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寬帶大提速”進行得如火如荼,2m變4m,3m變6m,4m變8m。。。大家感覺受惠了,感受到政府正在加大力度進行國家寬帶網絡的建設。2012年“寬帶提速戰略”是工信部今年重抓之舉。
然而,在上頭的壓力下,地方運營商其實就會很緊張,一方面需要加大力度加大投資進行寬帶網絡的建設,另一方面寬帶資費還不能增加。“免費的成本”無形中給地方寬帶運營商帶來不小的壓力。但是上頭的指示,地方運營商不敢怠慢,怎么辦才好,唯有忽悠做好表面工程了。
免費寬帶大提速只是在忽悠用戶
傳說中的提速和光纖改造都是浮云,自己使用的仍然是2M帶寬
從去年底開始,北京朝陽區雙井居民“wszm2010”開始寫下《被聯通免費提速日記》,“在2011年底,聯通就宣稱我所在片區已經免費從2M提速到10M了。”
但事實是,“傳說中的提速和光纖改造都是浮云,自己使用的仍然是2M帶寬。”寬帶提速了,為什么用戶感覺速度沒有變化?為此,他每天寫下《被聯通免費提速日記》,“一直寫到真正提速為止。”
對“skypr0315 ”來說,所謂“免費提速”更是不愉快的回憶。今年2月,北京聯通以“聯通沃寬客戶端”形式向他推送光纖改造協議。想不到的是,在2月14日簽訂協議后,翌日他就接到電話通知,稱所在小區不符合光纖改造條件,改造時間遙遙無期。“諷刺的是,下載的聯通沃寬軟件卻顯示我為10M用戶,但實際使用的是2M寬帶。”
黃槍調查發現,對“寬帶免費提速”有抱怨的用戶正越來越多。從去年底開始,北京、上海、西安、南京等城市先后宣布大幅度免費提升寬帶,盡管有一部分用戶確實享受到了寬帶提速,但更多的是對“真假提速”的抱怨——在貼吧、微博、論壇中,各地均有大量用戶投訴自己“被提速”。
表面上“提速”了,但真實網速并沒有快多少
一位住在豐臺區的用戶抱怨,他使用的是2M包月套餐,表面看速度確實提升了,但網速測試顯示只有4M,使用體驗上也遠遠達不到運營商宣稱的10M。另一位讀者則稱,家里寬帶表面快了一倍到了4M,但下載東西仍和以前一樣,只有200多KB。
來自黑龍江哈爾濱的王德義則稱,運營商有假提速真降速的嫌疑。王德義稱,自己原來是4M寬帶,下載有420KB以上的速度,但在當地聯通3月1日進行“提速”后,其網速竟然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了,下載更是很少過400KB。
“電信說升級到4M,結果第二天晚上就打回原形。免費提速我只享受了一夜。”上海南匯區的一位用戶對黃槍無奈地表示。
“2M升10M的用戶,還得申請光纖改造才能享有10M的網速。”在接受黃槍采訪時,北京聯通一位內部人士承認,表面提速實際沒提速的真正原因是,只有光纖用戶才能提速。該人士稱,要獲得寬帶用戶普遍滿意的高速率,盡管涉及很多環節,受制于很多因素,但從根本上講,取決于光纖離用戶有多遠。
“光纖改造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中國聯通北京分公司網絡管理中心副總經理蔡冬梅表示,光纖改造困難重重,除了小區物業的阻撓、老舊小區的改造、競爭對手的關系,還有用戶的認識差異——鑒于光纖技術的實施,用戶每年會承擔部分電費,但很多用戶對此并不理解。
但眾多用戶對此說法并不認同,“我多次查詢到的結果都是,所在小區已經完成光纖改造,而在運營商改造完成名單上也有小區名字。”skypr0315 說,這只是一種忽悠用戶的借口。
針對不少用戶反映的真實速率與宣傳速率相差甚遠問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電信運營商技術主管稱,“承諾帶寬與實際使用網速相差甚遠, 這在業內是普遍現象,這就是所謂假寬帶。”
去年12月,來自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絕大部分互聯網用戶都在使用假寬帶”,調查稱中國大部分用戶平均速度達不到標定速度。“假寬帶”一說也由此為用戶熟知。
該技術主管稱,如果遭遇投訴,運營商的回答往往是以“線路質量、用戶電腦老化、上網堵塞”等為借口。但事實上,多數情況是運營商為了充分利用寬帶資源,會計算出一個上網在線比率,并會在標準配置基礎上增多配置用戶。例如,一個小區有100M的帶寬,每戶10M,本來只能分配給10戶,但運營商往往會分給15戶,甚至更多。由此,上網高峰期帶寬就明顯不足。“在線比率沒有國家統一規定,運營商往往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因此一些小的運營商為搶占更多業務,往往不顧在線比率或提高設備擴容,導致寬帶不足,從而欺騙消費者。”
相關鏈接
避免“假寬帶”介紹幾個測速方法
“我對網速實在無言了,打開網頁刷新半天都沒反應。”在昆明一家設計公司工作的彭亮抱怨,每天晚上7點到12點網速超慢,打開網頁都很困難,一到晚上2D平面游戲都玩不成。
他是2009年6月份裝的2兆寬帶,發現網速太慢后,每次打客服電話都說網絡存在故障會盡快解決,但至今都沒結果。
他希望考慮擴容、改善網絡速率。
。。。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