種:
時間上的遞進關系:以時間的順序來組織欄目,條理清楚,符合人們的認識習慣。
觀察事物的順序:就像用視覺手段來表現事物一樣,專題也可以以全景—中景—近景—特寫這樣一種觀察事物的漸進順序來表現新聞事件或新聞主題。
認識事物的順序:認識事物往往有著由表及里、從認識現象到探究原因的一種發展過程。在專題欄目策劃時,也可以依據這樣一種邏輯。這也是目前國內網絡新聞專題欄目策劃中用得較多的一種方式。
從某種意義上看,層層遞進式欄目結構的專題更像是一篇經過擴展、整合的長篇新聞稿,每一個欄目是稿件中的一個段落,欄目名稱是稿件中的小標題。只是,稿件并非由一個作者完成,因而可以更加豐富而深入。
層層遞進式欄目結構,多適合于主觀性的專題。
3.觀點爭鳴式
不少主觀性專題中側重于揭示事件或問題的影響,它們常常是以觀點的沖突作為欄目結構的基本依據,即每一個欄目集成一個方面的觀點,各方觀點同時呈現,如圖3。
例如,在搜狐網有一種典型的專題欄目結構,那就是以“三只眼”來組織相關內容,即以“左眼”、“右眼”、“第三只眼”分別代表“正方觀點”、“反方觀點”、“中立觀點”。這是觀點爭鳴式欄目結構的一種有代表性的做法。盡管不是所有的專題都局限于三派觀點,但以觀點這一線索作為欄目結構依據,在目前的網絡新聞專題中的確是很常見的。
這種欄目結構方式,內容集中,線索明確,能讓人迅速抓住要點。但也可能忽略一些非典型觀點。
盡管網絡新聞專題的內容策劃有一些規律可循,但是在實踐中,也需要編輯更多地進行創造性思維,敢于打破常規進行策劃。只有這樣,才能給網絡新聞專題帶來更多的活力。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