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用戶而言,速度與兼容性是判斷一款瀏覽器好壞的重要標準,具有極速的瀏覽體驗且兼容性極強的雙核瀏覽器擺脫了不同操作系統帶來的限制,因而備受用戶好評,其中又以 “Trident+Webkit”,也就是俗稱的“IE+Chrome”的組合最為流行。IE內核具有最廣泛的兼容性、而Chrome擁有極致的解析速度。將兩者完美的融合已成為雙核瀏覽器的最終目標。
我們以目前主流的4大雙核瀏覽器360極速瀏覽器、傲游瀏覽器、搜狗瀏覽器、QQ瀏覽器為待測對象,從性能、用戶體驗、安全性三大方面進行考察,希望通過本次評測,讓用戶選到更適合自己的瀏覽器。
一、 性能-啟動性能
既然打著極速瀏覽的口號,那么啟動速度的快慢直接影響到初次使用的用戶的第一印象,稱之為“冷啟動”。而 “熱啟動”則是指當關閉瀏覽器后再次打開瀏覽器時的速度。
圖1:啟動性能測試工具“PssMark APPTimer”
使用“PassMark AppTimer”作為測試工具,以打開about:blank頁面為準。每個瀏覽器測試3次,每組測試前清空預讀數據,取平均值計為最終成績,最終結果如表2:
啟動性能測試結果
冷啟動的測試結果可分為兩組,360極速瀏覽器和傲游瀏覽器為一組,搜狗瀏覽器和QQ瀏覽器為二組。一組的啟動速度約為二組的兩倍。究其原因,是搜狗瀏覽器和QQ瀏覽器均使用了預讀技術, 大大加快了冷啟動的速度。對于經常需要在不同場所奔波做演示的商務用戶來說,更快的啟動速度意味著能留給客戶更好的印象。而熱啟動的速度則相差不大。
二、 性能-頁面加載
瀏覽器作為最重要的應用程序,對內存資源的占用是另一個考察的重點。尤其是在Ultrabook、上網本等對續航能力有更多要求,硬件配置較低的移動終端上,更低的資源占用意味著更加環保節能。
我們分別以單頁面、三頁面、五頁面,五頁面虛擬內存、空閑五項作為測試項目,選擇5個最常用的網站為測試頁面,瀏覽時均使用瀏覽器默認的配置以及建議使用的核心,待全部頁面加在完畢后,使用PRocess Explorer記錄內存占用。然后關閉所有頁面,再次記錄空閑時的內存占用情況。
圖2:頁面加載-360極速瀏覽器
圖3:頁面加載-搜狗瀏覽器
圖4:頁面加載-傲游瀏覽器
圖5:頁面加載-QQ瀏覽器
頁面加載測試結果
頁面加載測試的目的在于衡量對內存子系統和存儲器子系統的資源占用情況,從Process Explorer中可以看出,360極速瀏覽器、搜狗瀏覽器、QQ瀏覽器均采用了頁面線程,只有傲游瀏覽器采用了核心線程。從測試結果來看,兩者的區別在于頁面線程的內存使用效率高于核心線程,尤其是頁面崩潰時,頁面線程的內存釋放速度和頁面恢復速度更快。
加載頁面的情況下,QQ瀏覽器的內存占用最低、其次是搜狗瀏覽器、360極速瀏覽器,而傲游瀏覽器的內存占用最高。
而在空閑情況下,搜狗瀏覽器的內存釋放最徹底、360極速瀏覽器次之、接著是QQ瀏覽器,最后墊底的還是傲游瀏覽器。
在虛擬內存的占用上,傲游瀏覽器終于扳回一城,名列前茅,墊底的則變成了360極速瀏覽器。
三、 性能-Web標準兼容性
微軟IE瀏覽器市場份額從頂峰時期的90%下降到目前的40%左右,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對Web標準的支持能力,如今的微軟已放下身段,積極投入到對HTML 5標準的支持工作,其IE9在標準支持方面的能力已令其從當初的軟肋轉變成進攻的武器。
Web標準兼容測試分為IE9核心和Webkit核心兩類,分別測試對ACID3、DOM、HTML5的兼容性。
Web標準兼容性測試的重點在于了解瀏覽器對標準支持的程度與執行效率,其中支持程度由核心決定,而執行效率則是本項考察的重點,體現了不同瀏覽器的優化效率。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考察標準支持度的ACID3測試中,Webkit核心提供了最佳的支持能力,而IE9核心的表現則遠遠低于Webkit核心,看來微軟還須努力。
而在考察執行效率的Dom Tests和HTML 5測試中,測試對象的角逐主要集中在對Webkit核心的優化上,其中360極速瀏覽器和QQ瀏覽器脫穎而出,分別摘得Dom Tests和HTML 5測試的桂冠。
四、 性能- javascript執行效率與頁面負載能力
