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時候,我還是個實習生,做著和現在同樣的工作。
我們的實習是必選動作,因為這16個學分是必修分,而且當時的我們,天真得認為實習的優劣決定著未來的就業(這種想法現在看來無所謂對錯),所以上到系主任,中至老師,下到學生,都無比緊張實習的表現。
我的論文指導老師是個小姑娘,研究生在讀,和系里其他女老師相比,還算是半個美女,她知道我們三人在網站實習后,仔細詢問了和我一同實習的同學,主要問的就是網絡編輯的工作細節。我們剛入行,做著現在看來也是每天在做的復制粘貼和首頁推薦頭條修改等工作,于是便直言相告。美女老師回復曰:“我明白了,就是大量的基礎復制粘貼和篩選,我建議你們迅速更換實習,因為這份工作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
復制粘貼=沒有技術含量。這個就是美女老師當時結論,我想,有這種想法的人也許很多:和我資歷相仿的同行、剛來的或已經做了很久的實習生、同單位不同職位的同事、為找工作迷茫的同學,當然,還有大量的老師。在他們的眼里,我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復制粘貼,我們的薪水和風吹來一樣容易,我們上班和混日子大同小異,真的是這樣嗎?
算上實習的時間,我入行快兩年了(實習7個月,這份工作16個月),但如果有人問我,你們的每天在都什么?我絞盡腦汁,最后也只能告訴他四個字:復制粘貼,然后,提問者恍然大悟狀,心里想什么便不得而知。我每次都想繼續說點什么,可不知道從哪里說起。
從哪說起呢?還是回到前面所說的故事吧,美女老師建議我們到報社實習,理由是在報社實習就可以寫東西,還可以跟記者學采訪,既把練筆當作專業鍛煉,又滿足了學校的實習作品要求,何樂而不為。美女老師的觀點也是大部分新聞科班出身的人的觀點,提煉出來無外乎兩點:一、“寫”是有技術含量的事情。二、學校對實習作品的衡量標準只有一個,就是新聞稿。這兩點合并同類項,簡化成兩個字,就是原創,美女老師的實質觀點是,做新聞,沒有原創就沒有技術含量。對于這一觀點,我還是比較認同,原創是個體經過大腦的整合與思考誕生的結晶,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就是人可以思考。做新聞行業,無論哪一崗位,不經思考做事,無異于行尸走肉。可是,我的美女老師顯然犯了一個錯誤,她單純的認為,只有寫作,才是整合思考,只有新聞稿件,才是原創,才是精華,事實顯然不是這樣。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