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學了一個月的asp.net算沒學,把三層結構的概念改改就套在js上。^^,那js要怎樣分層呢?其實主要是多了一個頁面級的數據庫
為什么要給自己找麻煩呢,把本來簡單的東西復雜化,要數據找服務器要,自己干啥還得維護多一份數據,多無聊。主要的原因是:
當然也有一些負面的作用。比如性價比沒那樣高,以前,我們從服務器要到數據后一般就直接或者轉換一下innerhtml到界面,如果按這種方式就一定要多存份到“數據庫”。去掉某些東西時也要去通知“數據庫”。由于js的受限,我們折騰了半天的“數據庫”在刷新一下就干掉了。這不是折騰嗎? 看看gmail是怎樣做的,雖然它也是一刷新就干掉,但它已經養成用戶一種習慣了gmail是不用刷新滴,挖哈哈。
當然,我們還是比較貪心的。如果能再加上本地存貯的話,折騰就少了點?,F在離線比較出名的算是google的gears,不過我對它沒興趣,估計我做的產品的用戶們沒人聽說過它,再別說會使用,好像最近也給gfw的樣子 。本地存貯如果要用的話,應該盡可能使用瀏覽器的原生技術。比如ie有userdata、firefox有sessionstorage,怎樣用呢?石頭老大寫過一篇關于怎樣操作的。當然也有人用flash來存東西,100k哦。
綜合來說頁面級的數據庫并非適合所有的產品,個人認為最適合郵箱,或者某些后臺管理、qzone等那些一個頁面搞定一切的網站。當然這也不是空口說白話的,我已經在項目中一個模塊嘗試過。一點就開的感覺很爽滴~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