Firefox曾經憑借其出色的Javascript執行效率獲得了開發者的青睞,從那以后,對Javascript引擎的優化成為另一重點。而隨著云計算的日益普及,在線應用的功能正在逐步向桌面終端軟件靠近,由此帶來的執行效率則關系著在線應用的成敗,因此我們分別對Javascript執行效率與頁面負載能力進行測試,測試項目包括Javascript-sunspider0.9、Javascript-V8、Javascript- speed_battle、javascript-sunspider0.9.1以及頁面負載測試PeaceKeeper。
Javascript執行效率與頁面負載能力測試的目的主要是考察Javascript引擎、腳本執行效率的CPU占用率,表現為頁面打開后的流暢度。從結果上可以看出,Webkit確實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核心,其整體成績均高于IE9核心,在PeaceKeeper子項測試中,差距甚至達到了3倍。整體來看,360瀏覽器、搜狗瀏覽器,QQ瀏覽器的差距較小、而傲游瀏覽器的表現則更糟,在幾項測試中居大幅落后于前三者。
五、 性能-硬件GPU加速
GPU硬件加速主要是指借助GPU的效能來渲染標準的Web內容,如文字、圖像視頻、SVG等(主要指HTML 5),減少CPU負荷,提高瀏覽器的速度。
我們使用微軟提供的兩個測試項目Flash Bowl和Galactic進行測試,由于Webkit核心不支持GPU硬件加速,因此此項測試只測試IE9核心。
圖6:基于HTML 5的GPU加速測試Fish Bowl和Galactic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硬件GPU加速的效果非常明顯,能夠大幅提高測試的成績。而不同瀏覽器的優化也不經相同,依然是360極速瀏覽器和QQ瀏覽器的成績分居一二位。
六、 用戶體驗-雙核切換
不同的核心有不同的優勢,面對互聯網海量的網頁,如果讓用戶自己去分辨改用哪種核心瀏覽無疑是不明智的,我們特意選擇了11個網友經常訪問,但針對不同核心支持程度不同的網頁,看看瀏覽器是否可以選擇最佳瀏覽體驗的核心進行智能切換。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QQ瀏覽器在此項測試中順利通過,360極速瀏覽器和傲游瀏覽器則因未按照建議內核打開網頁。根據測試結果來看,搜狗瀏覽器和傲游瀏覽器均有一項未通過,而360極速瀏覽器則有三項未通過。
七、用戶體驗-界面布局與換膚
圖7:360極速瀏覽器和傲游瀏覽器界面
圖8:搜狗瀏覽器和QQ瀏覽器界面
從用戶界面看,四款軟件分為兩類,簡約類的包括360極速瀏覽器、傲游瀏覽器、QQ瀏覽器,傳統類的只有搜狗瀏覽器。分別代表不同的發展方向。前者更重視內容與交互,后者則是延續客戶端時代的使用習慣,利用豐富的插件更好的進行操作。
八、安全性
惡意軟件與病毒同樣伴隨著網絡的繁榮而猖狂,而Web安全由于涉及多個環節,因此分散性較大,而作為最終界面的瀏覽器,有必要構筑一道安全防線來抵御釣魚和惡意入侵,尤其是在公用電腦和平板電腦中。我們在卡飯論壇上選取了一個包含50個惡意網址的病毒網頁庫進行測試。
安全性測試的結果令人有些意外,以安全軟件起家的360竟然在此項測試中以1項之差敗給騰訊;而傲游瀏覽器和搜狗瀏覽器的表現則稍差,均有5項沒有攔截。畢竟360和騰訊均有客戶端的安全防護軟件經驗,出現這種結果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總結
通過本次評測,我們已經能夠清晰的理出不同的雙核瀏覽器的優缺點。對內存占用、安全性敏感的用戶,推薦使用QQ瀏覽器,而與QQ空間的融合也許也能成為部分用戶選擇QQ瀏覽器的一個重要原因;對于追求極致速度快感,需要進行Web開發的用戶,推薦使用360極速瀏覽器;對于需要各種小擴展來提高 Web體驗、易用性的用戶,推薦使用傲游瀏覽器和搜狗瀏覽器。
我們不難發現,在互聯網的觸角日益延伸的今天,瀏覽器的發展趨勢是“輕界面,重內容”,如何更好的將Web內容呈現給用戶,更方便的與用戶進行交互,使用有力的措施保證數據的安全性是必須持續性發展的重中之重。對于中國的瀏覽器廠商,本地化是根本、用戶體驗是優勢,標準遵從是命根。如何讓雙核瀏覽既能發揮各自的優勢又能保持一致的用戶體驗是努力的方向。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