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給出示例,并詳解。
http {[...][...] proxy_cache_path /data/nginx/cache/one levels=1:2 keys_zone=one:10m max_size=10g;proxy_cache_key "$host$request_uri"; server { server_name www.49028c.com vevb.com; root /home/www.49028c.com/web; index index.php index.html index.htm;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127.0.0.1:8080; proxy_set_header Host "www.49028c.com";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開啟反向代理緩存,并使用zone name為one的緩存。 proxy_cache one; #設置狀態碼為200 302過期時間為10分鐘 proxy_cache_valid 200 302 10m; #設置狀態碼404的過期時間為1分鐘 proxy_cache_valid 404 1m; } #清除緩存 location ~ /purge(/.*) { #允許的IP allow 127.0.0.1; deny all; proxy_cache_purge one $host$1$is_args$args; }} }
反向代理的緩存主要涉及以下幾個命令:
proxy_cache_path proxy_cache_key proxy_cache proxy_cache_valid。
1.proxy_cache_path
proxy_cache_path path [ levels = levels ] keys_zone = name : size [ inactive = time ] [ max_size = size ] [ loader_files = number ] [ loader_sleep = time ] [ loader_threshold = time ]
可放置的上下文:
http
參數解釋:
[ levels = levels ]:
設置緩存目錄層數,如levels=1:2,表示創建兩層目錄緩存,最多創建三層。第一層目錄名取proxy_cache_key md5的最后一個字符,第二層目錄名取倒數2-3字符,如:
proxy_cache_key md5為b7f54b2df7773722d382f4809d65029c,則:
levels=1:2為/data/nginx/cache/c/29/b7f54b2df7773722d382f4809d65029c
levels=1:2:3為/data/nginx/cache/c/29/650/b7f54b2df7773722d382f4809d65029c
2.keys_zone = name : size:
定義緩存區域名稱及大小,緩存名稱用于proxy_cache指令設置緩存放置在哪,如proxy_cache one,則把緩存放在zone名稱為one的緩存區,即proxy_cache_path指定的具體位置。
3.proxy_cache_key
這個指令是設置以什么參數md5得到緩存的文件名,默認為$scheme$proxy_host$request_uri,即以協議、主機名、請求uri(包含參數)作md5得出緩存的文件名。
proxy_cache_key與下面的清緩存功能(purge cache)有很大關系。
可放置在上下文,http server location
4.proxy_cache
反向代理緩存設置指令,語法proxy_cache zone | off,默認為off。上下文:http server location。
可以放到指定location,這樣匹配此location的url才被緩存。
5.proxy_cache_valid
設置指定狀態碼的緩存時間,語法proxy_cache_valid [ code …] time。
另外,清緩存需要安裝插件ngx_cache_purge,安裝方法如下:
cd /tmpwget http://labs.frickle.com/files/ngx_cache_purge-2.1.tar.gztar xzf ngx_cache_purge-2.1.tar.gzcd /tmpwget http://nginx.org/download/nginx-1.4.2.tar.gztar xzf nginx-1.4.2.tar.gzcd nginx-1.4.2./configure --prefix=/usr/local/nginx --add-module=/tmp/ngx_cache_purge-2.1make && make install
緩存過期時間
在配置的時候,有如下三個地方可以設置緩存過期時間:
1.inactive=1d
2.proxy_cache_valid 200 304 1h
3.expires 10m
其實解釋起來很簡單:
inactive=1d 是指多久未訪問以后清除緩存
proxy_cache_valid 200 304 1h 是指距離緩存產生時間多久以后清除緩存
expires 10m 這個不是控制服務器端的,而是指在Http Response header里指定的過期時間,是給客戶端看的。
temp的問題
Nginx進行反代的時候,遇到超出文件大小 proxy_buffer_size 的時候,是一次性把文件都加載到Temp目錄,然后再發送給用戶。
如果設置了 proxy_buffering off 則不會加載到Temp目錄,而是同步的從上游進行加載。
可以通過設置 proxy_max_temp_file_size 參數來設置最大可以緩存的文件大小。
206 和 Byte Range 的問題
Byte Range允許客戶端向服務器請求一部分文件,而不是整個文件。大部分支持多線程下載和斷點下載的軟件都是用的這個功能。這個時候服務器返回的Http Code是206 Partial Requests.
但是Nginx做反代的時候,如果沒有好好的設置,這個功能可能會引來Dos攻擊。
因為默認做反代的時候,Nginx向后端服務器請求的時候是不會把 Range 參數加上的,而是會去請求整個文件,比方說有一個1G的文件,每次請求1M,Nginx會在每次請求的時候去后端請求一個完整的1G文件,然后取出其中的1M發給客戶端,這個時候中間的流量會暴增,導致整個服務器宕機。今天因為這個問題導致我檢查了很久。
解決方案也很簡單,把 Range 加到Header里就行了。
proxy_set_header Range $http_range;proxy_set_header If-Range $http_if_range;proxy_no_cache $http_range $http_if_range;