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目前最火的應用,Docker 確實存在著其獨到之處,無論是程序猿還是運維都應該聽說過 Docker 的大名,Docker 已經走過了許多的坑,目前最新版本是 v1.11.0 版本,應該說是完全能承載開發使用和運維監控,這款工具能幫助我們高效的打包、發布和運行承載著應用程序的容器系統。而且收集日志、幫助 App 的快速開發都有很大作用。
容器和虛擬機,經常是被拿出來對比的兩款產品,實際上兩者有著根本的差別,虛擬機是完全模擬了一臺真實計算機,在上面運行的系統可能或者不可能知道自己運行在虛擬化環境下,并且虛擬機承載了將用戶指令轉換為特權指令的功能,所以虛擬機非常復雜,但是很完備,而 Docker 則完全不同。Docker 使用主機自身的 Linux 內核,然后從鏡像中產生磁盤目錄和軟件,所有的進程都運行在主機上,如果有興趣的話完全可以 ps aux 查詢一下,就能發現在 Docker 中運行的進程,只不過 Docker 對其做了如同 chroot 差不多概念的封裝。
Docker 真正用法
在 Docker 發展的早期,由于 busybox 等輕量化鏡像不完備,所以各大發行版的縮減瘦身鏡像得到了更多的使用,特別是由于 Docker 本身是在 Ubuntu 環境下開發的,所以 Ubuntu 和 Debian 在很多鏡像中作為基鏡像,以此作為基礎產生目標鏡像。但是隨著在實踐中的使用,其弊端也暴露出來了,就是太過于重量化,比如 systemd 的日志功能和 Docker 本身的日志功能被重復使用,鏡像很難縮小到 300M 以內。而且 Docker 的推薦使用方式就是單進程模型,而并非是多個進程如同一個完備的操作系統一般。所以就產生了 alpine 等輕量級基鏡像,alpine 是什么則可以自行百度,這個鏡像是 Docker 官方推薦的鏡像,未來官方鏡像將會遷移到 alpine 作為基礎的鏡像上,所以,我們應當早日熟悉此鏡像。
構建 Dockerfile
本文講述的是 Docker 容器的 Nginx 實踐,不過官方實際上已經有了關于 Nginx 的 alpine 鏡像。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筆者更多的是使用 Tengine,所以根據官方 Dockerfile 的參考,筆者自行編寫了 Tengine 鏡像的 Dockerfile,希望能拋磚引玉,各位能夠批評指正。
FROM alpine:3.3MAINTAINER ChasonTang <chasontang@gmail.com>ENV TENGINE_VERSION 2.1.2ENV CONFIG "/ --prefix=/etc/nginx / --sbin-path=/usr/sbin/nginx / --conf-path=/etc/nginx/nginx.conf / --error-log-path=/var/log/nginx/error.log / --http-log-path=/var/log/nginx/access.log / --pid-path=/var/run/nginx.pid / --lock-path=/var/run/nginx.lock / --http-client-body-temp-path=/var/cache/nginx/client_temp / --http-proxy-temp-path=/var/cache/nginx/proxy_temp / --http-fastcgi-temp-path=/var/cache/nginx/fastcgi_temp / --http-uwsgi-temp-path=/var/cache/nginx/uwsgi_temp / --http-scgi-temp-path=/var/cache/nginx/scgi_temp / --user=nginx / --group=nginx / --with-http_ssl_module / --with-http_realip_module / --with-http_addition_module / --with-http_sub_module / --with-http_dav_module / --with-http_flv_module / --with-http_mp4_module / --with-http_gunzip_module / --with-http_gzip_static_module / --with-http_random_index_module / --with-http_secure_link_module / --with-http_auth_request_module / --with-mail / --with-mail_ssl_module / --with-file-aio / --with-http_spdy_module / --with-ipv6 / --with-jemalloc / "ADD ngx_user.patch /ADD repositories /etc/apk/repositoriesRUN / addgroup -S nginx / && adduser -D -S -h /var/cache/nginx -s /sbin/nologin -G nginx nginx / && apk add --no-cache --virtual .build-deps / gcc / libc-dev / make / openssl-dev / pcre-dev / zlib-dev / linux-headers / curl / jemalloc-dev / && curl "http://tengine.taobao.org/download/tengine-$TENGINE_VERSION.tar.gz" -o tengine.tar.gz / && mkdir -p /usr/src / && tar -zxC /usr/src -f tengine.tar.gz / && rm tengine.tar.gz / && cd /usr/src/tengine-$TENGINE_VERSION/src/os/unix/ / && mv /ngx_user.patch ./ngx_user.patch / && patch ngx_user.c ngx_user.patch / && rm ngx_user.patch / && cd ../../../ /# && cd /usr/src/tengine-$TENGINE_VERSION / && ./configure $CONFIG --with-debug / && make / && mv objs/nginx objs/nginx-debug / && ./configure $CONFIG / && make / && make install / && rm -rf /etc/nginx/html/ / && mkdir /etc/nginx/conf.d/ / && mkdir -p /usr/share/nginx/html/ / && install -m644 html/index.html /usr/share/nginx/html/ / && install -m644 html/50x.html /usr/share/nginx/html/ / && install -m755 objs/nginx-debug /usr/sbin/nginx-debug / && strip /usr/sbin/nginx* / && runDeps="$( / scanelf --needed --nobanner /usr/sbin/nginx / | awk '{ gsub(/,/, "/nso:", $2); print "so:" $2 }' / | sort -u / | xargs -r apk info --installed / | sort -u / )" / && apk add --virtual .nginx-rundeps $runDeps / && apk del .build-deps / && rm -rf /usr/src/nginx-$NGINX_VERSION / && apk add --no-cache gettext / / # forward request and error logs to docker log collector && ln -sf /dev/stdout /var/log/nginx/access.log / && ln -sf /dev/stderr /var/log/nginx/error.logCOPY nginx.conf /etc/nginx/nginx.confCOPY nginx.vh.default.conf /etc/nginx/conf.d/default.confEXPOSE 80 443CMD ["nginx", "-g", "daemon off;"]
我們知道,Docker
可以根據 Dockerfile
構建鏡像,上面就是筆者寫的 Dockerfile
。首先,使用 FROM 指令指定此鏡像的基鏡像為 alpine:3.3,第二行為 Dockerfile 維護者聲明,然后使用兩個 ENV 指令聲明兩個環境變量,一個指定 Tengine 需要獲取的版本號,一個則是編譯安裝選項。這里暫時不講解,然后將一個補丁文件和 alpine 鏡像源配置文件復制到容器內,實際上是因為 tengine v2.1.2 存在著一個遺留的 glibc bug,會導致編譯時出錯,上游 Nginx 的最新代碼已經修復,而 tengine 的開發分支上面也已經修復了這個問題,筆者前不久提 issue 將此補丁修正了 tengine v2.1.3 分支的代碼,但是很可惜,v2.1.3 版本尚未有正式發布,所以只能先使用補丁手動修復此問題。至于鏡像源,則是因為國內存在著網絡問題,導致 apk 包管理命令無法成功下載各個依賴項,所以將其指定為了國內源,如果正式使用則可以移除這兩個文件。
然后就是使用 RUN
命令執行代碼,這里大家可以看到筆者使用 && 和 / 將所有的指令都壓縮為了一行,這里是有兩個原因:
RUN 指令不會保存上一條指令的工作路徑,每條 RUN 指令都只會將工作目錄指定為 / 目錄
一條 Dockerfile
中的指令就會產生一次鏡像的提交,換言之,減少 Dockerfile
中的指令就可以提高鏡像的復用水平
然后就是使用 apk 包管理命令下載安裝包括編譯器等依賴項,并且將這些依賴項標記為 .build-deps
組,便于后面將其卸載清理。然后就是非常常規的思路,./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編譯選項都是非常中規中矩的,基本熟悉 Nginx 編譯的朋友都能看懂。但是上面可以注意到,Nginx 被編譯了兩次,一次開啟了 --with-debug 參數,一次沒有,這是因為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 Nginx 提供 debug 級別的監控日志,特別是在開發環境下,所以就編譯了兩次,便于使用。然后后面使用字符串分析處理將 Tengine 的運行時依賴項提取出來,標記為 .nginx-rundeps
然后卸載 .build-deps
,最后則是兩個符號鏈接將 accessLog 和 errorLog 鏈接到標準輸入輸出,這樣我們就能使用 docker logs 命令方便的查看日志了。最后則是復制自定義的 Nginx 配置文件,然后使用 nginx -g daemon off; 讓 Nginx 以前臺進程方式運行。
總結
到這里已經講完了 Docker 在生產開發中的正確使用方法,Docker 也確實是一樣不可多得的好工具,祝愿大家早日使用 Docker 提升自己的生產力。
新聞熱點
疑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